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大先生”的皮袍下不该只有“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08日15:49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余劲言

话剧《大先生》剧照  王祥  摄

  看完话剧《大先生》 ,老实说,很失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是,剧中的“大先生”鲁迅,我实在不知道他“大”在哪里。他的世故、多疑、刻薄等等,这些性格化的东西我固然没 有看到;他的思想,他的睿智和犀利,他对国民劣根性的解剖,他在黑暗世界里荷戟独行的身影,他的孤愤、绝望和虚妄的、荒诞的存在感,我更没有看到。我更多 看到的,是一场波普式的晒卖和狂欢,一个浮夸堆砌的话语展示,唯独没有“大” 。

  “当来自天堂的两个使者快要把鲁迅和他的影子分开的时候,他心中最牵挂的那些人陆续与他相会,陷入对话和争执……”看到编剧的构思表述时,我心 说,多好。是的,以这样的方式把戏集中到鲁迅临终弥留之际,借以展示他“灵台无计逃神矢”的丰富内心、“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呐喊与抗争,本是一出布局很好 的戏。我甚至隐隐看到了话剧《哥本哈根》里海森堡与波尔、玛格丽特三人对话和思想交锋的质感和气场。而且,剧中的人偶设计,把世相百态类型化、人格化,也 丰富了舞台调度和想象留白。

  但是,我还是失望了。全剧用了大量的篇幅,借用或化用鲁迅的原文,表达一种对光明自由的渴盼、对黑暗世界的痛恨与抗争,表达鲁迅自身的厌世、彷 徨和大无畏的牺牲。这些划定的范畴,看起来的确像是鲁迅的,不少台词也充满了激情和诗意。然而,当演员用一种几乎是圆熟的、流淌的、澎湃的方式,把它们倾 泻到剧场里、舞台上,一切顿时变了味道。思想变成了一堆哗众取宠的词汇,而鲁迅则成了冲击票房的好莱坞明星。

  说好的鲁迅在哪里?不要说鲁迅已被神化、被遮蔽太多,而这才是还原鲁迅或鲁迅精神的本来面目。最起码的一点是,鲁迅的言论、观点、思想都有现实 针砭、有历史背景,沉淀着深重的民族苦痛。他看似奇崛险怪的文字,那停顿、转折和翻白眼似的语气,无不饱含着一个历经人生惨痛和社会险恶的世故老人在铁屋 子里的孤愤。他的苦痛、彷徨,他的外冷内热,不是招招手带来的云彩,他明显带着某种于旧世界里的荒诞、绝望,却又以燃烧自己的方式继续荷戟独行。我不相 信,弥留之际的鲁迅,会不无自豪地、略显标榜地消费自己的一生。我想,他也许会不堪回首,会遗憾,会继续抗争,但绝不会炫耀那些他所争取的,比如自由,比 如打倒权威。甚至,他还会犹豫,怀疑那些原本同路的热血青年会背叛,会用别人的血去染红帽顶。这些荒诞的苦痛,才是鲁迅思想的真相。在演员的表演里,我完 全看不到这些,看不到思想磨砺出血的过程。我看到的是不假思索、毫不吝惜的挥霍,一种茫然的激情,有的地方甚至给人带来不无轻慢的印象。

  “我喜欢世间所有催人短命的东西。 ”看到这句台词,你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孤郁的神情、无奈的苦笑,可演员的台词就像真的喜欢一样,热情而爽朗。而且,整台戏的台词几乎都走了这个路线,这给 人一种很解构的印象。比如,“你的血,到底要流到什么时候啊? ”“我无法安慰你的皱纹和眼泪,但是我能深深地减轻你身上的一点点冷。 ”都给我一种看周星驰排《雷雨》的感觉。但事实是,五四时期鲁迅与胡适的争论,和他经历“三·一八”惨案、发起自由运动大同盟时的情境,绝不可能是一样 的。更重要的是,鲁迅之为思想家,并不是他有像康德、黑格尔那样的思想体系,而是他完全化身为匕,其思想亦很难跟他的人生遭际或中国的国民命运分离。不理 解这一点,浮光掠影地吞吐鲁迅惯用的词汇,只会徒有其表,陷入到鲁迅生前所拒斥的那一面,踩着他的身躯去消费他。

  我没有想到,舞台呈现会渐渐地走成了波普风格。刚看到鲁迅躺在病榻上,画面很冷静,若能继续走下去,不言很出彩,或许还不至于走偏。而且,人偶 的设计确实很好。可越看下去,就越觉得不对头。那些与鲁迅对话的人物,其所谓对话构成的冲突首先就难言成立,而且他们几乎都是模糊的、面目不清的。这就使 得全剧几乎成了鲁迅一个人的宣讲,没错,就是宣讲。他的性格部分,也是通过所谓的体检、由大夫说出来的:“眼球轻微白翳,视力模糊看不远,腿部肌肉萎缩, 不适合集体行军,遗忘功能丧失,爱记仇,心脏太大,血流太急,爱争吵……”当环境和性格都沉沦为概念,剩下的就是名曰“思想”的那些词汇——奴隶、自由、 爱、流血、燃烧。这些被剥离了原有背景的词汇与舞台上象征权威的塑像、方言腔调的人偶表演形成互文,除了浅表的政治媚俗,我已看不到鲁迅。

  好吧,你当然也可以说并非要塑造鲁迅的形象,但恕我直言,他的思想我也没有看到。大先生之为“大” ,在其思想所蕴藉的热情、所遭遇的荒诞、所承受的苦痛、所担当的大无畏牺牲,是“铁屋中的呐喊”而非空洞的狂欢。无此,皮袍下只有“小”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