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艺术奉献人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1月06日09:21 来源:人民日报 杨雪梅

  由文化部主办的“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已接近尾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总政宣传部选送的84台剧目,加上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35台剧目,总计共119台剧目,从今年8月一直演到10月底,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全国舞台艺术创作的新成果新面貌,反映了我们国家文化发展的新高度新气象。

  自觉回归现实主义

  改革开放给时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鲜活的素材。此次参演的119个剧目中,讴歌改革开放、歌颂英模人物、反映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剧目达到40余部,占到参演剧目的1/3。

  如果从题材上来看,本次展演中的戏剧既有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剧目,如京剧《江姐》、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粤剧《刑场上的婚礼》,也有表现当代英模人物和优秀共产党人的剧目,如话剧《郭明义》、《生命档案》、吕剧《百姓书记》和豫剧《兰考往事——焦裕禄》等;既有关注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改革进程的剧目,如话剧《小平您好》、《红旗渠》、评剧《马本仓当官记》等,也有反映凡人小事、百姓生活的剧目,如话剧《向上走向下走》和《搬家》、滑稽戏《顾家姆妈》、陇剧《苦乐村官》等。

  这些剧目无一不紧扣时代脉搏,表现时代主题,唱响时代精神主旋律。《河街茶馆》制作人、重庆话剧团团长王庆华用“正能量”来定义主旋律,“主旋律戏剧应该用人性化的语言讲述人性化的故事,用崇高的精神表现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生活。主旋律题材是严肃的,但表现方式可以是生动活泼的,既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又传达深刻的主题内涵。”她说,一切表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传达美好情操、体现时代精神气韵的艺术作品都可被视为主旋律作品。

  不得不提的还有秦腔《西京故事》,这个戏2011年3月上演以来,已演出200余场,这出大型秦腔现代剧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农民家长罗天福如何供两个大学生孩子读书,并教导他们在城市如何自强不息、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戏剧传达出的“诚实劳动安身立命”的朴素真理得到了观众最大的认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为此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认为剧目之所以立得住还是因为找到了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在百姓中最容易达到共识的道理。文化部与教育部、财政部一起,把这个戏推向了全国多所高校,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湖南、湖北等地的演出,都引起了热烈反响。

  山西观众郭梅芳利用假期专程来到北京看戏,她以前看过山西话剧院的《立秋》,这次看到他们推出的《立春》,就买了票去看。“没想到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山西右玉的余晓兰几十年矢志不渝,通过种树让荒山披上绿装的事迹我们都听说过,将这样的故事呈现在舞台上真让我大开眼界。故事虽然简单,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写的也是普通群众的真实情感,我们看起来没有距离感。”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工作者只有把目光聚焦于人民、聚焦于现实生活,才能获得无穷的智慧与灵感。此次参展的戏剧自觉地回归现实主义,摒弃了形式主义的铺张,从转变观念入手,选择观众关心的现实生活为创作题材,不仅主题内涵深刻,艺术表现也更富有张力,非常贴切地诠释了此次展演的主题“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

  “国家队”体现中国审美

  “我的一个中学同学专门坐飞机来北京看国家京剧院的《太真外传》,我说这个成本太高了,但他说那天是他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评论家仲呈祥至今依然对国家京剧院此次参演的四部大戏津津乐道,“《清风亭》就是传达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魅力。把这么一个讲孝道的戏拿出来,重新整理加工,表明了我们文化价值取向上的一种坚持。第二个戏就是《太真外传》,精益求精,对梅派的代表作在唱腔艺术上进行了非常出色的加工提炼。第三个戏是《韩玉娘》,为我们如何整理传统剧目提供了一个样板,排除了冗长的东西,注入了当代感。还有一出就是武戏《大破铜网阵》,四出戏布局非常合理,显示出国家京剧院的追求。”

  此次全国展演,包括了第三届国家艺术院团的优秀剧目展演。9个国家艺术院团,今年推出了35台优秀剧目,充分展示了国家艺术院团的创作活力和改革以后焕发的勃勃生机。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说,“国家队”的剧目充分地体现了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也实现了“出人才、出作品、出效益”的目的。比如在每年的展演期间都会有一个剧目的交易会,2010年交易额六七千万元,2011年达到了1.1亿元,今年的统计是1.4亿元,三年迈了三大步,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指标。再从剧目上看,2010年是第一届,因为多年没有搞,我们说要翻一翻老家底,因为这些院团从建团以来,就有一大批艺术家创造了一些久演不衰的艺术作品,所以第一届时保留剧目占了一大半,新创剧目占了一小半。第二届时保留剧目和新创剧目大体持平。到了今年的第三届,就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新创的剧目占了2/3,保留的是1/3。

