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张火丁为何国内火,海外又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7日09:48 来源:光明日报 苏丽萍
  九月一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中)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媒体预演中表演《白蛇传》片段。    新华社记者 王雷摄  九月一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中)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媒体预演中表演《白蛇传》片段。   新华社记者 王雷摄

  张火丁在海外又火了一把。

  9月2日和3日,张火丁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分别演出了《白蛇传》和《锁麟囊》,场场爆满,《纽约时报》拿出5个版面对此次演出做了报道。9月6日张火丁移师加拿大,在多伦多地区密西沙加市的演艺中心演绎经典剧目《锁麟囊》,更为火爆,以至于在闭幕阶段,加拿大的观众们“不依不饶”,幕布“五落五起”,张火丁最后返场唱了一段《春闺梦》,观众这才作罢。

  作为一名程派再传弟子,张火丁近年来已成为京剧演出市场上的奇迹。2014年4月,张火丁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锁麟囊》和新编剧目《梁祝》,两出戏的门票都迅速售罄。今年2月,张火丁在上海大剧院演出《锁麟囊》,剧院不得不推出一张身份证只能买两张票的限购政策。

  在京剧不太景气的今天,“张火丁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那就是张火丁为什么这样火?“张火丁模式”可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模板进行复制?

  “京剧艺术本该如此火爆”

  程派代表作《锁麟囊》因其剧情好、唱腔精彩而名扬天下。但是,其他演员演《锁麟囊》为什么火不到张火丁这个程度?著名戏剧评论家毛时安说,名和利是很难超越的人生羁绊,张火丁恰恰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保持安静,她有人生和艺术的定力;其次,她身上没有绯闻以及各种非艺术的要素,有一种单纯的意味;最后,作为京剧演员来讲,她有得天独厚的禀赋。比方嗓音,浑厚,带着沙哑,是张派程唱,很有特色。张火丁在细腻委婉的小腔处理上非常精心。她对艺术的追求精心,而又非常自然。以《朱楼》一折为例,为了表现内心的惊慌,有一大段水袖,有的演员是满台飞舞来炫演技,但张火丁却做到了精致且浑然天成。

  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看来,张火丁是当下难得的学者型艺术家,不赶潮流,执着于艺术,这源于她的文化自信。“在她心目中,京剧永远不会过时。”傅谨说,张火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盲目迁就外国观众。出国演出,她没有为迎合外国观众而对剧情做任何改动,而是将原汁原味的京剧艺术展现给外国观众,让他们领略京剧艺术的魅力,体验中华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张火丁说:“京剧艺术本该如此火爆。当然现在京剧低迷了,我老在想为什么?所以我就加倍努力,我现在对每一场演出都像是小学生对待考试,用心对待,让每一位观众满意。”

  展现程派最精华的一面

  程砚秋创立的程派因其唱腔幽咽婉转而受人欢迎,但客观地说,程派代表剧目并不是很多,而且多以唱功为主。张火丁此次出国演出了亦文亦武的《白蛇传》,而且是正宗程派唱腔。其实京剧《白蛇传》并非程派经典剧目,但张火丁作为当今最为出色的程派传人之一,始终执着于把程派最精华的一面展现在舞台上:除了传统的表演和唱腔,还有人物塑造上的丰富可能。几年前,她用程腔对《白蛇传》进行改编创演,不仅亲自设计唱腔,还耗时7个月苦练武戏,将其打磨成了自己的代表作,京剧舞台上从此有了程派《白蛇传》。

  “张火丁的创新和探索,并没有偏离程派,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因而她的创新能让戏迷们所接受。”傅谨告诉记者。

  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指出,每一个流派的新剧目创造,无一不是要以符合个人艺术特点、扬长避短为基础,以适应时代与观众的欣赏习惯变化为目标。张火丁丰富和发展程派艺术,对京剧流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走出去”要提前规划

  傅谨此次也随队前往美国,这次“客场”演出却让他有了“主场”的感觉,“根本不像是在美国,而像是在北京的长安大戏院”。

  近年来被称为“洋下乡”的国内演出团体海外演出并不少,许多演出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效果却并不好,而且多是赠票,观众也多是华人,但张火丁两场演出全是卖票,票价从20美元到170美元,场场爆满,非华人观众居多。对此,著名戏剧评论家马也认为,过去我们的演出更多的是以院团为单位,留给观众的印象却是模糊不清的,此次演出难能可贵地在海外树立了张火丁的个人品牌。

  曾任国家京剧院院长、现任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的宋官林说,现在文化“走出去”一定要提前规划,只有这样中国艺术家才不会变成国外演出中心的“游客”。张火丁的成功说明外国观众也能够欣赏中国优秀的传统经典,京剧的唱念做打能够吸引不同民族的观众,并给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因而“张火丁模式”在未来对外文化交流中有望成为“可延伸、可扩展、可持续”的模板,并进行复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