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京剧《浮士德》以中国语汇讲述世界故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11日09:58 来源:中国艺术报 怡梦

  “我是一个唱花脸的,花脸怎么扮书生,还要和格雷卿谈恋爱,一开始在形象上我就磨不开面儿。 ” 11月12日、 13日,国家京剧院与意大利艾米莉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联合制作的京剧《浮士德》将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首演,浮士德的扮演者刘大可在9日举行的发布会上道出了这部作品的与众不同。“我一开始觉得,花脸的张扬粗犷,扮魔鬼更合适,但后来发现,浮士德在剧中起初是个老人,后来变得年轻,随着欲望的膨胀,他的内心开始张扬,自私、阴暗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正是花脸的角色特点,有张力,可塑性强。 ”刘大可说,虽然浮士德形象、内心变化丰富,但扮演者并不是在老生、小生、花脸之间反串,他的唱腔和扮相是对多种形象的融合。

  魔鬼的扮演者王璐也表示,西方的魔鬼和中国的鬼神不同,他不是脸谱化的,作品对魔鬼形象的定位是“化程式,无行当,有个性,无性别” ,所以这个形象没有过多的行头和妆容,表演更贴近现代,“长相和动作不会很夸张,他是一个跳进跳出的人物,既可以站在观众视角观看整个故事,同时又是故事的掌控者” 。

  《浮士德》是一部诗剧,评论家将它与《荷马史诗》 《神曲》《哈姆雷特》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学名著。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怎样让东西方、诗剧与戏曲完美交融,是主创团队在制作过程中主要面对的难题。编剧李美妮表示,难题之一就是对《浮士德》主题精神的把握,这部作品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怎么选取才能适应国内外不同的审美需求?在改编过程中,她抓住了“不足不满”这个永恒的主题,人永无止境地追求新鲜事物,在奋斗过程中难免经历迷途,但最终会找到正确的方向,“这颗不足不满之心,是浮士德作为一个中世纪的书生,和儒家学者相通之处” 。

  在表现方式上,除了把诗剧语词化入合辙押韵的唱词、朗朗上口的念白中,主创团队还融入了更多京剧元素,比如浮士德与女主人公格雷卿原著中是在街道上相遇的,而京剧《浮士德》中他们是在小溪边相遇,格雷卿正在浣纱,这更符合戏曲的特点;浮士德与魔鬼的周游,在原著中通过魔法来实现,京剧《浮士德》则创造性地以程式完成。

  “西方故事如何搬到传统京剧程式化表演中,怎么以唱念做打来体现浮士德、墨菲斯特? ”导演徐孟珂坦言,这是一部具有实验性的作品,一开始演员念台词都有点别扭,比如传统戏曲中,人的称谓是“孤王”“仁兄”“贤弟”“小姐” ,京剧唱腔怎么念国外的名字?“我们通过话剧念白,加上戏曲元素,力求做到新从旧中来,不做无根之水、无本之木,让年轻观众喜爱京剧,老戏迷也对京剧有新的认识。 ”

  在音乐上,中国和意大利的创作有融合也有碰撞。“最重要的是,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不是要加以修改,而是要尊重。 ”意大利作曲者Luigi Ceccarelli说,“在中国乐手不演奏的时候,我们加了意大利风格的背景音乐,目的不是改变中国传统音乐,而是希望整个效果更加丰满。 ”另外,由于中国传统乐器相对于西方乐器体积小一些,创作者通过电子方式进行了处理,基于中国的作曲,使它更加丰满,最终效果是和谐。

  京剧《浮士德》改编自《浮士德》的第一部,由中意双方联合制作,中国、意大利、德国三国艺术家共同打造。“我们运用中国京剧传统艺术手法,进行新的开掘和演绎,将西方经典呈现为东方形态,是一次‘以中国语汇讲述世界故事’的有益探索。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陈樱介绍,作为意大利艾米莉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举办的2015年VIE艺术节的重头戏,这部作品已于10月8日至25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摩德纳连续演出12场。中西结合的演出形式使之在当地掀起一股观剧热潮。剧组在意大利演出期间,受邀参加孔子学院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分别前往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小学校园以及摩德纳艺术馆与大学生、小学生及普通民众进行互动,传播中华文化、推广京剧艺术,受到学生及民众的热烈欢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