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缅怀先贤 梅韵悠悠——我和梅葆玖先生的师生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04日09: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马少敏
   作者拜师梅葆玖先生 作者拜师梅葆玖先生

  二○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上午,惊闻梅派传人、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离我们而去,久久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二○一六年元月,在北京刚刚和梅老师告别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作为梅老师的入室弟子,梅老师告诫我要努力学习,要把梅派艺术传播到陇原大地,并答应我举办个人演唱会演出时要来现场。

  师恩难忘。作为一个陇原土生土长的京剧演员,能拜到梅老师门下实属幸运。我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的一个普通回族家庭,十岁那年甘肃省京剧团招生,我考入甘肃省艺术学校京剧班,从此我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我们进入了甘肃省京剧团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一九九八年我又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深造,先后学习了《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等梅派经典剧目。

  一九九九年的一天,时任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副团长(现任北京京剧院党委副书记)的王桂生姐姐带我欣赏了梅葆玖老师的学生在长安大戏院的演出。演出结束后王桂生姐姐又带我在后台拜访了梅老师,当梅老师得知我是甘肃京剧团来到北京学习的学生,非常亲切地和我聊了很多关于甘肃京剧的事情。梅派艺术与陇原大地有着不解之缘。一九五七年八月十六日,梅兰芳大师和梅葆玖先生曾带着梅剧团到兰州演出。首演仪式在当时西北民族学院(现西北民族大学)礼堂盛大开幕,一千多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梅兰芳大师第一场演出是传统京剧《贵妃醉酒》,后来演出了《霸王别姬》、《宇宙锋》、《四郎探母》等十几场戏。梅葆玖老师演出了《天女散花》等几出传统剧目,还和梅兰芳大师一起演出昆曲《游园惊梦》,完美精湛的演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年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沈世华老师教我的昆曲《刺虎》入选到北京,在长安大戏院参加青年演员优秀剧目展演,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登上北京的舞台,此次参演得到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的大力支持。很巧合的是,我穿着的是梅葆玖老师演出的戏服,演出受到了老师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梅葆玖老师看了我的演出录像后,亲自为我复制了录像带并题字送给我,同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后来经北京京剧院原副院长周铁林、叶金援老师及王桂生姐姐等多位老师的介绍,在北京京剧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得以到梅葆玖老师门下拜访学艺。梅老师收徒非常严格,不仅看重艺术天分,要求规矩、大方,嗓子一定要有力度,更看重人品。梅老师先看了我的许多演出录像和录音资料,二○○九年和二○一○年,甘肃省京剧团两次赴京演出京剧《丝路花雨》,梅老师亲自来到梅兰芳大剧院观看了我们的演出。他高兴地说:“你们的戏排得不错,国粹艺术体现敦煌故事非常难得。其中有很多梅派表演的特色与神韵,你们一直不懈地努力,这种创新的路子是对的。”梅葆玖老师所给予的鼓励,也是京剧团日后创作实践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动力。

  经过多年来梅老师对我的观察与了解,二○一○年八月九日,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甘肃省京剧团领导及我在兰州的恩师陆淑绮老师陪我一起到北京,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梅葆玖老师正式收我为徒。梅老师说道,新中国成立初去兰州在西北民族学院礼堂演出时,甘肃观众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十多年后能够收一名土生土长的甘肃京剧演员为徒也算是一种缘分。梅老师还特别嘱咐回到兰州要多向甘肃的前辈老艺术家们虚心学习。

  二○一三年,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年“双甲之约”全球巡演兰州行,近八十岁高龄的梅葆玖老师亲自挂帅。二○一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双甲之约、国韵天骄——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巡演在兰州甘肃大剧院拉开帷幕。梅葆玖老师刚到兰州机场就直接赶往西北民族大学,看看当年与父亲第一次来兰州演出的舞台。当梅老师看到当初演出的礼堂保存完好时十分激动,站在舞台上回忆当年,感慨万千。他说当初演《玉堂春》跪的那块台板都没有换掉,是那么亲切,舞台令他回想到从前的点点滴滴。他深情地说:“父亲,我又来到了和您曾经的演出舞台。”作为梅派弟子的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纪念演出活动。演出前,梅老师带着我和胡文阁师兄在后台一起就当晚演唱的曲目反复练习,梅老师对艺术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们学之不完、用之不尽的,深深打动着我的内心。当晚我们一起演唱了《贵妃醉酒》选段,我自己演唱了《天女散花》选段,与梅派弟子共同演唱传统京剧《凤还巢》选段。

  我拜师后一有机会来京,就去梅老师家拜访学习,从做人到学艺,终身受益匪浅。梅老师耐心地听我唱,认为我的嗓音条件不错,在声音上需要保持纯净饱满,要讲究嗓音技巧调门不能太高,要把握高宽清凉、圆润甜脆的音色,唱腔要醇厚流利,要从容平静,绝不能有气馁音懈之处。表演上人物内心要丰富,表现方式感情含蓄不要过火,载歌载舞的表演要掌握梅派精华神韵。先生不时询问我演出的情况,一直关心着甘肃京剧的发展,希望我有机会就来北京学习,告诉我要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梅派艺术。

  二○一三年底我调入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戏剧教学与研究工作。二○一六年元月我去拜访梅老师,当他得知我转入戏曲教学时,专门找出他为学生新录制的教学资料送给我。他叮嘱我要两手抓,一边教学一边演出,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这样才能教好学生,才能更好地传承梅派艺术。梅老师说要送给我CD时,当时北京的风很大,知道我回兰州后有演出,为保护我的嗓子就坚决不让我和他一起在风里回家取CD,而让叶金援老师去他家里取回CD后拿给我,先生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感动不已!梅老师要我努力在甘肃传承梅派艺术,力争把京剧《丝路花雨》拍成电影。梅老师还认真地听了我近年所录的《陇原赞》、《敦煌飞天》等京歌,表扬我唱得不错,并提出建议在梅派韵味上多下功夫,还鼓励我把有关梅派传统经典唱段和新创京歌尽快录制。

  年初与梅老师分别时,感觉梅老师身体还挺好。没想到传来梅老师的噩耗,消息传来,四海同哀,金城色悲。作为梅老师的入室弟子,更是难过万分。梅老师答应我今年举办个人京剧演唱会时,要第三次来兰州。老师的话言犹在耳,而老师竟驾鹤西去,作为学生实在痛断肝肠。梅老师走得太早太匆忙,梅派艺术还需要在梅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继续发扬光大。

  梅韵悠悠,源远流长。梅老师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梅派艺术和梅派精神永存,以一副挽联来纪念梅老师:“洛水惨凝,画角声咽,惊闻太真赴仙台;四海同哀,金城色悲,更唱梅韵响陇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