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戏剧院团 >> 正文

为记忆 为和平 为艺术——上海戏剧舞台扫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7日10: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沈伟民

  9月1日下午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剧场内,娄际成、张名煜、刘玉、郑毓芝、魏宗万、徐幸等上海话剧界表演艺术家和中青年戏剧家一起,正在朗读夏衍的《法西斯细菌》、于伶的《夜上海》和郭沫若的《屈原》的作品片段。这些剧作创作于抗战时期,已鲜见于舞台,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更是“新”作品。这是由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共同策划推出的一台 “救亡戏剧作品朗读”。消息在半个月前一经传出,立即引起关注。

  抗战戏剧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70多年前的上海抗战戏剧,在中国的戏剧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戏剧大家刘厚生为此专门撰文:“纪念抗战胜利不能忘了抗战戏剧,回忆抗战戏剧更不能忘了上海的戏剧抗战,因为它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和成就”。田汉的《乱钟》、陈鲤庭的《放下你的鞭子》、于伶的《夜上海》等作品中洋溢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戏剧工作者。这种关注社会、关注民族、关注国家,为时代和人民鼓与呼的伟大戏剧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再一次在上海戏剧界得到了大力弘扬。

  原创不断  主题鲜明

  9月3日,一台由上海恒源祥戏剧发展公司策划制作的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在上海文化广场亮相。该剧不仅再现了二战期间犹太人历经苦难、远渡重洋来到上海的经历,回顾了当年发生在上海虹口的一段特殊历史,更试图以别样的视角来深度挖掘人在患难中对生命的珍爱、对人权的尊重。该剧题材重大,具有国际视野,艺术上有高追求,首轮4场演出获得高度评价,已被定为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0月16日开幕演出。

  同样反映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上海的原创作品在上海戏剧舞台还有两部。一部是由上海油麦文化传播公司推出的音乐话剧《苏州河北》,该剧力图讲述一个上海的“卡萨布兰卡”,体现残酷战争中人性的艰难选择,8月26日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内首演后,将驻场演出至10月25日。另一部是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和音乐中心推出的原创音乐剧《海上音》,以当时避难于上海的犹太音乐家与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的渊源和中西方音乐艺术文化交流为故事背景而创作。

  《国之当歌》是颇具分量的一部原创音乐剧,由上海歌剧院于2013年创作演出,几经修改,艺术上有了明显提升。这是一部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历史的音乐剧,讲述人民音乐家聂耳与左翼戏剧家田汉从相识到相知直至共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今年8月15日,《国之当歌》来到了聂耳的故乡——云南开始公益巡演。

  此外,另一部值得关注的是由上海安可艺术团创作演出的话剧《阿拉是中国人》,今年6月底在上海人民大舞台首演,9月1日至3日在上海艺海剧院再次演出。这是一部反映上海平民抗战的话剧,对上海普通市民的刻画、对上海弄堂气息的描绘,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话剧《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目前正在上海热演。上海京剧院的京剧故事剧《上海·不可磨灭的记忆》、上海沪剧院的原创沪剧《上海往事》、宝山沪剧团的新编沪剧《乡魂》等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排练中,不日将先后与观众见面。

  经典传承  魅力依旧

  有“上海的声音”之喻的沪剧,在紧跟时代、反映现实方面历来备受瞩目。上海沪剧院今年打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组合拳”,以经典传承剧《芦荡火种》、《红灯记》和新编原创剧《邓世昌》3台大戏5场演出,推出“沪剧抗战题材优秀剧目演出周”。特别是由丁是娥、解洪元、邵滨孙等前辈沪剧表演艺术家于1960年首演至今的《芦荡火种》,这部曾荣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被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沪剧高峰之作,在今年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由中生代著名演员程臻、钱思剑、凌月刚、徐蓉等作为传承版担纲演出,同时推出了以优秀青年演员洪豆豆等一批“90后”为主的青春版,颇具意义。在近日由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上海剧协、上海沪剧院共同举办的“传承经典,扎根民众”——沪剧《芦荡火种》首演55周年大型纪念座谈会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上海剧协主席尚长荣评价该剧“至今看来仍然很接地气”。

  同样,沪剧《赵一曼》由长宁沪剧团的前身——努力沪剧团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创作演出过,当时由剧团团长、沪剧表演艺术家顾月珍担纲主演,引起业界关注。今年,又恰逢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诞辰110周年,现任长宁沪剧团团长、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甦萍早在7年前已考虑传承、创排新版沪剧《赵一曼》,如今终于如愿以偿。新版《赵一曼》以写情为主,集中描绘赵一曼最后阶段的人生历程,细致刻画她的慈母心肠和爱子柔情,表现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爱国情怀和浩然正气。该剧于今年2月率先亮相上海逸夫舞台,揭开了上海戏剧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演出活动的帷幕。

  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由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创作演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儿童剧《白马飞飞》,讲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上一匹名叫飞飞的白马,与它的主人之间令人心动的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8月13日,该剧在第九届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闭幕演出上再次亮相,仍然让人动情。

  小戏小品  创作征集

  小戏小品创作征集活动是上海剧协发现创作人才、挖掘原创作品的重要平台,今年的征集活动联合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淞沪抗战纪念馆所在地上海市宝山区文广局共同开展,以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宗旨,面向社会征集优秀作品。

  9月9日,颁奖演出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部分获奖作品以剧本朗读的形式得以舞台呈现。该活动历时半年,上海剧协对应征作品进行了仔细甄选,并邀请知名编剧、导演对作者一一指导,帮助其修改、完善作品,推出了《沉船之夜》、《兄弟,站起来!》、《儿子》、《1937,上海最后的阵地》等一批优秀的小戏小品,部分作品已进入二度创作。

  群众戏剧  重要一翼

  群众戏剧活动也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纪念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上海剧协与多家单位合作,共同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演出,受到戏迷和基层群众的欢迎。

  6月30日,上海剧协与申声沪剧推广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民间沪剧汇演在宛平剧院举行,来自民间的多个沪剧团队,通过众多沪剧经典中一个个与纪念主题有关的折子片段,来展现抗战胜利的伟业和众志成城的民族气节,活动反响热烈。

  8月13日,一部由百余名上海宝山罗店普通市民参演的大型抗战诗剧《血色丰碑》在宝山文化馆剧场上演。《血色丰碑》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全民抗战为叙事主线,以罗店“血肉磨坊”事件为时代背景,以中国军人蔡炳炎、医护人员苏克己等英烈事迹为主要内容,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再现了发生在上海宝山罗店的那场悲壮惨烈的重大战役,讴歌了中国军民为抗击日军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豪迈壮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是由今年成立不久、在基层第一线的罗店镇罗溪民间艺术文化创作者协会第一次筹创、献演的大型原创剧目。剧中群众演员均为当地市民,覆盖各个年龄层次。每次演出结束后,许多群众演员仍难“出戏”,激动地表示:“能在舞台上纪念牺牲在罗店的抗战英烈,再累也值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