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色彩斑斓的戏剧盛宴———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综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3日09:02 来源:人民政协报 明观
《甲鲁长调》(藏戏)《甲鲁长调》(藏戏)

  历时15天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圆满落幕。会演期间共有11个少数民族剧种的15台19个优秀剧目呈现在首都舞台上。

  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均以能歌善舞著称,生活孕育了他们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的开幕式上,彝族、蒙古族、藏族、土家族等兄弟民族闪亮登场,演出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歌舞、小戏,既有原生态苗歌,也有藏族传统戏甲鲁长调;既有花腰傣歌舞,也有蒙古族舞蹈;既有彝族小戏,也有花灯小戏,其中大量运用彝族民歌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民间文学特色的语言风格,同时载歌载舞恰到好处地融入剧本规定的情景、人物中,与寻常看见的程式化的“舞”完全不同,“舞”的语汇不仅丰富,且美不胜收;还有观众熟悉喜爱的评剧艺术家谷文月、京剧艺术家王蓉蓉演唱表现少数民族生活戏剧《金沙江畔》《黛诺》选段。舞台上各民族鲜艳夺目的节日盛装首先构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带着浓厚生活气息、诙谐幽默的小戏,带来清新芬芳的气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歌舞更是汇成热情奔放、欢乐喜庆的艺术海洋,晚会充分展示了各民族人民健康向上、幸福吉祥的精神面貌。

  云南玉溪花灯剧院演出的花灯戏《卓梅与阿罗》,演绎了一个发生在云南哀牢山彝族花山大寨年代久远的爱情悲剧,早在1999年该剧首次在北京上演时就引起轰动。现在,这部戏被作为该院传承剧目,承载着培养人才、保护花灯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重任。

  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演出的彝剧《杨善洲》,是以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为原型创作的剧目。该剧选取了杨善洲退休后,放弃了到省城颐养天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施甸县,到大亮山上种树,二十年如一日的感人故事。彝剧是上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形成的剧种,汇集彝歌、彝舞的精华,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令人感动的是,剧中演员不是专职演员,日常还兼任着文化馆群众工作。

  甘肃省甘南藏族歌舞剧院(甘肃省藏剧院)演出的大型安多南木特历史藏剧《唐东杰布》,演绎了明代高僧、著名桥梁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医药家唐东杰布(1385—1464)一生的丰功伟绩,唐东杰布是对西藏物质文明、文化艺术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在藏地地域辽阔、山高水险、生活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他募集铁料、资金,亲自带领乡邻炼铁,于1430年在雅鲁藏布江首次建成曲水铁索桥,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上相继建了20多座铁桥。为筹集资金,唐东杰布邀请琼结县白纳家7名能歌善舞的姐妹,演出他创作的节目,完成了佛教跳神舞向藏剧的过渡,形成藏戏的雏形,被尊为藏戏的开山鼻祖。该剧追寻唐东杰布的人生轨迹,艺术地再现了他不畏艰难险阻,追求实现人民利益的历程,生动地展现出西藏高原文明进步的史诗画卷。“南木特”是藏语译音,即传记、故事之意,18世纪始发于藏传佛教拉卜楞寺,是以历史人物传记、民族英雄为题材,具有情节生动、结构完整的一种戏曲艺术表演形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院是传承“南木特”藏戏的专业艺术团体。

  会演中,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的乌蒙演艺集团演出的彝族古剧《撮泰吉》最为亮眼。

  《撮泰吉》是彝族重要的民俗,每年春节正月初三至十五彝族同胞都会在村里演出,祈求驱灾除疫,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此剧产生于东汉中晚期,成型于唐代,与多数戏剧相同,是由祭祀仪式逐渐成为戏剧的,有着千年历史的《撮泰吉》被誉为戏剧活化石,保留着浓厚的原始艺术色彩,目前只有威宁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十多人会演,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贵州省著名导演黄湘邀请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对《撮泰吉》重新打造、精心编排。展现在舞台上的《撮泰吉》散发着古朴、粗犷、神秘的戏剧韵味,以《撮泰吉》面具为主要造型元素、充满现代审美意趣、制作精美的布景和布满舞台不断变幻色彩浓烈的灯光设计,携带着彝族远古文明的信息;时而森严悠远、时而欢快明朗的音乐,传递着彝族人民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现代艺术手段完美地诠释着古老的《撮泰吉》,演出了从猿到人的进化历史,展现了“万物有灵”的信仰,张扬了攻坚克难的民族精神。经过数千年的栉风沐雨,行走在贵州威宁芦虹高原深山密林的《撮泰吉》,终于以国家级艺术精品品质步入艺术殿堂。

  北京市作为东道主推出了北京唯一的地方戏曲剧种曲剧《黄叶红楼》,作品演绎曹雪芹著书黄叶村,与红楼人物灵魂对话、情感交流的旧事,解读他何以写红楼,何以寄情怀于宝黛钗,何以对生活的时代既怨又忧、既恨又惜的复杂心境,让观众看到一个纠结矛盾富有真情实感悲情多郁的曹雪芹。

  此次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还有侗戏《行歌坐月》、白族小戏《接财神》、土家阳戏《平叛招亲》、广西小戏《一声鸡叫》、《灵燕戏虎》等多出小戏,表演极具特色,人物鲜活,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多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闭幕式上演出的朝鲜唱剧《春香传》成为戏剧节另一大亮点。朝鲜大型舞剧《春香传》是根据民间古老传说创作的剧目,也曾拍成电影艺术片,成为家喻户晓深受欢迎的艺术精品。

  民族戏剧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无可替代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情,丰富着祖国灿烂的戏曲艺术宝库。更可贵的是,这次会演中的戏剧均来自地县级文艺单位,他们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贵文化遗产此次集体惊艳登场,为观众带来了很多惊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