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朱效文创作三十年研讨会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09日09:57 来源:文学报

上海儿童文学界举行金秋笔会

朱效文创作三十年研讨会举行

    本报宜兴讯 由上海市作协儿童文学组与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12年儿童文学金秋笔会日前在江苏宜兴举行。笔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朱效文儿童文学创作30年研讨会”,周基亭主持; 第二阶段就“童话精神与上海”展开研讨,梅子涵主持。沪上老中青三代作家、少儿报刊编辑40余人与会。

  在儿童文学界,朱效文是大家公认的多面手,他写小说,写诗歌,写童话,写散文、报告文学、评论……从幼儿童话到青春抒情诗,从成长小说到成人散文,各种文体各个年龄段,每一样,他都挥洒得很好。有着探索的勇气,充沛的激情,真诚的叙事,敏锐的观察力,温润的少年心……乃至不一般的幽默。所有我们认为的儿童文学的好,在朱效文的创作里都有迹可循。秦文君将他比作“才华横溢的‘老法师’”;梅子涵称之为“我们‘这一代’儿童文学里的重要人,属于有星之将。”年长他近三十的老作家任大星尊称他为“朱老师”。

  研讨会上,两位青年评论家唐兵、李学斌分别作专题发言,认为在创作上,朱效文是一个生性“不安分”的人,他一直孜孜以求着一种平衡,一种“儿童性”、“文学性”与“可读性”的三足鼎立。正因为秉持着这样一种“纯文学”的价值观,朱效文笔下的童话幻想常常呈现出“变”与“不变”和谐交织下的丰富面貌。“变”是营造故事的素材和手段,“不变”是文学求索的趣味与精神。而在评论方面,朱效文主持《儿童文学研究》期间,大胆革新,积极组稿,倡导批评和争鸣,不仅注重学理性研究,而且关注即时的创作,作家与学人并举,学术与批评并重,使一本薄薄的季刊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重要的瞭望台。

  与会作家、评论家刘保法、周晴、殷健灵、乐渭琦、萧萍、张成新、齐童巍等踊跃发言,认为朱效文不仅创作和评论可圈可点,他还是一个资深的优秀编辑。他的文学人生呼应着他的编辑人生:《少年文艺》 九年,《巨人》九年,《儿童文学选刊》九年。三个九年,串连起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三十年的荣光与梦想。梅子涵在总结发言时说:文学家的劳动值得欣赏,写作都是各自的劳作,有时候需要坐在一起分析和探讨,也是一次集中的学习。而对被研讨者,也就有了庆祝和纪念的色彩,尤其在今天这样的年代,相互之间应当表彰,应当庆祝。我们都在文学里呼吸着,朱效文的编辑生涯已荣退,但是创作高峰可再现。

  朱效文以一连串的感谢表达心情。他说喜欢文学的人,置身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幸运的。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你一起并肩奋斗。作为编辑,他几乎每天都会读到新鲜的作品,感觉有一种力量在推着自己写作。“我非常怀念那个年代,儿童文学的写作是有难度的写作,作家既要蹲又要站,带着孩子一起往前。我会一直写下去,独行也快乐。”

  在随后举行的“童话精神与上海”主题会上,与会者们畅所欲言,或就“童话精神”阐述各自见解,或对上海儿童文学创作和梯队建设把脉分析,认为不管写作什么样的体裁和题材,都应该持有对童话的信仰,拥有一颗相信童话的孩童心、诗意心、浪漫心。对童话的信仰,其实也是对文字的信仰。因为上海是一座有着文学精神和童话气息的城市。在庞大的中国,它诞生过鲁迅,诞生过巴金,诞生过许许多多的文学家。对一座城市来讲,童话不只是故事和阅读,它应该是人类生活里的一种气息,进入人性的结构里。一个童年记忆里盛满童话的人,一个相信童话的国家,他的呼吸会文雅,岁月不慌乱。在研讨会上发言的还有张锦江、刘绪源、程逸汝、谢倩霓、曹颖、王轶美等。老作家任溶溶、孙毅因身体原因没能与会,特别捎来问候与祝福。 本报记者 陆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