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图云关》进京演出 贵州省话剧团:困难重重 苦寻出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16日09: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刘淼
《图云关》剧照《图云关》剧照

  都说十年磨一剑,由贵州省话剧团创作、演出的话剧《图云关》没磨十年,但在团长常晖看来,如果用时间衡量为了这出戏所付出的艰辛,那又何止十年。

  日前,《图云关》在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中成功演出,这也是贵州省话剧团继2012年《天地文通》在北京演出之后,第二次代表贵州在北京的话剧舞台上亮相。

  1939年至1945年间,贵阳图云关是中国抗战医疗救护的指挥中心。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此训练了3000多名战场救护员,其外围医疗救护队累计训练了2万多名战场救护员,成为中华民族抗战期间举世瞩目的医疗中心。

  多年来,常晖一直觉得这个题材很“有戏”。2014年,他终于下定决心请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杨昕巍一起创作。

  两人一拍即合,激情却四处碰壁,在图云关救护指挥中心待过的老人多数辞世,难以查到一手资料;题材不迎合时下观众口味,赞助商不愿投资……

  直到2015年4月,贵州省文化厅下文正式批复同意《图云关》开排,一切才逐渐走上正轨。

  话剧《图云关》演绎的全部是真实人物故事,重现了中外医务工作者开展战地抢救、彻夜手术、赠医施药、培训英才的一幕幕场景,再现了当年的荒山寂岭如何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支柱性医疗基地的全过程。

  2015年8月,《图云关》在贵阳首演,一鸣惊人。有观众噙着眼泪说:“真实的历史不容篡改,话剧《图云关》用艺术的形式重现历史,不仅是对先烈的尊敬和纪念,更能够教育当下的人们铭记历史。”

  在北京的成功演出让全团处于一片欣喜状态,常晖却保持着冷静,他希望这部戏不仅在艺术上获得成功,更希望在商业上得到票房的尊重,从而解决全团的“吃饭问题”。

  贵州省话剧团成立于1956年,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文工团。半个世纪以来,该团创编和演出了一批有思想深度和艺术特色的剧目,包括《四渡赤水》、《大雁南归》、《鲁迅与瞿秋白》等。

  2012年,常晖当上贵州省话剧团“掌门人”,当时他面对的局面是剧团众多成熟的舞美人员、演员纷纷自谋生路。

  “当时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舒服点,清茶一杯、报纸一张,得过且过;另一条,咬着牙往前闯。”他依照本心做出决定。

  重新招演员、拉班子、排练、找场子演出,这才有了贵阳市民耳熟能详的一批作品——话剧《我的邻居是奇葩》、《这里黎明静悄悄》,儿童剧《威力熊生日大冒险》、《霹雳猪梦境奇遇记》等。

  然而,当家方知柴米贵,创作上的成功、业界口碑好评并不能支撑剧团的庞大开支。“全年财政拨下来的钱,一半以上用于承担老同志的退休工资,剩下的要给团里73个人发工资。我们《图云关》男一号、国家二级演员,一个月工资只有2700多元,还有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一个月仅1000多元。我只能发得起这么多。”

  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也制约着贵州省话剧团的发展。“贵阳只有两个半剧场——贵阳大剧院、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和世纪星光小剧场。我们没有自己的剧场,每次演出都是租场子。租场子难道不要钱?我排一出戏,成本至少30万元,这还得从那捉襟见肘的工资里扒。”常晖说,“没剧场,只能像无根浮萍,四处漂。”

  贵州人不看话剧吗?常晖觉得不然。他曾做过调查,甚至有很多观众到重庆、成都买票看戏。这也让常晖下定决心做一部好戏。所以,为了《图云关》付出再多的艰辛,常晖也没有怨言。

  常晖说,《图云关》只是开始,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