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董必武》 :讲昨天的故事给今天的人听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07日10:51 来源:中国艺术报

      纪念董必武诞辰130周年,大型原创话剧武汉首演,将于3月17日、 18日晋京演出——

《董必武》 :讲昨天的故事给今天的人听

话剧《董必武》剧照

  “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这是董必武说过的一句话,也成为话剧《董必武》的“戏眼”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同时也是董必武诞辰130周年, 3月2日,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推出的大型原创话剧《董必武》在武汉首演, 800多位观众和董必武的后人一起观看了演出,为这位伟人的睿智和情怀而动容。这也是文艺舞台上首部塑造董必武光辉人生的话剧作品。“董必武是从湖北武汉 走出去的历史伟人,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骄傲。我们选择以话剧的形式,塑造一座精神高塔。也希望能够将《董必武》打造成一部精品,能够久远地立在话剧舞台之 上。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田清泉谈到。

  小故事塑造的“大山”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但他却是一位个性不事张扬,甚至有些低调的革命家。“正因董老的低调,所以有很多大事 件很难呈现,但是编剧很有巧思,他独具匠心地选择了董老人生历程中1947年在上海周公馆的48小时,高度浓缩了他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的睿智、品格和胸 怀,这也延伸出董老一生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并为舞台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著名戏剧导演黄定山曾两度与武汉人艺合作,执导过武汉人艺大型历史话剧《张之洞》 《裂变1911》 ,此次与编剧赵瑞泰第三次携手完成《董必武》 ,也完成了武汉人艺“历史三部曲” 。

  话剧《董必武》从董必武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以1947年董必武在中共驻上海办事处周公馆被淞沪警备司令部军警包围48个小时的脱险经历展开故事, 全剧虽聚焦在周公馆,却因为一个个小故事的娓娓道来,让观众们跟着董必武的思绪走出了小楼,展开一片天地。全剧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在 48小时解决危机的过程中,用闪回穿插的方式展现了董必武“托孤救孤”“虎口脱险”“长征情怀”“舌战群魔”等人生的精彩片段。

  武汉市剧协名誉主席、著名剧作家赵瑞泰从去年2月开始话剧《董必武》的创作。在他看来,这是一出早该做的好题材,但开始他却不敢接。“董老一生 的革命经历长达半个多世纪,可谓波澜壮阔,但在话剧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如何进入他的生命历程? ”赵瑞泰查阅过无数资料并和董老的后人谈话,他的心中逐渐树立起董必武的形象。“这么一个有大作为的革命家,却始终谦和,自称‘补丁’‘龙套’ ,不仅平易近人还可亲可感。这样一位武汉走出的伟人,不仅应该写,还一定要写好。 ”于是,在创作中,赵瑞泰大胆地放弃了年表式的时间轴,转而截取1947年董必武在周公馆的那段惊心动魄的真实经历为突破点,穿插写就小故事来塑造董必武 的人生经历。董必武的儿子董良羽曾跟赵瑞泰说他的父亲就是很多小事情堆积起来的大山。“写好小故事,才能传达出董老的品格和胸怀,才能呈现出这座‘大山’ 。 ”赵瑞泰说。

  危楼中的惊心动魄

  或许很多观众看过《董必武》后都有意外之感,没想到这部戏会带给他们不少惊喜。两个小时的时间,悬疑剧式的包装,将观众牢牢地吸引到剧情中。如 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看过剧后的感受,“这部戏虽然是表现一位革命人物的真实题材,但是把一位我们些许陌生但又很敬仰的革命老前辈写出了舞台上独特的艺术感 和血肉,是这部戏给人印象尤为深刻的一点。这部戏把董必武身上第一代革命家对党的追求与执著信念表达得很到位,尤其是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智慧与 人格魅力以及性格的坚毅,设计得很有艺术性。编剧用了十分巧妙的办法,设计了48小时撤离的这样一个危机,很好地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戏中,这避免了很多 主旋律革命题材戏在剧场性方面的相对弱势。 ”

  全剧的舞台效果让观众感到震撼。舞台上搭建起一座三层的小楼,还原出上海周公馆的整体风貌。简朴的客厅,堆满书的书房,屋外的花园,让小楼变幻 出不同的表演空间。尤其是随着转台的运转,破门而入的危机感,上楼下楼的奔突感,在置景的帮助下呈现出惊心动魄之感。和舞美辉映的还有该剧出色的音效设 计,长征途中隆隆的炮声,民众支持共产党人反对内战的呐喊,都通过环绕立体声在剧场的每个角落回荡,让观众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据田清泉介绍,这也是武汉人 艺首次使用如此大体量、大规模的转台,对于剧院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和锻炼。

  剧中董必武和黄炎培有一段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讨论,看似闲笔却很有深意。“权力,是人民给的,掌权了,不要任性”的台词令人印象深刻。而董老为儿 子董良羽写下“朴、诚、勇、毅”的家训,希望孩子长大之后不要只记得父辈的功德、地位和名声,“朴实诚信勇向前、千难万险靠毅力,一个民族要有不屈的灵 魂,一个社会要树不败的正气,关键之所在,就是要靠每个家庭立下好的家风! ”更让无数观众动容。当全剧结尾,董老率领办事处的全体人员重温入党誓词,高唱起《国际歌》时,慷慨激昂的歌声带着观众澎湃的心潮一起回荡。

  朴实“家风”传天下

  首演时,董必武的女儿董良翚与先生张力理以及董必武的长孙、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会长董绍壬一起观看了演出。看过演出后董良翚感叹:“一边看 戏,我一边在心里和我了解的真实的父亲交流、对比,这种感觉一言难尽。舞台的呈现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也非常符合人物。 ”回顾起父亲的教诲,董良翚再次提起“朴、诚、勇、毅”的家训,“这不仅是我们董家的家风,也是父亲创办武汉中学时的校训,更是一个革命者对年轻人的期 望。 ”

  “我一向坚持的是为了明天写昨天,写昨天的中国故事,更需要和今天的时代脉搏相连,以此引发人们对中华民族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思索。 ”赵瑞泰说。黄定山认为,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超越了一切,英雄和激情似乎都渐渐远去,人们更关心自我的生存价值而不是国家、民族、人类 的前途和命运。他希望通过《董必武》的创作,打通过去和今天的血脉,让今天的观众去了解先辈的信仰,从而被激励。

  看过戏后不少专家也提出,董必武和戎马倥偬中我们熟悉的一些革命家有很大的不同,他本身的学养学识和性格特点,在危机四伏中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具 有“这一个”的独特性,有一种游刃有余、处事不惊、虚怀若谷的感觉。这样的董必武使革命家的高尚和坚毅有了一种很亲和而又真实的人生味道。此外,这个题材 有个很大的特点,它符合时代的需要,但又不是概念化口号化的呈现,和盘托出的是真诚的人生理念和社会信念,让观众感受到主创演职人员的这种赤诚之心,使得 这部戏的时代价值和思想性得到了很好的统一,这是这部戏成功的关键,也是这部戏能够走得更远的基础。同时专家们也建议,董老是中国革命史以及党史中非常特 殊的人物,新中国成立时,我们的领导人大多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但其中有几位是以“老”相称的,“董老”就是其中代表。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与后来 的追随者相比,在人生理念、人格魅力上有很大的不同,这部戏现在呈现出的情节性很强,但人物精神方面能再写出独特性和高度,写出一个更加传神的董老,就更 加完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