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古琴与南音相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01日09:47 来源:人民日报 林金荣

  古琴与南音,这两门古老的艺术如果同台演出,会是怎样的景象?

  因其特殊的调音,古琴通常难以融入一般的民乐乐队。在3000年前的商周,琴与瑟互为伴侣,同赴宫廷盛典,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八音合乐里,琴瑟和鸣,以飨天地神灵。无奈礼崩乐坏之后,琴瑟竟渐渐分离了。琴渐渐地独来独往,若找伴,通常也只与孤寂幽咽的箫为友。

  南音是主要流行于闽南和台湾地区的一个乐种。它来源于古老的宫廷燕乐,由历代因战乱南迁的中原大姓带去,与当地文化融合而落地生根。南音的主要乐器琵琶,不是今天常见的竖抱直项琵琶,而是古画里的横抱曲项琵琶。琵琶之外,有洞箫、二弦、三弦、拍板、扁鼓以及一些金属打击乐器,还有歌者和舞者。古书所记:“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与南音的演奏形式相仿佛。南音并无古琴,二者若相遇,将会以什么方式“对话”,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今年在北京中山音乐堂的一场演出中,上演了一次“古琴与南音的对话”,悬念解开。分别演奏琵琶、洞箫、三弦、二弦的4位乐手依次出场,盘膝席地而坐,而后歌者执拍板缓缓上场,无伴奏吟唱着《诗经·国风·野有蔓草》,继而乐声起,歌者击板而唱《诗经·秦风·蒹葭》。以本嗓发声的吟唱,含蓄、深沉而又悠远。4位乐手端庄肃穆的身姿,凝神专注的演奏,使整台音乐呈现出静穆之美,令听者之心渐归宁静。

  这时,青年女古琴家林晨上场,坐在舞台最外侧。南音的4位乐手也移向舞台两边,中间留给了舞者。这是梨园乐舞《嫦娥奔月》。

  琵琶声起,我听到了古琴沉厚圆润的声音。渐渐地,二弦开始拉出旋律,古琴以泛音或应和,或从乐句中衍生出另一个旋律与之“对话”,之后三弦、箫依次加入,古琴始终自然地融入到南音“上四管”小家族中,不争奇不斗艳,也不躲闪犹豫,而是坦然大方地展示着它古雅雍容的本色,为南音相对高亮的音色补充进一抹沉稳醇厚,最终成就了这场美妙的合乐——古琴与南音的首次相遇原来是这样的,这对于两门古老的艺术都是一次新鲜的尝试。

  为这一场琴瑟和鸣,演出策划者林晨下了多少功夫呢?这场乐舞的谱子是南音工乂谱,古谱不容任何改动,而林晨不识此谱。她要把南音在古琴上弹出来,本就是一次创造,且不能自行其是,而是要融进南音乐队。最大的难度就在这里:古琴的调音很容易从众音中凸显而出,喧宾夺主。她要让古琴成为南音中一个和谐的声部,她做到了。她充分运用了古琴的传统技法:吟猱、滚拂、撮、绰、注、淌下等等,剥离掉南音乐器,她的古琴音乐也自成体系:泛起—散板—慢板—中板—快板—散板—泛止,完全合乎一首传统的古琴曲的规范。

  一次颇具君子风范的创造性“对话”,不仅让观众一饱耳福,于古老的古琴与南音,更是别有一番意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