  9月24日,近千名观众在北京天桥剧场观看了中央芭蕾舞团携手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芭蕾舞剧大师约翰诺伊梅尔推出的《小美人鱼》。这是中央芭蕾舞团新近引进、排演的剧目。近年来,中央芭蕾舞团坚持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引进世界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芭蕾舞蹈作品,不断提升艺术水平。该剧以大家熟知的《海的女儿》故事为线索,在绚丽的舞美、灯光、服装设计,以及优美的音乐衬托下,舞蹈演员翩翩起舞,展示出如梦如幻的奇特魅力,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而传统的《红色娘子军》和志在推陈出新的“创意工作坊”则显示了中央芭蕾舞团对于传统与创新的平衡。舞蹈家冯双白认为,这三出剧目也代表了中芭的探索与追求。

  国家话剧院今年参演的四出大戏得到了专家与观众的双重认可。孟京辉导演的话剧《活着》在表现形式和细节上进行了特殊处理,呈现其特有的先锋意味。而王晓鹰的《理查三世》将中国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欲望花园》和《大家都有病》的黑色幽默切准了个人在时代中的迷失,体现出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不仅让话剧迷喜出望外,而且让舞剧、音乐剧、歌剧的导演也深受启发。

  “国家队”荟萃了最多的人才,拥有最先进的舞台技术,有着最合理的布局,理应拿出更多代表中国形象、体现中国审美、融通多元文化的精品力作。

  继承传统并不断创新

  此次展演有90多个院团参加,涵盖了多种体制,既有代表国家级艺术水平的国家艺术院团,也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省级、市级艺术院团,还有来自基层的县级剧团;既有国有艺术院团,也有民营艺术院团;既有保留事业单位性质、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的院团,也有转企改制的院团,反映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后艺术院团的多样化生态。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说,如此集中的展演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集中观摩学习的机会。很多省的文化厅长自己带着人马在北京一呆就是半个月,去看兄弟单位和国家院团的戏,从中寻找自己的差距。而众多剧目的集中展演,也更容易让我们发现问题。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文化艺术的多元化,京剧作为民族戏曲艺术的代表,如何面对今天的观众乃至整个时代,是我们这代人无法回避和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我认为,在创作上首先要摆正继承研究和推陈出新之间的关系,既要摒弃老戏老演的俗套,又切忌走火入魔,只顾外包装而背离戏曲的本体内核。无论是历史剧目还是新创剧目,编、导、演在创作思路和理念上,还需克服所谓的‘高大全’和‘三突出’。我和上海京剧院共同创作的《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都在寻找传统和创新的对接点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安葵认为,艺术创作需要积累,特别需要“有效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积累比较多的优秀保留剧目,二是积累符合艺术规律的创作经验。此次参加展演的剧目有多台已经过较长时间的舞台考验,如昆曲《班昭》,川剧《易胆大》,京剧《廉吏于成龙》、《北风紧》,吕剧《苦菜花》等,蔡正仁、张静娴、尚长荣、郎咸芬等老艺术家的演出使作品具有浓郁的韵味,同时通过这些剧目也培养出了新的人才。舞台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可以不断地进行加工与修改。此次参演的一些剧目自创作演出以来,已经进行了不断的修改,但如果要成为保留剧目、成为经典剧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的119台剧目中,戏曲作品共有50余台。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对现实题材的剧目创作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他认为这也是当代戏剧艺术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标志。同时,他也对剧目的雷同、个性化的缺乏表现出了担忧,“相对于外国戏剧,中国戏曲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相比较于京剧、昆剧,全国各地方戏、不同的剧种又有着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独有魅力,而个性和风格是剧种赖以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尊重各地方戏的个性化差异,尊重不同剧种的个性。目前戏曲自我迷失的最大问题是趋同,也就是戏曲个性和剧种个性的消失,既有被西方舞台艺术的同化,更有不同戏剧样式、戏曲剧种的同化问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