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把青春播种在了戈壁大漠

——评大型原创舞剧《戈壁青春》的创新理念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13日10:03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安润

  在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十周年异彩纷呈的文艺样式中,大型原创舞剧《戈壁青春》以其别具一格的创新性,在新疆兵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乃至全国舞蹈艺术大观园里竖起了一枝灿若朝霞的奇葩。

  以帅小军为总导演、许锐为编剧的主创团队匠心独运,以普通支边青年建国的故事为线索,贯穿军垦三代人的不同命运和选择,在《戈壁青春》中再现了兵团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

  《戈壁青春》的故事构架选择平凡而真实、浮沉在他乡命运中的兵团人为原型,以兵团一名普通支边青年的故事为线索,贯穿军垦三代人的不同命运和选择,进而刻画出新疆兵团建设发展中具有典型性的群体形象。

  基于这样的构思, 《戈壁青春》的故事自然波澜起伏,又感人肺腑。“支边青年建国在激情燃烧的年代来到戈壁大漠中的新疆兵团。在漫长艰苦的磨砺中,他与兵团第一代的老连长结下父子般的情谊,与老连长的女儿红柳也在患难中收获了爱情。然而,当幸福的小家在戈壁上扎下根,老连长却在一项工程建设中意外牺牲。当支边青年返城的消息传来,更是打破了宁静,也撕裂了亲情。多年以后,建国和红柳的儿子胡杨带着父辈的希望和遗憾踏上故土。那一刻他终于明白,无论世事沧桑,无论命运转圜,他的父辈都和千千万万的兵团人一样,把青春播种在了茫茫戈壁,收获了不舍的信念和坚韧的生命。 ”

  用舞蹈语汇讲述兵团人、兵团所经历的磨难与担当, 《戈壁青春》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是, 《戈壁青春》又不是简单的讲述兵团历史,而是把小人物的个人命运镶嵌在兵团厚重的历史当中,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有效突破。

  纵观全剧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象征时空的巧妙安排、舞蹈基调的合理选用、借景借物的造境特色、强烈对比的艺术手法。

  象征时空的巧妙安排为《戈壁青春》涂抹了一层恢弘大气的色彩。舞台上,两件硕大的兵团军服格外引人注目,军服是军人的标志,也是兵团战士的象征。在这里,两件缀有补丁的军服既展示了兵团初创时期的条件艰苦,也映衬出艰苦岁月里建国和红柳心心相印的爱情弥足珍贵。第四幕,空中悠然飘动的白练如同一股天山雪水流淌下来,卷走了老连长。接着,红光映照白练,象征着老连长的鲜血泼洒在茫茫天宇,成为后继者的精神引领。

  舞蹈基调的合理选用使《戈壁青春》增色增辉。一部内容宏大的原创舞剧,却选用维吾尔族乐曲和舞步,这本身就是一种尝试。 《戈壁青春》大胆运用维吾尔族舞蹈在切分节奏中略有下蹲的刀郎舞步,力求让观众从生活中的舞蹈联想到舞蹈中的生活。同时,也使舞剧增添了浓郁的新疆风味和地域特点。

  借景借物的造境特色始终贯穿《戈壁青春》之中。 《戈壁青春》由一个序幕和六幕构成。序幕只是一个叙述方式的提示,生命弥留之际的建国回忆往事、回忆自己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时,舞台后区群情激昂,年轻人怀揣着理想,背起背包,踏上征程。一列车厢横贯舞台,“车窗”成为建国在内的年轻人表现激情和憧憬的“窗口” 。舞者们在同伴的扶持下或窜出窗外,或坐在窗沿上表演,充分拓展了表演的空间和观众的想象力。借景借物的造境,还为“搏击风雪”一场最难表现的戏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三截枯而不朽的硕大胡杨树可通过推移改变空间形态,使演员在同一个舞台上,把自然环境的恶劣、人与自然搏击的内涵完全表现出来。

  强烈对比的艺术手法使《戈壁青春》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连长不幸以身殉职这一幕,舞台后区天寒地冻,痛失老连长的人们沉浸在无比悲伤之中;前区则是另一个时空,红柳腹中有喜,荒原上的事业有了后人。这种强烈的对比,将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撼人心魄,台上台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戈壁青春》的大幕已徐徐落下,但我们不得不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尽管时代已经更替,但永远无法改变的是,每一个兵团故事的细节都镌刻着无法磨灭的记忆。兵团和兵团人特色特点尤为突出和鲜明,军垦文化和浓郁的新疆地域特色相得益彰,这正体现出兵团人屯垦戍边的无私无畏精神。几代军垦人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换来了祖国边疆的安宁与稳定。如今,新疆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作用正愈加显著地发挥。

  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型原创舞蹈《戈壁青春》正努力践行着创新理念,这一点已经远远超越了舞剧的本身。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