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至简至朴的文化回归——观晋剧《于成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02日09:44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 源

  傅山比于成龙整大10岁,且卒于同一年。他们生活在康乾盛世的开端。这两个山西老西儿一道一儒。一个避世归隐,一个胸怀社稷。却有着对内心信念 同样的坚守与执著。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邂逅这两个三晋先贤,冥冥中似乎有些缘分的味道。这样传奇的人生需要有人去发掘和诠释,而谢涛厚积薄发,成功塑造。 是谢涛成就了角色抑或角色成就了谢涛?从闲云野鹤,道骨仙风的傅山到胸怀天下、敢于对抗强权的布衣于成龙。驾轻就熟,于举重若轻间能看到谢涛对中国文化深 刻的领悟和对人物、对舞台的一份虔诚。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伴着悠扬而富有时代感的唱腔,于成龙着粗布长衫乘一叶小舟而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此时的于成龙半生宦海沉 浮。虽为贬谪归乡,却终可还原一个儒者的自在与淡泊。这就是于成龙的出场,气定神闲、儒雅内敛。惟有清官才有如此的淡定与从容。载歌载舞的程式化表演配以 素朴的舞美完成了一幅流动的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唯美构图——远山、古松、一翁、一浆、一侍从……正当所有人沉浸在这唯美的写意中时,一阵急促的乱锤声中湖广 巡抚张朝珍打马而来,“黄州民变暴乱”。于成龙接受同僚的慰留,再次临危受命,并立军令状。“出世虽能济黔首,布衣亦可为国谋”,这是一个廉吏,一个士大 夫应有的担当和情怀。中国人看戏,喜欢看博弈,看较量。《傅山进京》中康熙帝微服访傅山。二人品茗论字,纵横古今。这是皇权与独立人格之间的较量,比的是 气度与胸怀。而布衣于成龙把酒审邹克忠语言上犀利交锋,两种人性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成龙闲庭信步间斩杀了邹克忠,戏剧节奏一气呵成,令人拍案叫绝。为江山 社稷,为黎明百姓空有一腔热血当然远远不够,更需要一份睿智和胆识。凭着这份睿智与胆识,于成龙只身上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光辉的人格感召那些 所谓的“暴民”,最终成功地避免了一场血腥之战。此刻人性的光芒达到了充分的彰显。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温暖的于成龙。道人是贯穿整部戏的一条线索脉络。他 是文人于成龙的理想化身和精神寄托。透过他,我们看到的于成龙是丰满的、立体的。不仅有人间冷暖的关怀更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看谢涛的戏,总有一种莫名的似曾相识。好像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这样的艺术形象是那么的熟悉,但又完全不可言传。程式化的一招一式,有韵、有 神、有情。飘逸和洒脱间透着人间世故的冷暖,很真实却又很写意。至简至朴的舞美,惟一幅白描的山水。这似乎是某种文化的回归。千百年来,出将入相,一桌一 椅便可演尽大千世界悲欢离合。所以含蓄的舞美给演员体验主义表演留下巨大空间。景随人移,虚拟化、程式化的表演是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这种特征在该戏中得 到了充分的强调。我想,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在戏曲艺术逐渐式微的背景下,这种强调本身具有一种非凡的意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