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英雄广场》的艺术魅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12日09:34 来源:人民日报 张向阳
  《英雄广场》剧照    段 超摄  《英雄广场》剧照   段 超摄

  连续三年参加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波兰导演陆帕,今年带来了长达四个半小时的话剧《英雄广场》。这是奥地利小说家伯恩哈德生前创作的最后力作,于1998年在维也纳城堡首演时引起了巨大轰动,自然也被中国观众期待已久。

  已自杀身亡的舒尔斯教授如幽灵般笼罩在维也纳英雄广场边上的一家公寓里,全家在阴森、怪诞的氛围里不断追问亡者的精神诉求。像去年的《伐木》一样,死亡成为隐形的胁迫张力,引发一波三折的反思和辨析。新纳粹对犹太人的威胁与仇恨,腐朽堕落的社会文化令所有人深深恐惧并绝望。在第三幕的结尾,也是全剧的最高潮处,舒尔斯夫人脑中幻想的来自1938年英雄广场上民众支持希特勒的巨大声波越来越大越来越近直至破窗而入,一切戛然而止。

  陆帕从来都把舞美空间当做角色使用,通过极度简约和留白的空间线条控制舞台。所有人物从头到尾的黑衣,高大得不成比例的墙面因陈旧衰败而阴冷灰暗,给人造成无处逃离的压迫感。暮气沉沉的衣柜象征着主人的权威。很多表演段落都刻意围绕窗户为中心。窗户,是这个幽暗屋宇和外部世界的连接通道,也是生和死的界限。临窗俯视成为第一幕中女佣最基本的身体语言,第三幕中家属亲友们参加完追悼会后也聚集在舞台一隅的窗边谈心。而结尾时正对餐桌的后窗,聚集变幻出阴险诡异的巨大乌云,而吃饭的人们却对背后窗外的恐怖怪象一无所知。一种无声无息倾覆世界的戏剧张力在疯狂生长,向无动于衷的人们压顶而来。陆帕的舞台具有这样的魅力:他让满台栽培的戏剧种子缓慢而无声地生长,所有人都在憋闷沉重中受到胁迫强制,直到某个时间节点,一切磅礴能量勃然爆发。一束追光打亮教授夫人苍白惊恐的脸,广场呼喊的浪潮排山倒海破窗而入,万千碎片瞬间击碎了时代虚伪的镜像。

  4个半小时里,戏剧采用静水深流、抽丝剥茧的绵长韵律向前推进,舞台的停顿、演员的气息、对视和暗中的对峙抵触都在缓慢地积蓄着能量,牵引着观众,所有危机矛盾无声裂变,直到最后轰然爆裂。这种舞台表述的独特节奏引发了中国观众的惊喜喝彩。如果说契诃夫的剧中人物都甘愿消沉于现实桎梏,而陆帕的舞台人物则被置于社会矛盾的高压胁迫中,不是极端失语,就是极端愤怒。

  第一幕中,女佣一边擦着已经自杀身亡的教授的皮鞋,一边和熨烫着教授衣服的管家奇德尔议论着教授。第二幕,两个女儿和教授的弟弟罗伯特从葬礼上回家。第三幕中,亲属们在等待着教授夫人回来时闲聊,然后一起吃饭。《英雄广场》采用了一天中三个极易被忽略的琐碎时间,通过演员的呓语、闲聊、唠叨和凝神,把平日深埋在理性意识下的种种真实好恶释放出来,在他们的徐徐勾画中,教授虽然从未在舞台上出现过,但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勾勒出他具体而传神的形象。

  舒尔斯教授这位具有哲学家头脑的数学家、犹太文化精英,一生都在追求精确控制,具有把完美发展到强迫症的极端人格。对文化危机和社会弊端,具有天才的敏感和先知能力,而这种高纯度的不妥协人格促使他以自杀为最后抗争。而他弟弟罗伯特代表的另一种知识分子,表面上乐观享受生活,实则厌世逃避:“生命就是一次漫长的抗争,到头来却没有任何用处。”

  复杂多重的人物关系通过导演的掌控清晰可鉴:管家通过大刀阔斧处置教授的衣服,显示其占据着教授生前的权威地位,并通过熨烫衣服复制教授的追求完美,女佣念念不忘教授要带她去诺伊豪斯。通过两个女儿的议论,我们知道了教授不顾妻子的幻听痛苦,坚持要住在英雄广场这间公寓……

  经历了第一幕压抑的静默之后,第二幕起明晃晃的舞台场灯照亮了观众席。我们每个人变得无处逃遁,必须和演员一起直面江河日下的社会现实。戏剧涉及多重社会问题:城市化文明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毁灭破坏,欧洲社会人文政治的腐败退化,民众对社会危机的麻木不仁……罗伯特教授说,“如今整个世界已经被毁了,一切是那么的不堪入目,到处都是一片荒废衰败之景。真希望一觉睡过去,再也不要醒过来”。

  陆帕说:直面真实的人生,直面社会的痼疾,才是戏剧的真正使命和责任。他做到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