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舞台人物 >> 正文

想到了赵丽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26日10:50 来源:解放日报 李培禹
   赵丽蓉漫画像 资料图片   赵丽蓉漫画像 资料图片

  在北京西郊温泉乡温泉村显龙山南麓,有一座青松翠柏掩映的墓地。汉白玉墓碑坐北朝南,庄重素洁。碑正面刻有“慈母赵丽蓉之墓”,无传记式碑文。这里,离老人家晚年居住的韩家川仅数里之遥。安息在这里的老人家,清晨还会听到院子里母鸡下蛋后“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傍晚还能和水缸里游弋的金鱼说说话。但每逢“清明”前后,平日里的沉寂便被打破,来这里为老太太扫墓的人多起来了。

  春风又过韩家川。细想,赵丽蓉老师离开我们已经16个年头了。我想起她临终前留下的话:“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她查出癌症住院期间,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晚辈多想去医院看看她啊,然而得到的答复是:“别来了,你们看见我难受,我见了你们也难受。”我相信这是老太太的心里话,所以,我一直没有去探望她,只是心里默念着:赵老师,你快点好起来吧,多少人想念你啊!

  我和赵丽蓉老师相识,是20多年前在著名作家浩然的家里。那时我带着报社的任务采访浩然,就住在了河北三河浩然的“泥土巢”里。采访快结束的那天,赵丽蓉从城里来看她的老乡——浩然。那时两位老人身体都挺好,根据浩然的长篇小说改编、赵丽蓉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苍生》刚刚播放,他们谈得十分投机,两位老人都“话多”。我在旁边听着,分享着他们的快乐。

  那天,浩然请我们吃了正宗的京东肉饼。饭后,赵丽蓉老师让我搭她的车回城里,她说:“路上咱们可以聊天,省得闷得慌。”记得那是一辆评剧院的老式伏尔加卧车,虽然开不了太快,座位却宽敞、舒适。赵老师知道我当时正在采写浩然,就主动给我讲了许多浩然的事儿,她还一再说:“浩然是个大好人,值得好好写写。”

  不久,我采写的报告文学《浩然在三河》在报上发表了,我没忘记给赵丽蓉寄去一份报纸。让我喜出望外的是,在不少读者来信中,有一封竟是赵丽蓉老师的亲笔信,她说她没有文化,但这么长的文章却看了两遍,她觉得“是这么回事儿。”“你为好人扬名,谢谢你。”

  此后,我成了赵老师家可以登堂入室的一个小朋友。当时我在北京日报文艺部当记者,同时负责编辑《新秀·明星征文》栏目的稿件。年底,文艺部要举办一台征文颁奖晚会,需要一位“大腕”艺术家压轴,大家想到了赵丽蓉,因为她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出太精彩了,全国最火的“腕”非赵老师莫属。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赵老师家的电话的。“你什么时候来家吃炸酱面?”是赵老师亲切的话音。我赶紧把报社的事儿说了,想等她推说忙就算了。不想,赵老师想了想说:“你过来吧,我算算日子。”第二天,当我敲开赵老师的家门时,一屋子人在围着她。一听,有电视台的、有银行的、有部队的,都是邀请她参加演出的。赵老师见到我,悄悄地打手势,示意我千万别开口。等她一拨一拨打发走来人,才松了一口气,对我说:“科(可)别当着他们的面儿提你的事,一提准泡汤儿。”赵老师痛快地答应参加我们的颁奖晚会,而且她还做了精心准备。演出那天,全场掌声雷动,老太太几乎下不了台,谁能想到,这是一场没有报酬的演出啊!当我在后台迎下汗淋淋的赵老师时,她竟问了我一句:“还行吗?对得起观众吧?”在场的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冲着她鼓起掌来。

  还有一次赵老师“出山”,也是令人难忘的。1994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喜剧电视连续剧《爱谁谁》,剧中的女主角——一位热心的婚姻介绍所所长,又是非赵丽蓉莫属。能请动老人家吗?从领导、制片人,到导演、摄影,都把希望寄托在早已选定的男主角扮演者李雪健身上。李雪健也十分敬重、喜爱她的表演,便亲自登门力邀老太太。那次,也是我提前打了电话,并陪李雪健去见了赵老师的。赵老师见到了雪健,特投缘,连夸:“这孩子怎么把焦裕禄演成那样儿了,演得真像,演得真好!”接着两位大演员完全投入到剧本中去了。最后只听赵丽蓉说:“雪健啊,冲你,这本子我接了。”《爱谁谁》开拍时,正赶上北京最热的三伏天。有一次我碰见雪健,他撩起裤腿,露出捂出的一溜痱子,对我说:“这回我把老太太害苦了,天这么热,她可受大罪了,老太太身上也全是痱子,都是我把她拉下水的……”后来,《爱谁谁》在中央台黄金时间播出,给观众带来了笑声。我和赵老师通电话,她还是那句:“还行吗?对得起观众吧?”我把雪健的话复述给她听,赵老师笑了,说:“嗨,这孩子……哪天你们来家里,咱们吃炸酱面,雪健好这口儿。”

  以后的日子里,赵老师越来越火,越来越忙了。我除了偶尔打个电话问候外,几乎不再打扰她。只有两次,受朋友之托,我邀请她参加大兴县第五届西瓜节开幕式的演出和廊坊市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她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见我有点不相信,就说:“你把心放踏实吧,我一准儿去。也不知为什么,我一到农村,一见到老乡,心里就高兴。”一次演出结束后,已是深夜,我送她回到家,老人家就盘腿坐在硬木椅子上歇了好一阵儿。我很觉不安,又不知说什么好,倒是赵老师开口了:“你别老觉得过意不去,为农民演出,我乐意。你还得帮我记着一件事儿,拍《苍生》的时候,我吃了4个月三河县的饭。三河人好,厚道。什么时候三河县要搞演出,别忘了叫上我。”

  和赵老师交往,都是我找她,先打电话再登门。然而也有一次,是老人家亲自把电话打到了我的办公室。

  “培禹啊,我有事求你……”我当时听了一愣。原来,是她的一个晚辈朋友也可说是学生,河北省一个县评剧团的团长,不幸出了车祸,年纪不大就走了。赵丽蓉非常痛心,她不顾自己当时身体不好,让家人陪着花几百元钱打出租车前往那个县,她要最后见上朋友一面。在出事地点,她呼唤着逝者的名字,老泪纵横。她还按乡村的老礼儿,给逝者家人留下了1000元钱,然后又坐出租车返回北京。彻夜难眠的老人家,第二天拨通了我的电话。赵老师说:“这个评剧团团长是个大好人,好人走了应该留下念想不是?你知道,我没有文化,一肚子的话不知该怎么说。想来想去,我想到了你,就你合适。我想求你帮忙,我说你写,写一篇悼念他的文章,我这心也就不那么堵得慌了……”我在电话里安慰了她几句,立即往她那儿赶。记得那是我在赵老师家待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她说我记,老人家时不时地涌出眼泪来。后来,我代她执笔的文章,题目定作《留下念想》……

  今天,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眼泪直撞眼眶,我多想随手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然后说:“赵老师,是我,培禹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