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红色历史的当代叙事——评儿童剧《红星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6日11: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宋宝珍

  山西是传统文化大省,也是著名戏曲之乡。前些时,“山西省优秀舞台剧晋京展演”,以十台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舞台剧,向首都人民展示了其戏剧创作演出的实力以及文化建设的业绩。其中由安兰编剧、胡一飞导演、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师生们演出的儿童剧《红星杨》,以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对敌斗争为背景,以“红星杨”的神奇传说为蓝本,表现了“朱德儿童团”的孩子们机智、勇敢地参与对敌斗争,在战火中历练、成长的故事;以新颖的戏剧形式、写意化的舞台意象、浓郁的地域风情,给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带来了灵魂的洗礼和心灵的感动。

  儿童剧《红星杨》取材于真实的革命历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红军部队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指战员们极不情愿地摘下军帽上的红五星,换上了青天白日徽章。1939年春天,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总部进驻了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当时,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是“前门打虎,后门拒狼”,在战斗间隙,为建设革命根据地,他们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1940年春天,在八路军总部门前,朱德总司令亲手栽下一棵白杨树,并且将珍藏的红五星埋在了树根下。说来神奇,白杨长大后,每一根树枝的横截面,中心部分都有五角星,不仅线条分明,而且色泽鲜红。人们说,朱老总对革命事业的精诚之心感动了天地,幻化成一股神奇的伟力,红星杨象征着不竭的革命精神,留存于抗日根据地的苍天厚土之中。

  儿童剧《红星杨》的主题曲反复唱到:“我有个秘密要告诉你,红星杨是我的好兄弟,它身上藏满红五星呀,闪闪发光有神力……红星杨啊红星杨,你永远都在我心里。”可以说阐明了此剧鲜明的思想主题。

  《红星杨》的故事内涵丰富,对于今天的少年儿童深具教育意义,但是选择怎样的切入点和讲述方式,才能让今天的儿童感知和领悟此间深意,却是一件颇耗心力的事。时代不同了,境遇不一样,恰如剧中主题歌所唱:“一样的年纪,不一样的经历;一样的长大,不一样的记忆;一样的少年,不一样的传奇”。编剧安兰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即抗战时期与21世纪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华少年心灵的相通性,她让当代儿童王小帅走进了抗日的历史情境,与其说这是编剧方法的时空穿越,不如说是现实与记忆、生活与历史、现代与传统的巧妙对接。

  剧中,12岁的城市男孩王小帅,来到革命老区接受传统教育,触目所及,充满好奇。他倚靠在高大伟岸的红星杨下,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在梦里,他遇到红星小精灵,回到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和“朱德儿童团”的虎娃、大壮、小辫子等成为好朋友,他们一起站岗放哨查路条,学习文化送情报,诱敌深入打鬼子,样样事情都做得好。尽管王小帅满身的流行色和满口的流行语,与儿童团团员们贫穷质朴的生活形成反差与对比;他与儿童团员们的思想意识也不尽一致,比如他觉得虎娃从民兵的干粮里拿个菜团子不算一回事,而其他儿童团员们却要严肃批评虎娃不守纪律;王小帅告诉儿童团员们他连汉堡都吃腻了,而抗战时期的孩子们怎么也想不出汉堡长什么样子;但是总的来看,王小帅走入历史并无违和感,甚至可以说,虎娃若是活在当下就是王小帅,王小帅若是活在当初便是虎娃,他们彼此身上存在着心灵感应和生命内涵的互文性。剧中有一个场面:儿童团员虎娃在打鬼子时不幸受伤,王小帅感同身受,万分焦急,满心痛惜,害怕他会死,这也说明了他们彼此之间精神血脉的紧密联系。而当王小帅回到现实时空时,他手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红五星,此间的象征寓意不言自明。

  剧中红星的拟人化处理——头戴红星的小红人,不时在舞台上跃动,其意象鲜明,意态生动。在特定情境中,它时而代表红星,时而代表红星杨之魂,时而代表打击敌人的弹丸,来得及时,去得有力。全剧扣紧一条情节主线:红星——红星杨——烽火历程——革命传统——现实传承,传达出一种现代寓意:尽管历史语境变了,岁月掩埋了鲜血和硝烟,但是红星即红心,作为新生代的少年儿童,他们内心依然保有对红星所代表的革命传统的敬重之情,对正义精神和理想信念的不懈传承。

  对于儿童来讲,儿童剧不仅要寓教于乐,开启心智;而且要赏心悦目,喜闻乐见。《红星杨》给儿童展示了一个好故事,其展示方式充满童真之美,童心之趣。比如鬼子进村,小辫子为了解救她家的芦花鸡,悄悄溜进村子,遇到王小帅,便拉上他一起躲鬼子;根据地武器匮乏,儿童团只有红缨枪,孩子们就发明了弹弓打鬼子的方法;虎娃的舅舅打探朱总司令的消息,孩子们就巧妙地演双簧,查清了他受鬼子威逼、搜集情报的底细;当鬼子假冒八路军时,孩子们与其斗智斗勇,识破奸计,让鬼子在红星杨树林里迷路,中了八路军的埋伏。这些情节处理,表现了儿童团员们的勇敢、机智,乐观、风趣,合乎儿童的欣赏心理。

  《红星杨》的舞台语汇自然流畅,丰富生动,这与导演胡一飞成功的二度创作密切相关。为了彰显山西地域文化特色,舞台调度中巧妙地融入了唢呐、歌舞、戏曲表演,一些打斗场面中还加入了锣鼓经和戏曲技巧,使得整场演出张弛有度,富有写意性。其中的群舞如红星舞、红缨枪舞、弹弓舞等形式新颖,形象鲜明。此剧在导演手法中,还加入了剪影、皮影、木偶等与演员同台表演,比如用剪影表现的乡民逃难情景,用小木偶表现的八路军与日本兵等等,简洁而传神,起到了以少胜多的作用,也避免了满台跑鬼子给儿童带来的心理压力。总之,《红星杨》运用的各种艺术表现元素颇有新意,足见创作者们的匠心独具和深厚功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