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年轻的哈萨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07日10:38 来源:文艺报 叶 梅

  与年轻的艾多斯·阿曼泰的接触,缘起几年前民族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作家祖国颂研讨班”,那是一次意味深长的文学聚会,55个少数民族一个都不少,每个民族都有一至两位代表参加。哈萨克族青年作家艾多斯·阿曼泰出现在这次研讨班上,他的容貌具有典型的哈萨克民族特征,但一张嘴却是一口纯正的北京话,京腔京韵十分流利,引起大家的好奇。

  后来才知道,艾多斯·阿曼泰的父母一代很早就生活在北京,他更是在京城出生长大。但虽然口音化作了京腔,但他们一家仍然保留着哈萨克族的习俗,骨子里流淌着民族的血脉。我曾经问他懂不懂得母语,小伙子面带愧色地说,只会简单的对话,对文字还很生疏。他紧接着补充,将来一定会好好学的。

  再次相逢时,我惊奇地得知,艾多斯·阿曼泰在那次研讨班之后,离开了当时已经就读的大学,去到哈萨克斯坦深造学习。他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母语,而且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学习之余,他坚持文学写作,他创作的《艾多斯·舒立凡》即将由新疆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是艾多斯·阿曼泰的一次带有实验性的写作,也是他对本民族文化的一次精神之旅。50个故事如同珍珠,被文学的红线串缀起来,向读者展示了哈萨克族美好的精神财富,也展示了这位年轻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优秀的艺术才华。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学花园色彩斑斓,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就是一个文化物种,有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近年来,各民族涌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成为中国文学十分具有光彩的重要力量。他们以故乡的山水为灵魂,用手中的笔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多彩的文化世界。这样一批热爱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作家,让我们领略了更鲜活的民族文化,也使民族文学之脉愈加生生不息。

  前不久,《民族文学》创办了哈萨克文版和朝鲜文版,这是继2009年推出蒙古文版、藏文版、维吾尔文版之后,再一次推出少数民族文字版本。我们去到新疆举办了哈萨克文版的首发式,不同民族的作家翻译家们为此欢聚一堂,分享这件属于民族大家庭的喜悦。一位打小就来到新疆的汉族作家用他难以去掉的河南乡音,唱了一首哈萨克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大家忍不住都乐了。这位先生从河南来新疆时才16岁,后来在新疆娶妻生子,爱这片土地的文化爱到了骨子里。这使我们想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创造及融合,其实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在时空距离越来越近的今天更是如此,生活在新疆的河南人与生活在京城的哈萨克人一样,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新的文化,新的多民族文化。

  它们属于我们共同的世界,但仍然是属于不同民族的,而只有民族的,才真正是世界的。中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学是那么多姿多彩、富有魅力,有待一切有志成大器者更进一步沉下心,扎下根去开掘发现与创造。在今天网络媒体异常发达的背景下,碎片化的信息如同快餐消费品一样转瞬即逝,年轻的艾多斯·阿曼泰没有偷懒,他没有停留在表面的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了一条辛苦而漫长的路,认真从头学起,下真功夫,从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掌握到文化传播,使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抱有新鲜的欣喜和期待。

  艾多斯·阿曼泰曾说:“哈萨克民族文化中所蕴涵的温情让我很神往,而且我也很享受这种温情。我印象深刻的是整个大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以及表弟表姐一群人围在桌前,一起吃手抓肉,那时我总是有种莫名的神圣感。可能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有时不那么亲密了。但是在哈萨克文化内,人和人的关系很亲近,家庭本身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让我感触很深。”

  这是他享受文学之乐,感受文字之魅力的注脚。他将民族文化与个体的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情人性。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类对和谐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人们期待年轻的一代有着更为智慧的选择。艾多斯·阿曼泰无疑在做这样的努力,他将带着他的新书回到京城,并将继续写出新的作品。这令我们相信,历史悠久的哈萨克文化将在新一代作家的继承发扬下变得更加灿烂夺目,走向更为宽广的世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