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大头娃娃”给儿童剧添“堵”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01日09:49 来源:北京日报 牛春梅

  穿上人偶服装,戴上硕大头套,台词全靠配音,表演只是蹦蹦跳跳……

  “大头娃娃”给儿童剧添“堵”

 漫画/王鹏 漫画/王鹏

  “演员至少得露出脸来,这样的儿童剧才能入选。”

  今起,由北京市文化局推出的第六届“春苗行动”北京市优秀少儿题材舞台剧目展演正式开幕,22台儿童剧目将陪伴孩子们度过整个夏天。纵观节目单,全然不见当下常见的“大头娃娃”剧。一位评选专家表示,“春苗行动”近三年来在评选入围剧目时都坚持对“大头娃娃”说“不”。

 

  演员穿上人偶的服装,戴上硕大的头套,台词全靠配音,表演只是蹦蹦跳跳……这就是备受专家诟病的“大头娃娃”剧。

  在北京的舞台上,这样的儿童剧并不少,尤其是许多IP剧更是多以“大头娃娃”的形式出现。这样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讨巧又讨喜。因为有大大的头套做掩护,又有事先录制好的对白配音,演员只要按照程序做动作就可以完成演出。而对台下的孩子们来说,看到电视里熟悉的卡通形象站在离自己不远的舞台上,说着自己熟悉的台词,就会非常兴奋,如果这些玩偶再走下台来和孩子互动一番,那剧场里就彻底沸腾了。这样的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获得了成功。

  北京有一家知名儿童剧表演团体,其几乎所有剧目都是这种形式,不仅在北京演,还因为这类剧目比较容易复制而登上全国各地的舞台。该剧团负责人表示,这类卡通儿童剧还原了动物形象,给孩子们一种更为直观的卡通形象视觉,为孩子再现了卡通世界的梦幻色彩,“迪士尼的表演在谢幕时就要求演员不能摘下头套,那样会破坏孩子们的梦幻感。”但近几年来,这家剧团的作品始终未能入选“春苗行动”。

  “春苗行动”剧目评选专家李龙吟,对“大头娃娃”剧表面的热闹并不认可,“这样的戏不真实,演员为了跟上配音的节奏而丧失了创作的主动性,只是生硬地表演,损害了孩子们对戏剧表演的认知。”在他眼里,那个硕大的头套,不仅套住了演员的表演,还像是在舞台和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墙,影响了孩子对戏剧这种现场艺术的认知和感受。

  李龙吟认为,儿童戏剧并不能因为受众年龄小,就降低制作标准。“一个孩子从小看什么儿童剧,可能对他未来几十年都有很大的影响,我小时候看过的《马兰花》,到现在都还有着深刻的印象。”已经63岁的李龙吟随口就能哼出《马兰花》里的歌谣,“我认为儿童剧也应该是正正经经的戏剧,在舞台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上绝不能糊弄孩子。”

  如果说“大头娃娃”在孩子和戏剧之间竖起一堵墙,那么一些推崇教育为先的儿童剧,则在孩子和戏剧之美中间竖起了另一堵墙。

  来自天津的儿童剧《寻找海力布》,是评审专家比较推崇的一部剧目。该剧导演、天津儿艺院长马路对优秀儿童剧的阐释,得到许多人的认同。他说,当下许多儿童剧文学性欠缺非常明显,“大家都在想着如何通过儿童剧去教育孩子,这意味着你已经不在审美状态了。”在他看来,其实“不靠谱”是孩子的本真,如果儿童剧非要把“不靠谱”变成靠谱,那就失败了,“《海的女儿》是不是伟大的童话?海的女儿的行为是不是不靠谱?但孩子就是喜欢这种‘不靠谱’。”

  《寻找海力布》是一部英雄主义的作品,其故事情节是一个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做到的。剧中,海力布能够听懂动物的语言,却不能对人类说出来,否则就会变成石头。但当他得知洪水将淹没草原时,宁可变成石头也要将灾难告诉人类……“那种英雄主义才是符合儿童心理的,找到孩子的本真,越来越接近儿童的真理,才是一部儿童剧应该去做的,而不是用成年人的观念去区分是非对错。”

  如何打破儿童剧创作者和儿童之间一堵堵的“墙”?“春苗行动”正在扮演一个越来越好的“中介”。在北京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郭竹青看来,随着近年来“春苗行动”评选标准的引导,一些儿童剧院团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比如,中国木偶剧院曾多次推荐“大头娃娃”剧而未能入选,今年的推荐剧目就换成了更为经典的木偶剧《天鹅湖》,得到专家好评。而前文提到的那家剧团的负责人也表示,今后他们会减少“大头娃娃”剧的生产。

  不吐不快

  让孩子在剧场门口

  撒尿的成本核算

  据统计,2015年北京儿童剧演出共吸引观众141万人次。从这个繁荣的市场可以看到,北京的家长还是很愿意带孩子进剧场的。

  说真的,带孩子进剧场的成本可不低,一次演出,家长和孩子仅门票钱动辄三五百元,多则五六百元,甚至更高。那么,为什么家长还是愿意花这样的大价钱呢?戏剧艺术的美育力量和戏剧内容的美育导向,应该是重要原因。教孩子学会一些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是大多数家长的需求。

  如果说追求艺术之美是家长带孩子进入剧场的初衷,那么一些家长刚刚走出剧场就破坏美、隔绝美的举动,则让人有些看不懂了。眼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正在上演最新版《马兰花》,精彩的表演让孩子和家长都很兴奋。但在前两天的一场演出结束后,就在剧院正门西侧,却有两位家长不约而同地带着孩子在剧场墙根儿处撒尿。他们面前是繁华的东华门夜市,后面是颇具古典风格的中国儿艺剧场,更重要的是,他们与剧场厕所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0米,即使需要绕行一下,距离也不超过20米,可他们就这么旁若无人地让孩子随地小便。

  从古希腊到古代中国,剧场、舞台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颇有神性的场所,因为在剧场屏息凝神地看一场演出,对心灵的陶冶是许多文化形式所不具备的。但是,当你带着孩子看完一场影响了几代人的《马兰花》,让孩子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后,却因为一泡尿而瞬间“堕入凡尘”,这算什么?

  懵懂的孩童,也许还不知道选择撒尿地点的重要性,但当家长的也这么随性,只能说是真的土豪任性、不计成本——这场花了几百元的美育课不就前功尽弃了吗?如此行为对孩子的将来又将形成怎样的负面影响?真是越算越不划算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