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评黄春燕新著《李渔戏曲叙事观念研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02日14: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钟明奇

明末清初江南城市文化的视角

———评黄春燕新著《李渔戏曲叙事观念研究》


《李渔戏曲叙事观念研究》 黄春燕 著
1
《李渔戏曲叙事观念研究》 黄春燕 著

李渔(1611—1680)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小说戏曲家,他最杰出的成就自然是其积一生实践经验而写 成的《闲情偶寄·词曲部》,这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的集大成之作。新时期以来,对李渔的研究取得了甚为丰硕的成果。不过,学者们对于李渔戏曲理论的研 究,往往着眼于文学的角度——无论是纵向的梳理,还是横向的比较;即使论及他所处的晚明清初,也多半只是作为一种外在的时代背景。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期出版 了黄春燕博士所撰的《李渔戏曲叙事观念研究》。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将李渔的戏曲叙事观念,与他所处的明末清初江南城市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在 作者看来,李渔极为独特的戏曲叙事观念,其实是明末清初江南城市文化的产物。这正印证了丹纳所说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也即时代文化土壤与气候。

本 书除“引言”之外,分为三章。第一章为《湖上笠翁的闲情与江南城市的趣味》,第二章为《戏曲叙事的结构谋略》,第三章为《机趣戏文的叙事意蕴》。简括地 说,李渔的“闲情”,包括他不但在心灵深处由衷向往,且用实际行动积极实践的雅俗交融、富于机趣的填词度曲,实来自他当时所处的明末清初江南城市的文化趣 味。这种文化趣味主要是对江南城市士人生活闲情逸趣与市民生活庸常乐趣穷幽晰微的赏鉴把玩。李渔在《与龚芝麓大宗伯》中说自己“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 经纶,则绰有余裕……故不得已而著为《闲情偶寄》一书”。这就是说李渔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闲情偶寄》,主要乃是论山水之意、园亭之趣此等“泉石经纶”的 书。事实上,《闲情偶寄》中颇为重要的一部分,即其《词曲部》,是论戏曲创作的。这说明在李渔的心目中,其《词曲部》实与山水、园亭那样,同是供人品鉴赏 玩的。

要言之,李渔的整个审美情趣在当时江南城市的文化氛围中,同样主要是鉴赏的、趣味的、娱乐的,由此决定其戏曲叙 事观念,必定也是鉴赏的、趣味的、娱乐的。是故李渔《风筝误》传奇末有下场诗云:“传奇原为消愁设”,“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传奇本非为消 愁而设,李渔如此说,只能说明他的传奇创作为消愁而设,即是供人清赏解忧与笑乐解愁的。

作者在本书第二、第三章中指出李渔戏曲的核心叙事观念有二,其一是结构;其二是机趣。李渔戏曲叙事观念内涵丰富,作者特拈出“结构”与“机趣”,应该说抓住了其戏曲叙事观念的大要。

《闲 情偶寄》卷一《词曲部》一开首就是论“结构”,可见“结构”在李渔戏曲叙事中的重要地位。不过,李渔之所谓戏曲结构,并非凌濛初、祁彪佳所说的“搭架”、 “构局”,也不同于王骥德所说的章法结构。黄春燕博士在本书中别具慧心地指出:“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的‘结构第一’条中论述的七款内容都是围绕 ‘事’而展开的,讨论的重点就是编构观众喜闻乐见的‘奇事’。”这就是说,李渔的戏曲结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有内容方面的要求。用李渔《词曲部》中论 结构的话来说:“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题不佳,而能出其锦心,扬为绣口者也。”在李渔看来,这才是戏曲的“结构全部规模”。而李渔之所以在“结构第 一”的观念中凸显“奇事”的意义,乃是因为戏曲搬演颇具娱乐情调、彰显人生智慧的“奇事”,是明末清初江南城市文化中“观听咸宜”、士人与市民共有的公共 文化趣味。倒过来说,李渔之会有此种比较独特的戏曲叙事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明末清初江南此种城市文化浇灌的结果。

李 渔之戏曲叙事崇尚“机趣”,体现了他对戏曲审美风尚的整体追求。黄春燕博士指出:“这一观念反映出中国古典载道文艺向娱乐文艺的蜕变,这种蜕变是明末清初 江南城市社会文艺活动的一个特点,显现了江南城市文化的一种时代特征。”概括地说,“机趣”突出的特点是机智诙谐,意味深长。明末清初戏曲的欣赏对象是 “雅俗同欢,智愚共赏”的文人与市民,因此,晚明李贽鼓吹“童心”说,袁宏道提倡“性灵”等,固是在追求文学创作的自然之趣,但如吕天成《曲品》认为曲词 要有“机神情趣”、黄周星《制曲枝语》指出“制曲之诀,虽尽于‘雅俗共赏’四字,仍可以一字括之,曰:‘趣’”等等,则显然是明末清初士人与市民文化心理 与审美情趣的高度概括。故李渔之戏曲叙事特崇尚“机趣”,实也是顺应这一时代社会文化心理之应运而生。

黄春燕博士的这 本新著,由明末清初江南城市文化的视角,有理有据地精辟剖析了李渔的戏曲叙事观念之形成“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或者说李渔所说的“时”与 “运”,深得其肯綮。其研究的虽然只是一个重要的个案,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各时代文学观念的发展演变,同样是一种深刻的启示。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