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长鸣的警钟——看话剧《春天的承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27日09:38 来源:文艺报 刘彦君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河北承德话剧团以西柏坡为题材,推出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春天的承诺》,真实地还原了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两个务必”的历史情境和深远意义,进而与当下、与我们党今后的发展形成了呼应。

  该剧由孙德民担任编剧,黄定山执导,曾获梅花奖的演员张页川、刘凤岭担当主演,以共产党人进京“赶考”为主题,真实而细腻地演绎了“两个务必”的必要性和时代性,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感和信息量。

  历史感和信息量是沿着剧情的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围绕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决战。在这条情节线中,毛泽东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还有毛泽东与黄炎培进 行的穿越时空的对话,将“两个务必”产生的特定历史时代凸显了出来。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时期,正是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解放战争中后期,三大战 役全面胜利,全国胜利即将来临,中央工委、后委和毛主席、党中央先后从陕北向华北转移,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将由一个长期被压迫、 被围剿的党变成全国范围的执政党;标志着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包围城市转入城市领导农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创业之难即将过去,而巩固和开创新事业的 考验即将到来;标志着中国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这样的历史条件,就将胜利之后如何防止“其亡也忽”的悲剧发生这一很尖锐、很现实的问题,提上 了党的议事日程,而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一切活动,就是为加速实现这样的历史性转变,和如何应对转变之后所面临的各种新考验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 理论上的准备。面对种种困惑,毛泽东庄严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作品的第二条线索,集中在共产党与老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上,这成为对“两个务必”承诺的动机开掘。毛泽东在去看杏花的路上救了正在发烧的孩子, 命令白吃白喝、把老百姓弄得饭馆开不下去的解放军军官向老百姓道歉,责成那些用汽车把麦场压出好几道深沟的解放军官兵把老百姓的麦场修平整好,甚至还亲自 和老百姓一起吃野菜窝窝煮山药,还有咸萝卜条……这些情节和细节处理都十分感人。而最让人难忘的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插曲:“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 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 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正是面对这样的百姓,毛泽东深情地承诺:“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个春天,我们共产党 人对人民作出的承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应该说,这种对历史的重温,不仅对 每一位共产党员是一个提醒,就是对今天的老百姓来说,也让人倍觉温暖。

  第三条线索,围绕战斗英雄李铁在土改中腐化堕落的过程推进。这是一位在战场上流过血、立过功的解放军营长。可是,当到达灵寿县城后,他变了。眼 前是个“大城市”,饭店商铺一个挨一个,晚上,看着那一个个肉满肠肥的富人,身边有好几个漂亮的女人陪着,他们在饭馆里大吃大喝,在商铺里买贵重的衣 料……他的心理不平衡了。为什么他们能这样,我却不能。于是,他睡了地主的四姨太,偷偷拿了地主送来的金条,并命令手下人放了有血债的地主。他的犯罪行为 东窗事发后,毛泽东非常气愤。他说在我们共产党的队伍里,绝不容许出现这样的败类,否则,老百姓不答应。考虑到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其所犯罪行也不是孤立 的社会现象。于是,毛泽东以挥泪斩马谡的气派和胆识,批准了对他的死刑判决,向即将在全国执政的共产党人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