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碧海丝路》的金色“名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1日18:58 来源:人民日报 任姗姗 吴 刚

  如何讲述世界听得懂的“中国故事”

  《碧海丝路》的金色“名片”

  图为《碧海丝路》剧照    夏 光摄  图为《碧海丝路》剧照   夏 光摄
  图为比利时国家剧场外等待排队入场的观众    郝 志摄  图为比利时国家剧场外等待排队入场的观众   郝 志摄

  丝路漫漫,碧海长情。

  一段绵长的海上丝绸之路,不知承载了多少豪情壮志,又演绎了多少动人故事。春节前夕,近60位来自广西北海歌舞剧院的舞者,以多彩靓丽的音乐和风情无限的舞姿,在欧洲舞台复活了发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传奇,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

  21天时间,民族舞剧《碧海丝路》的足迹从瑞士日内瓦行至德国法兰克福,再抵比利时布鲁塞尔。缓缓开启的大幕,仿佛一道时间之门,一次又一次将欧洲观众带往历史深处,一次又一次让观众在沉醉中动容,在共鸣中认同。一部来自中国北海的民族舞剧,凭借什么打动素来挑剔的欧洲观众?

  来自东方

  古老又现代的作品

  “由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主创团队打造、海上历险与浪漫相交融的中国历史故事《碧海丝路》,相信将会为前来探索了解新文化的比利时观众带来无限惊喜。”1月18日,《碧海丝路》才刚结束在日内瓦的演出,千里之外的比利时通讯社便在报道中如此预期。

  首次走进欧洲演出市场的《碧海丝路》,的确不负众望。在罗纳河畔的瑞士日内瓦BFM大剧院,在德国法兰克福世纪大厅,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国家剧场,舞剧《碧海丝路》的平均上座率达90%,其中外国观众占到八成。在比利时国家剧场门外,距离演出开场还有2个小时,前来询票的观众便排起了长龙。布鲁塞尔首场演出,演员谢幕长达8分钟,观众起身鼓掌,大呼“Bravo!(太棒了)”“Bravo!(太棒了)”,久久不舍离去。

  《碧海丝路》的秘籍在于握有三张金色的“名片”。

  奥运主创班底,是《碧海丝路》亮给欧洲观众的第一张名片。该剧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担纲总导演,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担任总编剧,作曲家卞留念作曲,舞美艺术家高广健任舞美设计。灯光、舞台、音乐、服装设计等均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原班人马担纲。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曾经惊艳了全世界,也更新了世界对于中国舞台艺术的认知。奥运主创班底,无疑是一张金色的名片,它让首次走进欧洲演出市场的《碧海丝路》有了底气。

  “中华风韵”品牌,是《碧海丝路》闯进欧洲市场的第二张名片。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运营的大型国际演出品牌“中华风韵”,在北美、澳新等世界重要演出市场已经运营多年。今年是“中华风韵”第三度走进欧洲,此前经典舞剧《丝路花雨》《逐梦天涯》已先后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日内瓦、布鲁塞尔上演,其根据欧洲市场特点量身定制的本土化运营方式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欧洲市场,‘中华风韵’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一整套运营模式”,据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树新介绍,此次巡演根据欧洲市场的欣赏习惯和巡演需要,对原剧进行了“瘦身”,将实景改为LED屏,压缩时长,删减部分剧情,加快故事节奏;承办方“中演院线”精心选择当地合作伙伴,与德国、瑞士、比利时超过20家公关、票务、媒体机构联手,仅法兰克福一地就有7家合作单位。

  中华文化的魅力,无疑是《碧海丝路》引起欧洲关注的第三张名片。近年来,中国与欧洲经济联系紧密,政府间交流密切,欧洲从政要名流到普通人对中华文化充满好奇,也充满好感。《碧海丝路》背靠中华文化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又吸纳了广西北海民俗、南亚地域文化等不同色彩的艺术元素,叙事跨越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绚丽夸张,极具艺术想象力。特别是,在中华文化与人类共通的情感中找到了“共鸣点”,如《日内瓦论坛报》评价,“《碧海丝路》深刻传递了爱情、友谊、交流、拼搏等为各国人民所共同认知的价值观”,是“一部来自东方古老又现代的作品”。

  寻找传播

  中国声音的“灯塔”

  欧洲是现代剧场艺术的发源地,也是目前最为活跃的演出市场之一,是全世界各领域艺术家都想一试身手的“大码头”。在从来不缺乏好剧的欧洲演出市场,中国民族舞剧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华风韵”找到了欧盟,这座欧洲乃至世界聚焦之处的“灯塔”。

  从去年开始,“中华风韵”就将布鲁塞尔作为巡演最重要的一站。布鲁塞尔是比利时首都,也是欧盟和北约的总部驻地。16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200多个国际行政中心,因此有着“欧洲首都”之称。欧盟有28个成员国,不论经济还是文化都具有辐射全球的影响力。位于纽约的林肯艺术中心被视为舞台艺术的“高地”,一出剧目在林肯中心演出不仅意味着对艺术水准的认可,也将获得遍及全球的文化影响力。同样,一部剧目走进欧盟,意味着它将不再是一场单纯的演出,而将成为一个文化话题乃至文化事件。这就是“灯塔”对于文化传播的聚合与放大效应。

  《碧海丝路》与欧盟的首次见面不在剧场,而是一场特殊的研讨会。在首场演出的前一天,欧盟智库亚洲与国际研究中心召开了一场题为《“一带一路”政策的文化维度》的研讨会。这是欧盟智库首次为中国文艺演出举办专场研讨会。欧洲议会旅游交通委员会副主席乌伊海伊·伊什特万、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议员艾娃·宝诺瓦、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公参李建民、荷兰莱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英格丽德等的发言和150多位欧盟、比利时、荷兰官员及学者的到场,让研讨会的意义超出了一般的演出预热活动,而具有政策前瞻和智库交流的意义。李建民提出“‘一带一路’是商业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呼吁中欧双方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合作增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伊什特万认为,文化交流正成为中欧关系的重要支柱,“一带一路”的内涵早已超越了加强经济纽带的范畴,而是覆盖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广泛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架起了中欧文化交流的桥梁,将有力增进中欧相互理解和合作。现场的一位欧盟官员表示,这样的推介形式打破了“剧场”的限制,以更亲近的方式增进观众对剧目乃至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时代背景的理解。

  在布鲁塞尔的首场演出为“欧盟专场”,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驻比利时大使曲星、欧盟委员会交通总司司长亨里克·霍洛莱、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团长乔·莱恩等,以及欧盟机构、各国驻欧盟外交机构、比利时政府、国际组织、欧盟智库近800名嘉宾观看了演出。“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开创连接中欧的‘丝绸之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已踏上建设‘一带一路’的新征程,《碧海丝路》是表明双方植根历史、开创和平繁荣未来的又一例证”,亨里克·霍洛莱评价说。

  《碧海丝路》一路巡演,一路在剧场之外搭建民间交流的桥梁。在有近两百年历史的瑞士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德国名校哈瑙文理中学、新近成立的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享誉世界的舞蹈大师贝嘉的舞蹈基金会……这些来自广西北海的舞者,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也是栽种者和开拓者。他们一路撒播友谊的种子,一路收获文化的认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交流的根本在于民心相通。《碧海丝路》巡演乃至“中华风韵”品牌活动,让我们看到中欧从官方到民间对于深入了解彼此的热烈期待,看到双方在文化交流、互鉴共赢方面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

  《碧海丝路》,曲终人未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