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首部哈尼族舞剧《诺玛阿美》在京演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23日10:01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乔燕冰 文/图

  首部哈尼族舞剧《诺玛阿美》在京演出,史诗般讲述——

  心在梦在,爱在家在

舞剧《诺玛阿美》剧照舞剧《诺玛阿美》剧照

  “讲了,亲亲的哈尼兄弟姐妹/天大的灾难天上降/找啊,找啊/

  唱了,都过来围着火塘/哈尼的日子笼罩着悲伤/心中的诺玛阿美在何方/

  先祖最先住在诺玛阿美/先祖被撵出诺玛家园/喝一口辣酒润润嗓/

  后来为哪样要搬迁离乡/先祖像山水淌向四面八方/用先祖借我的舌头讲一章/”

  大幕开启,烧得正旺的火塘边,贝玛苍凉的歌声正向哈尼乡亲讲述着祖先艰辛跋涉、长途迁徙的故事。通红的火光中,远古的哈尼人铿锵的脚步由远而近,似遥不可及的梦境,却亦是触手可及的现实……这是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日前在京演出的《诺玛阿美》开篇,刀耕火种的情境、原始血性的气息,瞬间将都市观众拉回到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的原点,恍然中让人意识到本该常有却往往忘记的生命回望。这是舞蹈无言的力量,也是艺术创作精神预期的兑现。

  “诺玛阿美” ,一定是一个精神性的东西

  由曾导演舞剧《红高粱》 《徽班》等作品的新锐编导王舸和许锐联合执导,青年舞蹈家刘迦和骆文博领衔主演的《诺玛阿美》是首部哈尼族舞剧。该剧以哈尼族从喜马拉雅一路迁徙到红河南岸的迁徙史为故事背景,通过贝玛的讲述,展开哈尼族在迁徙的漫漫长路中历经苦难寻找到美好家园的一段艰辛历程。剧中,新头人纳索临危受命却意志消沉,在母亲和恋人戚姒的鼓励下成长为勇敢担当并为守护族人付出生命的哈尼族头人。在开山造田、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哈尼人与蒲尼人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最终戚姒妻承夫愿带领哈尼人完成迁徙史上的最后一次大迁徙,抵达心中的“诺玛阿美” (哈尼族语言里意为美好家园) ——红河南岸,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民族史诗。

  以壮烈的民族迁徙结构该剧并非一蹴而就。一直与王舸组成“黄金搭档”的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许锐说,创作之初曾因最初拟定神话题材与今天相疏离而一筹莫展,但一次偶然机会发现的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丛哈尼族口述长诗《哈尼阿培聪坡坡》给了他重要的灵感,从而破解了创作难题,成就该作。口口相传的该长诗勾勒出了哈尼族先民的迁徙史路和生活图景,通过祭司贝玛们的代代传唱,沿传至今,发挥着强烈的民族认同作用。

  在《诺玛阿美》的宣传册封面,印着“心在梦在,爱在家在”两行字,或许正是该创作精神内核的高度凝炼。“现在很多事情都不走心,但如果剥掉表象,内在还是爱、支撑、信任,正如剧中母子、爱人、族人之间互相支撑、慢慢成长、艰难前行,所以‘诺玛阿美’一定是一个精神性的东西。 ”这是许锐期待给观众的。编导显然是想在个体的创作中寻求一种普适的价值。“之所以有这样的创作,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管时代怎么变,人类克服艰难、永不放弃、追求美好的愿望和执著信念是不变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爱、支撑是最重要的东西。 ”许锐认为。

  王舸说,我们在哈尼族迁徙的长长历史中选取一个段落来呈现,很多迁徙面临瘟疫、饥荒等,艰难都类似,但通过这样一个弱小的民族,一路遭遇天灾、战争、人祸,仍然执著地寻找他们的心灵家园,让人看到中华民族在生存追求中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力量,这是永恒的。 “诺玛阿美”就是哈尼族人的心灵家园,就是早期的“中国梦”的缩影。

  把叙事直接结果化,避免用舞蹈去编故事

  从《徽班》到《红高粱》 ,王舸的舞剧作品一直为业界所称道,原因大抵在于他的创作走出了哑剧的魔咒,打破传统舞剧程式,巧妙拿捏舞性与剧性分寸力道,强调通过肢体放大了戏剧的感染力,而不是通过舞蹈把肢体放大到极致。于是在他的舞剧作品中通常看不到大多数舞剧频遭诟病却很难治愈的顽疾:演员累到满头大汗还是讲不清故事,一定有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程式化的惯常样式结构,与剧情无关,莫名其妙出现托举大跳等炫技……

  在《诺玛阿美》中,他直言自己叙事的探索又迈出了一大步。“我实际上是把有些叙事直接结果化了,从而避免用舞蹈去编故事的问题。比如砍树、中枪,可能你只是看到树和人倒下的结果,不需要过程,所以剧情大多用结果的方式,以前也有这种尝试,但这次大量运用。 ”

  王舸介绍,民族民间舞剧比较难编,是因为涉及很多关乎舞蹈属性的东西,而一旦表现属性,就很容易陷入程式化,很难做到他心目中的舞剧,所以他把着力点放在人物和情感上。“所有舞段最终都上升到人,而人是什么?是有情感的动物,所以要为这个情感去铺垫。为什么大家评价我的作品比较接地气、比较容易让人进入?我想原因是我最终落在情感上,落在人的一种本真的东西上,不是表现很空洞的人。 ”

  而怎么解决属性,依然是他们在编舞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民族民间舞专业出身的王舸对自己的专业颇为自信,但为了此次创作他仍然多次深入当地采风,以求作品更“哈尼” 。然而他所面对的却是难题:“哈尼族舞蹈特点可以叫没特点,不像藏族、蒙古族等舞蹈语汇已经很成熟,哈尼族舞蹈素材很少,虽然有棕扇舞、铓鼓舞、碗舞、乐作舞等民间舞蹈,但都很像。我的做法是尽量不出现现代舞、当代舞,尽量往民族民间舞属性靠一点,但哈尼族的气质一定要带入,即沉下去,就像他们的音乐也是向下的、很悲的感觉。 ”王舸说。因此,在剧中,我们能看到长矛、包头、木屐等独特民族特色的元素在舞蹈中的巧妙点染,能看到原始生殖图腾崇拜的野性呈现,能看到猴子舞动作姿态融于战争场面,也能看到百姓日常挽手搭肩大歌舞的原始形态简单质朴地舞动于迁徙的路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