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历史意识与爱国情愫 ——评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的时代意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07日10:48 来源:解放日报 韩 元

  近期,由北京人艺重排的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以下简称《吴》剧)在中国上海第十七届国际艺术节上演。该剧首 演 是 在1983年,由白桦编剧,蓝天野导演,时隔32年,该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仍历久弥新,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给观众以沉思启迪和艺术熏陶,堪称一部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是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的时代,从动辄得咎、如履薄冰的历史剧创作状态中解放出来的这部话剧,以其清醒的历史反思精神和“古朴的民族色彩”受到了观众好评。在当前娱乐化浪潮冲击下,在文化产业国际化竞争的格局中,该剧立足民族正史,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价值,展现民族艺术的魅力,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时代意义。

  有别于娱乐历史的古装戏和神话历史的所谓“抗日神剧”,《吴》 剧秉持了中国史述传统的求真精神和反思意识,在舞台上浓缩再现了吴越兴衰轮回的十数年历史。在这段历史展演中,始终以越王勾践及其谋臣、百姓的视角作为叙述视角,作为一个在历史上与越王有同样戏份的角色,吴王只是一个存在于上述人物叙述中的人物,在剧中自始至终没有出场,更没有与西施交会的机会(而按照当下娱乐剧的思维,荒淫帝王与美女西施的故事肯定会成为重点渲染的情节)。《吴》剧这种独特的叙述视角,一方面有利于节省有限的舞台时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集中传达创作者的历史意识:以越国国运的转折和越王执政观念的变化来总结历史教训,反映了民心、民意才是保障国之强盛的根本,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

  所以该剧的标题虽为 《吴王金戈越王剑》,其实真正的主角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是以更孟等为代表的越国民众,他们不仅贯穿全剧,性格鲜明,尽忠报国,在结尾更是处于舞台的前景位置,悲愤地站在大雪纷飞的宫门外,与处于后景位置寻欢作乐的越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纵横荧屏多年至今不衰的以帝王后宫为主角的某些历史剧,将皇家风流奢靡的生活和权谋机心虚夸到极致,催生了一股帝王崇拜和“穿越”潮流;而某些所谓的“抗日神剧”,歪曲真实抗战历史的艰苦性,虚拟一些神化的人物、神化的情节,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上述两种历史剧创作倾向,源自创作者没有处理好“为谁创作”的根本问题,没有进行认真的史料梳理和史实反思,只盯市场、闭门造车,不能反映真正的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既没有历史意识,也没有现代精神,充其量只造出些麻痹和误导大众的精神鸦片。从这点来看,《吴》剧此次重演,无疑是对当下历史剧创作中不良倾向的一次有力反驳,同时也是文艺作品追求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一个较好的例证。

  中华文明史中有许多内容已经凝练成家喻户晓的故事和典故,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活在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中,成为民族共同的记忆,寄寓着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吴越春秋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之所以在不同时代被反复讲述,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一种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精神。

  《吴》剧在当下选择重述这段经典中国故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和反思,也是对在历史中绵延的中国精神的当代解读。为了讲好这段中国故事,剧作家当年不仅翻阅了大量的史料,而且曾经在绍兴(即原越国都会稽)生活一年多,了解当地流传的关于勾践、文种、范蠡、西施等的传说和一些古代遗迹,这些接地气的工作使作者把握了文化传统的血脉,激发了作者真正的创作激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家国同构,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就反映了“家”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家国思想源于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古代宗法社会,对民族伦理价值观念的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着一代代的知识分子舍身取义、共赴国难,在普通百姓中也是共识和荣辱判断的准绳。由家国思想衍生而来的爱国主义情操,是我们民族精神核心层面、也是最动人的内容,是民族凝聚力的所在。

  《吴》剧最感人的地方恰是写出了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渔夫更孟一家因战乱而陷入苦难的生活,深明国强才能民富的大义,因而更渴望国家的独立和强大,他们响应越王号召,不仅努力生产,而且主动送子上战场,最后其子仲耕英勇战死,为国捐躯。剧中人物的家国情怀也是作者白桦家国之情的投射,他在谈该剧创作感想的文中提到过,古时候,面临国破家亡的匹夫匹妇的家国之情很深,并非只有现代人才爱国。1938年时,只有8岁的他也会经常为国难当头而嚎啕乃至泣血。或许正是由于诗人的这种真情投入,才使得剧中越国百姓对国家的依恋、珍惜与热爱之情,被表现得尤为动人。

  以人民大众为主角,以爱国之情作为情感线索的文艺作品将会超越时代,超越文化、地域,具有永恒的魅力。《吴》剧的成功给我们当下文艺作品如何扎根传统、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