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舞台人物 >> 正文

喜剧艺术称人心,万两黄金“金不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06日09:11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小菊
金不换主演豫剧《七品芝麻官》剧照  挚友  摄金不换主演豫剧《七品芝麻官》剧照 挚友 摄

  3月,北京的戏曲舞台是属于豫剧的。 “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的23台豫剧好戏连连,其中最值得期待的剧目之一,就是金不换率领的河南省鹤壁市牛派艺术研究院(即鹤壁市豫剧团)演出的《七品芝麻官》 ,这不但因为该剧是豫剧和牛派艺术的经典传世剧目,还因为它是这次进京演出的23台大戏中唯一的丑角戏。

  李树建作为这次展演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在全国众多的豫剧院团和剧目中选择《七品芝麻官》进京展演是非常有眼光的。作为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省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对全国的豫剧有着宏观的、全局的和精准的把握,他知道牛派丑角艺术在豫剧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了解《七品芝麻官》在全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也深知金不换精湛的艺术水平和为传承、弘扬豫剧丑角艺术所做的不懈努力,因此,从刚开始筹划进京展演的时候,金不换的《七品芝麻官》就在他的考虑之列。

  “丑中见美,美中取乐”

  金不换对这次进京演出的机会相当珍惜。金不换,原名金振秀,乳名玉领, 1968年出生在河南省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兄弟五人,家庭负担沉重,家境贫寒。他的父母每每谈起金不换小时候的艰难生活,总觉得对他十分愧疚。但是,金不换却说,自己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这个出身贫苦的农村孩子,最初学戏学的并不是丑角,而是须生坐科,因观看牛得草的《七品芝麻官》电影一见痴迷,考进鹤壁市豫剧团后师从牛得草改学丑角,之后一直如影随形地追随牛得草13年,直到牛得草去世。牛得草对他这种对豫剧艺术、对牛派丑角艺术的执着精神非常赞赏,称这种精神黄金也换不来,因此为他取了艺名“金不换” 。金不换以坐科须生的“浪子” ,改学牛派丑角艺术,正应了俗语“浪子回头金不换” ;而金不换又以自己精湛的表演,把牛派艺术表演得形神兼备、深入人心,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将豫剧丑角艺术发扬光大,真可谓:喜剧艺术称人心,万两黄金金不换。

  当年牛得草曾拜京剧丑角艺术大师、原中国戏曲学院院长萧长华为师,学习京昆艺术中丑角的表演艺术。萧长华长期与梅兰芳合作,梅兰芳所演《女起解》 《贵妃醉酒》 《霸王别姬》 《凤还巢》 《太真外传》 《春秋配》《审头刺汤》等剧中主要丑角都由他扮演,艺术造诣精湛,享誉大江南北,是京昆丑角表演艺术的集大成者。牛得草在萧长华的悉心指点之下,深刻地领悟到丑角艺术“丑而不丑,丑中见美,美中取乐,乐中回味”的表演真谛,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发扬着这一真谛。金不换长期追随在老师牛得草的身边,无论是生活还是在演出中都在一起,跟老师学戏,跟老师共同演出,无时无刻不受到老师艺术人格与艺术魅力的浸淫,不但系统地学习了丑角表演技艺,也对丑角艺术“丑中见美”的表演真谛深有体悟。牛得草去世之后,金不换对丑角艺术的追求和研究并没有止步,他拜萧长华的弟子、中国戏曲学院钮骠为师,继续学习丑角表演艺术,师徒二代的师生之缘传为梨园佳话。钮骠多次到鹤壁传授表演技艺、指导剧团工作。后来因年事已高,他就让自己的师弟、中国戏曲学院贯涌教授亲临指导。最近这十几年,都是贯涌给金不换及剧团授课、拍戏、拍戏曲电影。钮骠、贯涌二位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指导着金不换及鹤壁市豫剧团。金不换如今的成功与成就,离不开这些老师们的帮助和扶持。

  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张一帆也是钮骠的弟子,与金不换以师兄弟相称,他曾经在十年前就观看过金不换的现场演出。这次看完演出之后,张一帆表示,金不换对艺术精益求精,他的表演与老师牛得草相比几可乱真;他能够将戏曲行当与人物表现高度结合,艺术上更加成熟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也逐渐形成,这对戏曲丑角艺术是非常大的贡献。

