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越剧《铜雀台》男女合演之意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3日08:37 来源:光明日报 谢雍君

  上海越剧院去年曾进京演出男女合演的大戏《家》,近日送来《铜雀台》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让人欣喜之余还怀揣些许期待。但对它作为上越参加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新剧目北京展演的剧目之一,仍然有所不解。如果说是最新创作剧目,2014年新编历史剧《双飞翼》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方片)演出时,颇得观众和专家的好评,作为新剧目进京展演,乃水到渠成之事。但上越没有选择《双飞翼》,而是选择了《铜雀台》,这其中蕴含的意味,经过多次品咂后,才有所体悟。《铜雀台》的男女合演模式,为上海越剧院重新找回了立院之本,回到女子越剧、男女合演同时发展的轨道上。

  《铜雀台》由上海越剧院一团演出,该团属于男女合演之团队,此剧为庆祝建院六十周年和纪念袁雪芬逝世三周年而作。回首1959年上海越剧院成立男女合演实验剧团时,男女合演作为越剧创作演出新模式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在总理的关怀下,创作演出了现代戏《风雪摆渡》《红松林》、古装戏《十一郎》《箍桶记》等,受到观众的欢迎,使上越由单一的女子越剧生产模式转化为女子越剧和男女合演双腿走路的复合生产模式。如果说1949年之后,一般越剧团的生产模式,要么是女子越剧,要么是男女合演,那么,上海越剧院则与它们都不同,它因拥有两种不同的创作模式而成为越剧界的大哥大。对上越来说,两种创作模式是它的传统。但到了新时期,随着小百花越剧的兴盛,女子越剧疯狂席卷剧坛,越剧的男女合演成为鸡肋,专家们甚至在反思越剧到底需不需要男女合演,男女合演发展之渺茫,令人看不到前景。在上海,观众对女子越剧的认同和追随,也使上海越剧院的创作陷入徘徊。

  《铜雀台》的改编演出使上越摆脱了这种困境,由此寻获到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在《铜雀台》之前,上越演出过《魂断铜雀台》《曹植与甄洛》。这次创作,据编剧介绍,只留有原剧的五分之一,其他均为重新创作,这意味着一次新的定位。从男女合演来说,此剧是《曹植与甄洛》的延续,但从人物关系和人性展示来看,较《曹植与甄洛》更为复杂。如果说《曹植与甄洛》是男演员赵志刚和女演员单仰萍的对手戏,那么,《铜雀台》则由三位男演员徐标新、齐春雷和许杰撑起全剧,再由女演员方亚芬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除了此三位男演员,还有顾爱军、宓丰等老生、丑角演员。集体推出男演员,是此剧的一大特色,由此可见上越搬演此剧的良苦用心,不仅以一出大戏推出青年男演员,而且以团体形式展现本团男演员各自不同的实力和魅力,也是上越对自我实力、自我特色的一次推介。当团长方亚芬主动要求担任配角之时,这也是上越对于男女合演的自信。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越男演员的实力一直最强,前有史济华,后有赵志刚,现有徐标新、齐春雷、许杰等,但徐标新他们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合适的大戏来展现他们的才华,如今《铜雀台》成为他们才艺展示的最好平台。

  在徐标新等人在《铜雀台》中呈现各自的艺术才华之时,也是上越重寻剧团特色之时。最近几年,随着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打出都市越剧、时尚越剧,杭州越剧院以出新作、重营销、抢市场为剧团闯出新路,上海越剧院如何发展成为现任院长李莉着重思考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上海越剧的创作业绩与浙江越剧相比有所下滑,这引起了上海戏剧界专家和观众的关注。为此,《上海艺术家》《上海戏剧》两家杂志曾组织专家针对上海越剧存在的外在困惑和内在不足进行研究、探讨。可见,寻获上海越剧的生存、发展之路,是上海戏剧人特别是上越人十多年来的共识和追求。如今,《铜雀台》的上演,成为上越重树剧院品牌的新信号,这就是重启剧院男女合演模式,使其成为剧院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