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陈佩斯:不再刻意强调喜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04日07:33 来源:解放日报 诸葛漪

  携新作《戏台》今天亮相保利大剧院

  陈佩斯:不再刻意强调喜剧

  杨立新与陈佩斯(右)在《戏台》彩排中。 (资料)   杨立新与陈佩斯(右)在《戏台》彩排中。 (资料)

  带着新作《戏台》,今明两晚登台上海保利大剧院,年逾六十的陈佩斯信心十足:“这些年,我走出了小品的环境,回归戏剧本体、喜剧艺术本体。”前天晚上,他与上海戏剧爱好者面对面,分享这些年创作的得与失。

  《阳台》用力过猛

  陈佩斯从小品转型到舞台剧,已有十多年。2001年首部舞台喜剧《托儿》问世后,他又陆续推出音乐剧《日出》、话剧《亲戚朋友好算账》《阳台》《阿斗》《老宅》《雷人晚餐》《闹洞房》及《戏台》共9部舞台剧,累计演出近1200场次,吸引超过100万观众走进剧场。谈起上部戏《阳台》,他觉得不尽如人意,为了获得外界认同而走样:“别人不理解我,我想跟所有人解释,反而用力过猛过大。《阳台》就是这样,喜剧手段和技巧特别前冲,走得特别远,拼命想证明这是个好东西。到了《戏台》就不一样了,无论创作还是导演,不再刻意强调喜剧成分。排练时没有那么多冲突,心态变得特别好。”

  《戏台》讲述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闻名全国的五庆班携名角金啸天在德祥大戏院里进行为期三天的演出。五庆班侯班主和大戏院吴经理沉浸在戏票售罄的喜悦中,却不想一系列意外接连而至,五庆班到底能否顺利开演成了最大悬念。

  “大家夹着我往前”

  陈佩斯对卖票感触尤为深刻,做舞台剧以来,他坚持不送票,不参加展演和评奖,靠卖出一张张票走出自己的路。“观众买的每张票都给我自信。《戏台》剧本文学性强,有对社会的深刻观照。我觉得它能留下来,一年演几十场。”《戏台》聚焦戏班台前幕后,也对陈佩斯提出了挑战:“我对戏曲是门外汉,幸好遇到了人艺著名演员杨立新。他会唱戏,看中了《戏台》角色。再加上身边都是懂行的人,演员里有出身京剧世家的裘派花脸,荀派再传弟子,还有的来自北京市曲剧团。大家夹着我往前,脚不沾地就过来了。”

  演戏至今,陈佩斯坚持上场不用扩音器,在上千人场地靠原声演出,他说:“这是舞台艺术的魅力,即使十台摄像机同时从不同角度录像,事后也无法还原剧场感受。”上海观众对他的小品依旧津津乐道,在他看来,小品就是微型戏剧,“我早期的喜剧小品,心气高,手段不行,所有观众都知道剧情会如何发展。”

  向观众袒露辛酸后的反省

  对于国外先锋戏剧,陈佩斯观感与众不同:“去年欧洲某部特别有名的得奖戏来中国,圈里人都去看,就像个社交派对。台上外国演员从头到尾讲着小语种外语,台下是暴风雨般鼓掌。在场的人互相赞叹,享受自说自话氛围。我特别想知道这个戏到底哪里好,普通观众应该不会花钱来看。”在陈佩斯看来,雅与俗没有绝对分界,地铁艺人可以拉出动人的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而被剧场灯光环绕,演出者心态不端正,未必有佳作。

  比起漂亮潇洒的姿态,陈佩斯宁愿向观众袒露尴尬、辛酸后的反省,就像《戏台》,“有些倒霉事,能把当时的人为难得要死要活,可事情一过,就成了后人嘴边的笑话。真心希望所有看这出戏的观众都能开怀大笑,让令我们心里疼的糗事成为过去。让我们的儿孙辈永远看着它痛痛快快地笑,不要像我这样,说起这故事时总带着当事人的辛酸。”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