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燃烧生命 烛照千秋——看话剧《司马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06日09: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钟艺兵

  国庆期间,观看了北京人艺的新戏《司马迁》(熊召政编剧,任鸣、冯远征导演),该剧洗练深刻,令人震撼。

  这是一个大题材,写了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我国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太史公司马迁。鲁迅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然而写《史记》的司马迁却为此付出了心血、屈辱、痛苦和生命。剧作舍弃了许多司马迁故事的枝节,只用五幕戏“廷谏”、“宫刑”、“还乡”、“大 雪”、“殉道”就概括了他的一生。这是只有大手笔才能做到的洗练。从“廷谏”写起,便意味着略去了司马迁的成长过程,一下子就切入司马迁一生之中最艰难、 最屈辱也是最显生命光华的阶段。李陵兵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震怒,满朝文武同声谴责,只有司马迁一人站出来陈书事实真相,为李陵辩护。在多疑的汉武帝心中, 这辩护是在暗指兵败与皇上重用外戚、贻误战机有关。这就是司马迁下大狱、受宫刑的原因。此后,汉武帝将李陵的家族满门诛杀,本有个复杂的误判过程,剧本并 未去管它。司马迁受宫刑之后,曾做过一任中书令,剧本将这一段也跳过去了。这样处理是戏剧创作的需要。写戏不是写传记,只要大的历史背景、人生轮廓没有走 样,至于怎么剪裁、构思成一部戏剧,那是剧作家的事。没有洗练,就不可能腾出篇幅去充分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就写不出好戏来。

  这部戏的深刻,是指它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超越了我们阅读《汉书·司马迁传》的感受。比如第二幕,司马迁在狱中针对汉武帝而激愤地喊道:“你比 暴君还暴君,你比无赖还无赖!”这话在史料中是找不到的,但却写出了此时此地司马迁内心难以抑制的愤怒。再比如写司马迁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他仿佛又见到 了他的父亲司马谈,父亲说:“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死是为了完成自己。”“生和死的选择,就是要不要尊严的选择。”这才引出了司马迁一连说了三遍的那句 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本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但在剧场里看这段戏,却要比读原话来得更深刻。尽管我知道受宫刑是怎么 一回事,但是当我看到舞台上受尽牢狱之苦的瘦弱的司马迁一步一颤艰难地走来,最后默默地爬上行刑的桌案时,我才真正感到了这位2400年前的中国知识分子 所承受的痛苦、凌辱、悲愤和冤屈,感到了他那宁可受刑屈辱,也要活下去写完《史记》的坚强的信心和毅力。任何一个正直、有良知的观众,都可以从这里看到什 么是为人之道,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轻生死、重道义,为辩护真理刚直不阿,为实现理想献出生命。司马迁是一支红烛,他燃烧着自己的生命,照亮了我们民族的千 秋万代。

  除此之外,在这样一部大悲剧中,竟有一个叫杜一刀的小人物让我们关注。他本来是个势利小人,由狱卒小头头破格升迁当了夏阳县令,最后有所醒悟才 远离官场,成了一个安然自在于街头的推车卖水者。虽然这一转变的合理性还可加强,但这个人物的设置和贯穿全剧,真是神来之笔,意味无穷。杜一刀不仅是一种 世态的反映,同时也调剂了戏剧必要的节奏与氛围,不过相对而言,此剧次要人物中的公孙贺、杜周、任安、韩三姑、司马兰,就写得一般化了,以致演员在台上没 有多少戏可演。这未免不是一种遗憾。

  最后一幕“殉道”,是剧作家对于“司马迁之死”的合理想象与虚构,观众是接受的。戏中,司马迁应召去见汉武帝之前的“三拜别宴”,颇为动人。千 言万语尽在这无声的诀别中。此时的司马迁,早已将自己的死安排在了即将到来的日程上。一部记述上下3000年的皇皇历史巨著《史记》已经完成,忍辱偷生的 目的已经达到,死而无憾了。在他自尽之前,剧中出现的他与汉武帝的“思想上的巅峰对决”,在我看来并不是全剧的高潮,因为司马迁的胜利早在《史记》写完的 那一天就已实现,而汉武帝虽然从未认输过,但他住在思子宫里却至死也挣脱不了他给自己带来的愧悔和遗憾。

  我对话剧《司马迁》的不满有两点:

  一是对于矛盾的对立面人物汉武帝刘彻的刻画,在创作上还放不开手,还有顾虑。不可否认,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曾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光辉灿烂的 时代,建立了当时可与西方罗马帝国相媲美的东方最大的大汉帝国,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但汉武帝也有失误和不足,比如连年用兵,徭役繁重;大造宫殿,穷奢极 欲;专横独断,杀人太多;拜神求仙,妄图长生;听信谗言,发生“巫患事件”,导致他与太子刘据之间发生了父子相残的悲剧等等。功是功过是过,既不能因过而 不见其功,也不能因功而忽视其过。写司马迁,就不能回避、淡化汉武帝在处理李陵兵败、李陵家族被满门抄斩、太子刘据之死、任安被腰斩等事件上的错判和失 误。这是真实塑造司马迁形象之必须,并不等于全盘否定汉武帝。

  二是作为北京人艺的一台好戏力作,演员的台词功力尚可进一步提升。冯远征扮演的司马迁,情感很真挚,总体上看是成功的;但有的地方语速过快,吐 词不清。有些关键性的台词发力过猛,声音失去圆润而不时呈现出嘶哑。王劲松扮演的杜一刀,演的轻松自如,屡见精彩;但其台词却并不都能让人听得清楚。台词 的功力,乃北京人艺第一位的“看家本领”,字字句句不可忽视,大演员名演员更应如此。由此想到该院几乎与此剧同时上演的另一部小剧场话剧《画眉》。平心而 论,那一台并非名演员演出的戏,其台词却比《司马迁》说得好。其实在《司马迁》中扮演司马河的张福元、扮演汉武帝的于震,他们的台词也相当好,可谓一清二 楚、情理交融。可见只要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