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林兆华:“银锭桥饭馆”开张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03日21:26 来源:北京晚报 王润

  被誉为“燕京小八景”的北京什刹海银锭桥旁,有一个小小的北京家常菜饭馆,只有几张桌子,没有菜谱,老板娘五嫂很泼辣,常常会把不懂规矩的客人轰出店去……然而,凭借着老板于五地道的厨艺,这家小饭馆吸引了不少懂行的食客。这也是灯红酒绿的什刹海地区仅存的北京人开的饭馆,然而它也因故关张了。这家小饭馆的命运触动了常来这里吃饭的编剧崔释匀的心,她将五哥、五嫂和银锭桥旁这家小饭馆的故事写成了剧本,并请到了著名导演林兆华将其搬上了舞台,并由倪大红、史可、高亚麟、许文广、杜奕衡等众多实力派明星主演。昨晚,话剧《银锭桥》在保利剧院正式首演,剧中原型于五和五嫂也来到了现场。看到倪大红和史可在舞台上塑造的自己,五哥五嫂憨憨地笑道:“挺感动的。”  

  现场 一台好演员,地道京味儿

  《银锭桥》讲述了在北京银锭桥旁,一个普普通通辛勤开着饭馆的小人物于五,为了保住自己的这份祖业,卷入了一场荒诞的骗局中,剧中每个人的人性都经历了一场考验。编剧崔释匀说:“这部戏想说的就是在一个伪文化大行其道、屌丝逆袭被标榜成神话的社会背景下,真正的精神贵族很难有立足之地。在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之间摇摆不定,导致了大多数人的幸福感降低和焦虑。很少有人面对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剧中,洋溢着久违的浓郁地道的北京味儿和生活味道。一开场就是身穿海魂衫的摇滚歌手唱起崔健的歌;一个个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食客走进银锭桥旁的小店“于家二荤铺”;生活中窝窝囊囊却极有坚守的饭馆老板于五虽然厨艺高超,但也为能否保住祖传的房子而感到压力巨大;和他同甘共苦的老伴五嫂没完没了地唠叨,让他心烦;房地产商的撺掇和邻居打算卖房的决定,更让他焦虑万分……倪大红、史可、高亚麟等几位表演松弛幽默、台词京味儿十足的好演员,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到了这家京味儿小饭馆里,感受着北京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

  结尾时,倪大红扮演的于五的一段朴实的台词尤为打动人心:“这后海还是以前的后海吗?这银锭桥还是以前的银锭桥吗?这小饭馆还是以前的小饭馆吗?你们真正喜欢的是北京吗?你们喜欢的是保安,是高楼大厦门前给你们敬礼的保安!”台下无论是北京观众还是生活在北京的外地观众,对此都感触万分。尤其是坐在观众席中观看《银锭桥》首演的剧中原型于五和五嫂二人,更是百感交集。他们告诉记者,由于五嫂的母亲生病需要照顾,他们只能暂时把小饭馆关了,房子租给别人,结果引起很多老主顾的关注和惦记,但没想到竟然被写进了话剧,而且还由著名演员主演,让他们很感动。

  演出结束后,倪大红、史可两位演员还和于五和五嫂合了影。倪大红惦记着有机会一定要尝尝被编剧念念不忘的于五的手艺,于五则表示,等自己的饭馆再开张,一定会请大家尝尝他的拿手菜。

  快访

  “这个戏也是我的自传”

  和该剧导演、主演的名气相比,编剧崔释匀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演出结束后,记者见到了这位曾经是一名记者、如今是出版社编辑的女编剧,她告诉记者,这个戏其实也是她的自传,剧中因为“想要写出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而辞职的职业撰稿人孟甜写的就是她自己。

  崔释匀说自己36岁从报社辞职,因为不想再过“拿了红包,然后把通稿复制粘贴一个字不改就发表”的生活,而是想要写出“和自己心灵对话”的真正作品,但却始终纠结,写不出来;后来迫于生计,她签了电视剧编剧的合同,却因为写不出制片方要求的融“青春、偶像、悬疑、穿越、宫斗、谍战”为一体的大戏而痛苦万分,只能违约不干。就在她始终没能写出真正想写的东西的时候,她得知自己经常光顾的银锭桥小饭馆关门了,这让她感触万分,她担心:“如果我再不把他们写出来,也许有一天人们就会不记得了!”

  回忆起自己和剧中原型五哥五嫂的相识,崔释匀说:“最开始我也是偶然走进这家小饭馆,就像剧中所写的一样,老板娘态度很泼辣,一上来就对我说他们家没有菜谱,‘荤菜40,素菜20,做什么就吃什么!’本来我心里还挺嘀咕的,但等到红烧带鱼、糖醋藕片、老汤酱肘子这三样地道的家常菜端上来,我立刻就震惊了:太好吃了!这辈子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带鱼!后来我就成了这家小饭馆的常客,经常带朋友来这里吃饭。后来我来这里吃饭,他们都不要我钱了,完全把我当成了自家人。”崔释匀说:“五哥五嫂身上有老北京人特有的讲究认真和朴实厚道,他们买菜买原料必须在固定的地方买,如果原料不够好,五哥宁肯不做也不凑合,他说‘丢不起这人!’他每天切菜、炒菜、给朋友们做做饭,有空了就出来和大家聊聊天,活得很享受。我觉得他是真正的智者。现在的社会总是以当官挣钱出名作为成功的标准,但实际上是不应该以这些来决定人的价值的。”

  正是由于被这样如同精神贵族一样的生活中的小人物所打动,崔释匀九易其稿,写出了这部《银锭桥》。她特别感谢大导林兆华在这个过程中对她的帮助,让她感触最深的是,林兆华曾亲自改写过一稿“当代和近代穿越”的剧本,剧情将现代的故事和曾经发生在这个小饭馆所在地的历史故事结合在了一起。“当时大家都觉得本子太牛了:结构恢宏、人物立体、戏剧矛盾冲突强烈,绝对高大上!连倪大红、高亚麟都盼着早点排这个本子。但林老师居然压了两个月,连碰都没碰这个他自己亲自改写的剧本;反而又拿出了我最开始写的本子,排出了今天这样一出如同生活流淌的戏。”

  崔释匀感慨地说:“林老师估计就是想让我们看看什么是不对的!他不想排‘太像戏的戏’,他想排的是生活流。因为那些如同好莱坞商业大片一样戏剧冲突强烈、特别像戏的戏,观众可能会觉得很好看,但等到走出剧场,估计就不记得什么了。而真正打动人心的,是生活,是人。林兆华是真正的大师,他的戏剧观念任何时候都超前十年,他让我们提前看到中国戏剧未来的样子。” J069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