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权威小生”是怎样炼成的——评《燕赵俊鸟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13日10:17 来源:河北日报 张亚培

  由王德彰主编的《燕赵俊鸟鸣——田春鸟舞台生活六十三年》一书,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戏曲专家、业内人士和田春鸟先生的学生撰写的30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这位艺术名家的曲折人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为读者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画卷。

  田春鸟1937年生于蠡县,15岁从艺,60余年来主演了60多出剧目,塑造了刘彦昌、李凤鸣、田玉川、杜平、杨子荣等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他是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河北梆子权威小生”。

  读这样一部30多万字的厚重大书,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位“河北梆子权威小生”是怎样炼成的?答案是三句话:从艺勤奋执著,追求德高艺精,倾心提携后人。

  从艺勤奋执著是锻造“权威小生”的前提。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田春鸟几十年如一日,将戏曲作为自己的天,自己的根,自己的命,自己的魂。几十年来,他在任何场合,从不吸烟喝酒,就是为了保护好嗓子。已是79岁高龄的他,演唱的音域比歌手阿宝还要高4度,创造了戏曲小生行的一个奇迹。有人问他是不是天生使然?他说:“不是,几十年我们一直跟着声乐老师练发声呢!”

  1985年,省河北梆子剧院首次排演《钟馗》,田春鸟饰演杜平。剧中有一场杜平吹箫的戏,一般演员都是做做样子,而由乐队发声。田春鸟为了求真,台下就练了起来。一段时间,他走路也拿着箫,闲暇时也在家里练,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田老邪”。1994年,剧院复排古希腊悲剧《美狄亚》,时年57岁的田春鸟受邀饰演剧中男主角伊阿宋。这个角色是文武小生应工,表演难度很大。他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干脆把行军床搬到了后台,天天不回家,穿上厚底靴练马趟子,演职员们都非常感动。2003年,剧院重排《钟馗》,时年66岁的田春鸟应邀再次饰演杜平。剧中那些高难度的“滑步”“抢背”“滚堂甩发”等表演技巧,他依然做得干净利落,演出后好评如潮。书中的这些细节,读之令人感奋。

  追求德高艺精是锻造“权威小生”的根本。做演员,“德艺双馨”堪称最高境界。熟悉田春鸟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剧院的“好人”,从不搞斜的歪的,一心从艺,以德率艺。书中有许多章节表现了田春鸟讲艺重德的故事。如他服从大局,放弃加工提高以小生为主角的《周仁献嫂》,全身心投入排练《钟馗》一剧。他是剧院的小生行主演,按说非主演小生不上场。可是,只要演出需要,他大兵小将照样来,且演得一丝不苟。

  田春鸟“辅佐三代名角”的故事,至今仍在戏曲界传颂。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作为配角,为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兰配戏;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同齐花坦、张淑敏、张惠云等名家同台演出;上世纪80年代之后,又在一些剧目中为青年新秀甘当绿叶。而今,这些青年演员大都艺有所成,对田先生甘当人梯的精神崇敬有加。

  倾心提携后人是这位“权威小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和首批中华“非遗”传承人薪传奖得主,田春鸟感到身上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他退休后比在职时还忙,除了参加一些公益演出活动外,就是倾心提携后人,并在人才培养上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书中有这样的记述:田春鸟退休后的第二年(1998年),就到新乐职教中心协助开办河北梆子艺术培训班,在艰难的办学条件下,他为培训班出谋划策,并坚持教学,培养了一批好苗子。2000年,这个培训班整体迁到省河北梆子剧院,更名“河北梆子少儿培训基地”,初步解决了河北梆子后继乏人的问题。

  田春鸟先生传承河北梆子艺术不仅着眼大问题,而且广为收徒,他的学生遍布京津冀鲁,既有大学生、研究生,也有农村青年和小学生。他在教学中不但分文不收,而且常有外地学生在他家吃住。这些学生近年在各级赛事中多有获奖。

  读《燕赵俊鸟鸣》一书,是一种学习,一种激励,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书中描绘的高亢婉转的“田派”梆子腔,和着田野上百鸟的鸣啭,在我们耳畔回响出一曲动听的和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