  这种转益多师的学习经历使金不换具备了比较宽广的艺术视野和艺术高度,他对自己在全省的豫剧院团、全国的丑角行当中有着比较清醒和准确的认识。他从老师牛得草的豫剧电影《七品芝麻官》中得到很大启发。当年的戏曲电影《七品芝麻官》红遍全国上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官箴更是广为流传,豫剧丑角艺术也随着这部电影在全国产生影响。尽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兴盛使得戏曲出现危机,戏曲包括戏曲电影的影响都无法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相提并论,但是金不换却始终对戏曲电影有很深的情怀,这些年来,他拍摄的戏曲电影《七品知县卖红薯》荣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 《憨憨公子扳倒爹》 《七品知县进道观》《法海禅师》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弘扬豫剧和丑角艺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进京,对于基层戏曲院团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剧团上上下下所有的演职员工都铆足了劲,因为他们品尝了太多深入基层演出的艰难困苦,因而格外珍惜这难得的向首都戏曲观众和专家进行表演的机会。金不换带领的鹤壁市豫剧团常年在基层农村演出,无论刮风下雨,甚至是下雪,也要坚持演出,一年要演300多场。有一年冬天,剧团到农村演出,头天搭好戏台,谁知夜里一场大雪,把戏棚给压塌了。这不但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正常的演出,金不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急在心里。他二话没说,脱下大衣,拿起铁锨,带头清除积雪,修理戏棚,保证了演出的正常进行。这样的困难,剧团遇到过很多回。但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为了剧团的生存,为了牛派丑角的发扬光大,金不换与他的剧团再困难也心甘情愿。这次进京演出的费用很大,都是由剧团自己承担,金不换对此丝毫没皱眉头,他四处去申请企业赞助,终于筹得足够的经费。当他在舞台上倾情表演,观众在台下开心欣赏的时候,有谁知道这背后的艰辛和不易呢?

  演出当晚,金不换使出浑身解数,展尽平生所学,全情投入到演出之中。与银幕上牛得草的表演相比,金不换的表演显得更加放松潇洒,收放自如。他圆乎乎的脸庞、略显肥胖的身材,也与唐成这个喜剧人物形象相得益彰,更加富有喜剧效果。等他开口一唱,更是令人拍案叫绝。豫剧牛派艺术的唱腔注重鼻音发声,鼻音是其标志性的特点,讲究的是绵软淳厚的韵味,在众多豫剧流派中独树一帜。金不换很好地继承了牛派的这些唱腔特点,同时,他洪亮浑厚、音域宽广的嗓音特点和深厚的须生演唱功底在演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良好的发挥,给观众带来充分的心理满足和审美愉悦。

  戏曲丑角有许多独特的表演技巧,如耍扇子、竖辫子、转佛珠、扔靴子等,以夸张的表现手法刻画喜剧人物形象。唐成是一个七品县官,属于基层官员,身上带着许多下层民众的生活习惯,如吸旱烟。他一上场是在自己的县衙里,手中拿的是旱烟袋,金不换就充分用烟袋来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他一边看状纸,一边抽烟,却因状纸中的内容吸引了他的注意,烟袋举到嘴边又放下;他继续看状纸,顺便吸烟,却不小心把烟袋锅当烟嘴放嘴里吸,结果烫了自己的嘴;看状纸看得他气愤不已,于是就干脆放下烟袋,专心致志地看起状来。这些细微的动作,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理变化,非常富有喜剧色彩。

  唐成坐轿下乡查看一场,是集中体现豫剧丑角艺术在表演方面特点的经典,扇子功、颠轿、帽翅功等都得到充分展示。古代学而优则仕,唐成是文人出身,因此出门在外,手中拿着一把象征文人身份的扇子。热闹的锣鼓一响,唐成举扇当胸,扇遮半面,左右各转动数次,配合两个帽翅一上一下,上下翻飞。他还意犹未尽,让手下“再来来” ,这一次,唐成收了扇子,双手模仿敲鼓的动作,把他“越热闹越好”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伴随着衙役们的喝威之声,唐成的两个帽翅变成同时上下摆动,手中还拿着展开的扇子上下舞动,然后收了扇子,一边打圆场,一边滴溜溜转动扇子。上轿之后,伴随着轿夫抬轿的节奏,他一会儿晃动单边帽翅,一会儿同时上下晃动两边帽翅,花样叠出。轿子平稳之后,他把合上的扇子在指间飞快地转动,显示出娴熟的帽翅功、扇子功。

  唐成“念状”一场,金不换充分展示了牛派丑角高超的念白艺术,配合近视眼唐成脸贴状纸的情境,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吐字清晰、咬字有力、可快可慢是念白的基本要求,难能可贵的是唐成这段念白,结合人物的心理活动,从慢到快,愈来愈快,后来直如银瓶乍碎、水银泻地,让观众“耳”花缭乱、应接不暇,把唐成从最初的镇定到最后怒不可遏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观众也看得痛快淋漓。俗话说“无丑不成戏” ,丑角在戏曲舞台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丑角虽然排在最后,却不可或缺,不但插科打诨、调节气氛,有时还有戏魂、戏胆的作用。

  如今,鹤壁市豫剧团改名为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金不换任院长。虽然单位名字换了,但是剧团的演出并没有变,金不换传承发展弘扬牛派艺术的精神并没有变,不仅如此,他还承担起豫剧牛派艺术研究资料整理和理论研究的重任,同时他们的剧团依然一如既往地在河南各地演出。金不换曾说,“金不换”虽然名头很响,他也曾获得过不少荣誉,但这荣誉的背后,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和艰辛的付出,这更让他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中原第一丑” ,金不换认为宣传、弘扬豫剧和丑角艺术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