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莫里哀”遇上“董生与李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21日09:3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郑娜

法国人将福建梨园戏改编成话剧——

“莫里哀”遇上“董生与李氏”

  《董生与李氏》是梨园戏的精品剧目,经典版由龚万里和曾静萍所扮演。

  法国版《董生与李氏》之一

  法国版《董生与李氏》之二

  法国版《董生与李氏》之三

  法国版《节妇吟》

  4月,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泉州古城吹来法兰西的浪漫之风。为当地人所喜爱、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梨园戏,近日被来自法国的戏剧团队改编,以“法式话剧”的形式登上梨园舞台。

  中国传统戏曲改编外国戏剧题材已十分多见,但反过来却比较罕见。当古装换成洋服、闽南方言变成法语、南曲变成法文歌、压脚鼓变成尤克里里(一种拨弦乐器),梨园戏与莫里哀风格戏剧产生的化学反应、呈现出的舞台效果,无不让观者拍手称赞、大呼过瘾。

  有趣的改变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文辞清雅、曲乐优美、唱腔独特、表演细腻,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流传于福建、广东、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华侨居住地。

  2014年,梨园戏第一次赴法演出。在法国巴黎MC93剧场,因为太受观众欢迎,演员返场次数多达十次以上。演出结束后,法国几大报刊《世界报》《快报》等都详细介绍了赴法巡演的剧目《董生与李氏》,评论不吝溢美之词。

  《董生与李氏》是梨园戏的精品剧目,取材自现代农村题材短篇小说《乌鸦》,讲的是老书生与寡妇之间的爱情故事。法语剧名 《La Veuve et le Lettré》,直译即寡妇和文人。该剧曾在2003—2004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获得专家评委满分,被誉为 “几乎无可挑剔”的“罕见之作”。

  MC93剧场总导演帕特里克·索梅尔回忆,自己第一次观看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时,就大为震撼:“演员的表演无与伦比,剧本出类拔萃,当时我就有了重新演绎的想法。”

  此番改编的《董生与李氏》有3个版本,分别由法国导演大卫·勒斯阔、让·勒内乐·木安和帕特里克·索梅尔执导,法国演员出演。改编后的故事框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戏却完全是不一样的戏了。

  导演大卫·勒斯阔的版本,比较像当代话剧,身着古装的法国版“李氏”登场,梨园唱腔变成了法文歌,董生诙谐幽默,虽然语言不通,仍引得观众爆笑连连;导 演让·勒内乐的版本比较像传统话剧,独白很多,“董生与李氏”被带到现代,穿着西服、长裙、高跟鞋,演绎出一场优雅的法式浪漫爱情;导演帕特里克·索梅尔 则让“李氏”成了画家,“董生”看着像侦探又像贼,大胆而富有想象力,有点法国电影的感觉。

  艺术的互通

  为了最佳演出效果,泉州梨园剧院当晚只出售了100张门票,100个观众在现场感受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

  市民童先生是个“文艺青年”,平时闲暇喜欢看梨园戏。与许多年轻人印象中的不同,梨园戏近几年出了不少新编剧目,比如《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剧情 紧凑,没有老式的拖沓,年轻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在他看来,法国版《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虽然带有鲜明的法国特色,但内核却是共通的,即便听不懂却仍然 可以看得懂。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一对孤男寡女的对子戏,没有大乐队,没有布景,没有华丽的舞台和服装,即使换成外国演员,也照样可以演绎人生的精彩。

  “梨园有很多当代戏,这是我喜欢它的一个地方。《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都跟当代社会或者说人类有相当大关系,他们具有广泛的戏剧艺术魅力。” 帕 特里克·索梅尔说。在他看来,这两个作品中的“女性”“爱情”“死亡”不仅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情感的共鸣点,所以尽管历史、文化、语言和戏剧程式 不同,也不会对法国演员产生障碍。

  反而,通过近距离接触,法国导演和演员对梨园戏有了更深的理解。“古老梨园戏的选段对演员不是一种约束,而是给予更多的自由。”帕特里克·索梅尔认为,梨园戏在情绪和欲望的部分表现方式上超过了法国戏剧。

  对此,《董生与李氏》的编剧王仁杰表示,法国话剧有莫里哀传统,手法跟中国戏曲完全不一样,很难进行比较。不过虽然价值观和艺术表现手法不大一样,但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能借此得以交流,效果很好。

  更多的交流

  “艺术表达有很宽的路,外国人来演我们这么古老的一个剧,而且在舞台表达上这么的自如,这说明人的艺术感觉是共通的,没有国界。”国家一级演员、福建梨 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说。在她看来,梨园戏的改编新颖而又独特,超乎自己的想象,这正是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和包容开放之处。

  据了解,法国演员们到泉州后,学习了梨园戏的表演方式。举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脐,拱手到下颏……经过中国艺术家的示范,法国演员在唱念做打中,领略着中国戏曲细腻充沛的情感和独特的表演方式,并逐渐体会到中法戏剧艺术的相通之处。

  几天的相伴和交流下来,中法两国演员逐渐从隔阂走向默契。当导演将中国版“董生”与法国版“李氏”组合在一起即兴表演,两位演员之前并没有任何准备,语 言也不相通,但竟然摸索着表演了下去。最后,当“董生”想要去脱“李氏”鞋子的时候,来自法国的“李氏”却出其不意地将“董生”搂在了怀里,这种法式浪漫 让导演为之惊喜不已。

  “中法两国的艺术很远却又很近,只要有好剧本、好导演和好演员,同一题材,不管是中国艺术家还是法国艺术家演绎,都会非常精彩。”从北京赶到泉州观看演出的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参赞罗文哲表示。

  “国外有不少优秀的戏剧曾被中国导演改编演绎,但外国导演改编中国戏剧还十分有限。”曾静萍说。多年来,她一直想把梨园戏带到全球,如今这个愿望正在一点点实现。“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把东西做好,带到全球的可能性才存在。”她说。

  (本文图片来源: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

  链接

  不用担心接受不了中国戏曲,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的演员演技精湛,他们在舞台上所有肢体语言都非常出色……曾静萍的手像是轻盈的飞鸟,她把心内那个思念 情郎的女子放飞了。如果想理解这个剧种的表达力,你必须去看去听,《大闷》(《陈三五娘》中著名的一出,记者注)所表达的哀怨不输普契尼和贝里尼的作品。 观看梨园戏演出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快感,这个剧种的音乐、唱腔、剧本和演员的肢体表现结合得天衣无缝。

  ——法国《世界报》评论福建泉州梨园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