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老舍五则》,比《老炮儿》更老北京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07日10:18 来源:北京晚报 王润

  大导林兆华的作品这些年最常演的有两部,一部是改编自易卜生晚年之作的《建筑大师》;另一部是将老舍的五部短篇小说集合而成的《老舍五则》。《老舍五则》首演于2010年3月香港艺术节,这样一部京腔京韵、表现旧社会老北京底层人民生活和情感的戏,得到了香港观众的热捧和盛赞,足见老舍先生作品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今年1月14日至17日,这部作品又将在保利剧院再度上演。已经演了快六年的戏,就如同一坛陈年好酒,时间越长,味道愈发浓郁。

  说起这部林兆华导演的老舍之作《老舍五则》,还得先从另外一部林兆华导演的老舍经典之作《茶馆》说起。2008年,人艺版《茶馆》五十年的改编权到期了,大导林兆华和制作人王翔去找版权人、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三人寻思着,想在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排一个全明星版《茶馆》,而且这个想法和姜文、葛优都聊过。

  但明星们的档期实在太难凑在一起,“明星版”《茶馆》很快就没了下文。可是大家又不想把《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照老样子重新演一遍。于是,舒乙便向林兆华导演重提他向很多影视导演都提过的建议:你们可以改编老舍的短篇小说。因为老舍先生其实是个试验者,他愿意尝试各种东西。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在英国,见识了很多现代小说的新技巧,回来就试,他在三十年代的小说里有很多很新的东西:意识流、印象主义、表现主义……他几乎是这些写作技巧在中国最早的实验者。

  而多年以前,林兆华就曾把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7个独立的故事排演成很独特的戏剧《故事新编》。2008年8月,林兆华和王翔在伦敦新维克剧院,还看过国际著名导演彼得·布鲁克把爱尔兰大作家贝克特的五个短篇小说《戏剧片段Ⅰ》、《摇篮曲》、《无言剧П》、《空》、《来与去》串联在一起的戏剧《碎片/fragments》(香港艺术节曾译为《短打贝克特》)。这些经历似乎都为《老舍五则》埋下了伏笔。因此,林兆华、舒乙、王翔都觉得把老舍的短篇小说放在一起弄个戏,是个好主意。

  舒乙当时推荐了几篇老舍的短篇小说,有《断魂枪》、《兔》、《也是三角》、《柳家大院》、《上任》、《微神》、《柳屯的》等。最终,林兆华和王翔敲定了其中的五篇,而且取了一个好名字——《老舍五则》。舒乙后来评价道:“《老舍五则》充分体现了老舍既是幽默大师也是悲剧大师的特点。《老舍五则》在老舍短篇小说的戏剧改编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让更多的人发现,老舍的短篇小说同样是一片戏剧的沃土。”

  在《老舍五则》之前,林兆华只动过一次老舍的戏,那是1999年复排《茶馆》。当时,林兆华是北京人艺的副院长,同是副院长的于是之三次请林兆华复排《茶馆》,林兆华才肯出山。虽然当时放言“描红模子肯定是死路一条”,后来林兆华却不得不承认“没有太大的改变。跳不出那个圈去”。而《老舍五则》,则给了林兆华跳出圈的可能。

  话剧《老舍五则》将故事完全设定在北平,人物的对白更是充满了京字、京腔、京韵、京味儿,充分体现了老北京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要想让《老舍五则》的京味地道,演员很重要。林兆华没选北京人艺,而是选中了真正发源和形成于北京的唯一地方剧种、由老舍亲自命名的北京曲剧团的演员。舒乙一进剧组看到这些演员,就直截了当地“表扬”大导:“演员太好了,这些人你都从哪儿淘换来的?”无论形象还是语言,他们俨然都是从北京胡同、四合院里钻出来,别提有多么的妥帖。

  就这样,《老舍五则》的几位主创——文学顾问舒乙、导演林兆华、编剧王翔,包括主演雷恪生、李诚儒、方旭、刘欣然等,都是地道的老北京,再加上这一群模样各色,颇有功底的北京曲剧团好演员,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台京味儿好戏。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电影《老炮儿》当中的北京文化,其实,要想看看真正的老炮儿,听听真正地道的北京话,就到剧场看看这部《老舍五则》吧,保证比《老炮儿》更老北京。J069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