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龙凤呈祥》:元音华彩 春秋轮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1日19:00 来源:人民日报 张学玲
  1956年北京京剧团建团时,演出《龙凤呈祥》,张君秋在后台准备上场。  1956年北京京剧团建团时,演出《龙凤呈祥》,张君秋在后台准备上场。
  电影《龙凤呈祥》剧照。  电影《龙凤呈祥》剧照。

  由京剧名家李维康、耿其昌、叶少兰、冯至孝、赵葆秀、王平等主演的京剧电影《龙凤呈祥》,于2月8日大年初一与全国电影观众见面了。京剧《龙凤呈祥》是一出逢年过节必演的“吉祥戏”,在《龙凤呈祥》若干个经典版本中,最为戏迷津津乐道的是京剧大师马连良与张君秋的联袂演出。今天,我们特邀请京剧大师张君秋的家人撰写回忆文章,重温《龙凤呈祥》背后的梨园佳话。 

  ——编 者

  《龙凤呈祥》是一出唱“角儿”的合作大戏,是一出逢年过节、喜庆活动必演的大戏,京剧界称之为“吉祥戏”。这出戏行当齐全,集老生、花脸、青衣、小生、老旦与丑角于一台,唱、念、做、打非常精彩。场面宏大,情节生动。唱的、听的、看的都过瘾,时至今日久演不衰。

  我父亲张君秋16岁时被评为“四小名旦”之一。1937年在天津和名角儿谭富英、金少山演出《大探二》轰动津门,也引起了马连良先生的注意。当时,马连良的班社正缺一名旦角,便派人接洽商谈。由于父亲是李凌枫先生的学生,不属于班社成员,只要师父和我奶奶(相当于现在的经纪人)同意就可以搭任何班社。于是,很快便有了与马连良先生的第一次合作。

  父亲首次赴沪演出是1937年5月,随马连良祝贺上海黄金大戏院重新开业。第一场演出按理讲应该是马派的拿手戏《群英会·借东风》等,可是马连良没照惯例走,而是先唱《龙凤呈祥》,为的是推出新秀张君秋。戏院方面对父亲在天津的成功早有耳闻,便在戏院打出霓虹灯“张君秋”三个醒目的大字,鼎力宣传。父亲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初登上海舞台便以《龙凤呈祥》一炮打红,真的很吉祥。

  1955年,父亲新排的《望江亭》奠定了张派艺术——这个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唯一一个旦角流派——在京剧界的地位。1956年,以马、谭、张、裘四大头牌为首,组成了演员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建团的第一出合作大戏便是《龙凤呈祥》,父亲饰演的孙尚香,扮相俊俏、气度大方、噪音甜美、唱腔婉转。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等前辈大师都演过孙尚香,父亲继承他们的艺术,又值演出事业蒸蒸日上,把这一角色演唱出了新意,深受观众欢迎。北京京剧团开启了张君秋和张派艺术的新篇章。不到十年时间,父亲排出了《状元媒》《诗文会》《楚宫恨》等众多张派新戏,流传海内外。

  1979年,年近花甲的父亲恢复演出,依旧是《龙凤呈祥》。我的爱人卢山在后台陪着父亲化装扮戏。父亲又兴奋,又有些紧张,不住地问卢山,装化得是否合适?脸是不是太红了?穿哪件衣服好?这场演出,父亲状态非常好,扮相还是那么好看,演唱可说是炉火纯青。观众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掌声、叫好声响彻整个剧场。我们深切感受到大家对父亲的爱。

  值得庆幸的是,父亲留下了几部戏曲影片,可供后人学习鉴赏。1948年在香港演出时,拍摄了《玉堂春》,和马连良拍了《打渔杀家》《游龙戏凤》,1958年在上海拍了《望江亭》,1963年又在长春拍了与马连良、裘盛戎合作的《秦香莲》。这些影片记录了大师们当年的风采和美好的声音,为弘扬国粹立下了大功。当今,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又组织拍摄了《状元媒》《霸王别姬》等戏曲影片,其中李维康、耿其昌等名家主演的《龙凤呈祥》,安排在新春佳节期间放映。这让我由衷感慨春秋轮回,前景美好。在春节放映《龙凤呈祥》,也正是祝全国人民“龙凤呈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