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久违了,火红年代的石油之歌——观陕西人艺话剧《你在灯火阑珊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21日07:50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 敏

  看完演出,一股激情冲上心头,我为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敢立潮头唱大风,为石油工人立言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发出由衷的敬意。这个题材驾驭起来有相当 的难度。在舞台上将一代石油人为共和国的强盛,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和豪迈的主人翁气魄塑造出来,不仅考验创作者的艺术功力,更考验创作者们对所 表现的这段素材的穿透把握能力。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谭文虎和冼由之两家三代人。正如人们常说的:“献完了青春献终身,献完了终身献子孙”,通过两家三代人的性格、命运的刻画,60年来的无私奉献,让人们强烈感受到共和国的今天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

  舞台处理非常有味道:一组坡形平台后方高高地矗立着五个钻井塔架,将一座在广袤的荒原上新开发的油田的规定情境呈现在观众面前。它蕴涵着一种象 征,就像石油人顶天立地的品格,这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导演宫晓东为二度创作找到了极具魅力的演出样式:飞舞的红旗和急促的哨声贯穿全剧始终。谭文虎带领着 他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让粘稠的原油喷出井口。一面面红旗在急促的哨声中飞扬着。这以后,换个小场景或角度,办公室、宿舍,战友们、亲人们,老一辈、 小一辈关于石油、关于国家、关于家庭的精神层面的无休止地争论、争吵、交锋……似乎与火红的工地没关系,但在每段戏之间,都会有一面或数面红旗舞动,都会 有尖厉的哨声。还有那高亢、凄厉的信天游的现场或幕后演唱……导演调动了一切艺术元素,从视觉上、听觉上,将那个火一样的年代给予高度的概括与升华,成为 这个戏所独有的语汇。这组语汇的使用,将时代的氛围和个人的命运有机地扭结在一起,生动地将石油人为了共和国摘掉贫油帽子、为了共和国的工业化、为了伟大 的中国梦想的实现,扑身在荒原上开采石油无怨无悔的英雄壮举给予深刻的揭示,石油人的精神就是这样炼成的。而且,还展现了谭文虎、冼由之、冼利民、陕甘 宁、小路为代表的一代石油人成长前进的步履。有人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这条血脉就是由谭文虎、冼由之们的血汗汇成的。他们的青春、 他们的生命化作奔涌不息的洪流,使得共和国的工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他们用生命为共和国撑起了一片天。在演出中的一组组调度,我们感受到了创作团队火热的激 情和深沉的思索。

  演员的出色表演是演出中的最大亮色。他们的表演质朴、天然,那带着陕西风味的台词、那谐虐的方言,使人倍感亲切,将披着一身黄沙的石油战士刻画 得血肉丰满。特别是马小毛塑造的陕甘宁油田开发指挥部副总指挥谭文虎和董少敏塑造的被错划右派的工程师冼由之,激情中含着坚毅,苦干中带着求索。这一组相 辅相成的形象,同一理想却个性鲜明。他们都爱着这块大油田,都为了早日摘掉共和国的贫油帽子而奋发图强。但是,他们又和而不同。有些地方互相欣赏、惺惺相 惜,有些地方又坚决斗争、各不退让。当冼由之兴奋地将有“臭鸡蛋”味的岩芯送到谭文虎面前时,谭开始没听懂,继而明白了,但不敢轻信,一遍遍努力抑制住自 己的激动追问,直到冼由之真的没法解释了,说出那句“哎呀,就是臭鸡蛋味”时,作为一个工地组织者、指挥者,才努力冷静指挥大家开机出油。这段戏两个人的 思想层次多么准确,交流多么严密,丝丝入扣,动人心魄。再有谭文虎面对冼由之的大“学问”,感慨地说起自己的身世:作为一个兵,抗日战争中没和日本人打过 仗,解放战争时没有过长江,从年轻时一直在延安,毛主席在油灯下写《论持久战》和一些大文章时,油灯的油就是我送的,每天提着一瓶父亲打出来的延安的石油 给毛主席送去。毛主席后来给他写了四个大字“埋头苦干”。从此,这四个字就深深印在我心里(台词大意)。马小毛这段台词处理得非常到位,没有炫耀,略带几 分思索甚至自嘲,边说边咀嚼自己的话语分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舞台上最动人的是跃动在角色身上演员的活生生的情感。我以为马小毛的激情与思索赋予 了谭文虎新的生命意境,带领观众进入艺术的思索。还有谭文虎将为冼由之“反革命右派”的甄别通知送到他手里时,冼由之愣了一下,接过来细看,虽激动但不说 话,甚至摇了摇头,一丝无可奈何的笑浮上嘴角。一直看着他,直到有所期待的谭文虎终于忍不住了,“你怎么不感谢呀”一段戏非常深刻,将两个人的不同性格、 不同地位、不同经历所形成的不同态度和不同表达方式揭示得淋漓尽致。演出中这样动人心弦的地方还有多处,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出色的表演,将作品的思索品 格以独特的魅力得以呈现。

  石油人的功劳共和国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这是共和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就是这次创作演出的根本目的。

  这部作品的出现,是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果实。它的成功经验应该总结。

  一、沉潜到生活的激流中去,谛听时代的脉动。编剧孟冰写这个戏用了两年多时间,八易其稿。数次深入到陕甘宁的长庆油田、延长油田,采访了许多当 年油田的开采者,其中就有那个当年每天提着油瓶给毛主席送灯油的孩子。他说:“从采访、初稿、再稿、再采访,剧中人物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 的事迹燃烧着孟冰,激活了剧作家的生活积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跳动在笔端。他说,这是一部始终牵动他内心感情的戏。在剧本朗读会上,读剧本的他数度哽咽, 听者也热泪飞扬。大家都认为本子接地气,紧扣时代脉膊。

  二、戏剧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戏剧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孟冰多次说过:“我们的创作者不能一味地迎合观众,追着观众走是不可取的。精神文化产 品不仅服务群众,也要塑造和培养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了塑造中国石油人的创业精神,孟冰也是千百度地寻觅、呐喊。陕西人艺敢选这个题材更是需要勇气, 这是演出取得初步成功的前提与保证。

  三、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该戏仍要下大力气打造成精品。可以一边演出,一边修改。比如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需进一步捋顺,人物谭文虎与冼由之仍有 潜力可挖。谭文虎和大女儿、女婿冼利民、外孙小路等的关系还不太顺畅,剧中某些行为由于悖离了人物的性格和行为逻辑,也就伤害了谭文虎这个形象。其次结尾 缺少提炼与升华。冼利民因公殉职,他母亲也死了,谭文虎和冼由之都失忆痴呆不认识人了,坐在轮椅上被小护工冷落,看着让人很不舒服。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是要 使人物闪耀理想之光,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