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罗锦鳞:贴近大地的悲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7日09:43 来源:人民日报 吴泽涛
  罗锦鳞(速写)    罗雪村绘  罗锦鳞(速写)   罗雪村绘

  2000年初,中央戏剧学院的张烨举荐我投考罗锦鳞先生的博士生。罗锦鳞曾是中国最高戏剧艺术学府——中央戏剧学院负责教学的院长,欧阳予倩、金山两位名家都曾坐过这个位置。罗锦鳞在任上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戏剧艺术家。

  那天,我到帽儿胡同去见罗锦鳞。一进先生家门,是一排屏风似的矮柜,上面摆满了古希腊风格的饰品,右手边墙上挂着他学生时代与周总理的合影,左手边是书房,古希腊和戏剧图书摆满了书柜,进门便是一张大书桌。我初见他时多少有些紧张,不记得那天考我些什么、问我些什么,后来考了三年,才终于得进师门。

  今年8月24日晚上,先生来信说:“泽涛,我回京10天了。上月28日在希腊42度高温下走台,不幸摔倒,鼻子流了好多血,缝了针,双臂外伤,送希腊医院治疗14日,现已不用拐杖,恢复很好……”我吓得一身冷汗,第二天一早便赶到他家中。他的眼睛还有淤青,其他倒无大碍。他今年近八十,可从未离开过舞台,这次是他导演的中国评剧版古希腊悲剧《城邦恩仇》受邀参加希腊“埃斯库罗斯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

  罗锦鳞是罗念生和马宛颐的长子,出生在卢沟桥事变前夕的北平城。卢沟桥事变后,罗念生为免遭迫害,只身绕道香港到成都,由杨振声介绍到四川大学外文系任兼任讲师,教英文。次年,刚刚1岁的罗锦鳞随母绕道香港,由武昌经水路抵重庆,与父亲团聚。战时生活很是艰难,罗家的生活只能靠罗念生做讲师的微薄薪金和当局送的“尊师重道米”来维生。11岁那年,罗锦鳞终随父母回到阔别十年的北平。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罗家才安稳下来,不用四处搬家了。

  罗锦鳞性情颇得父亲遗风,生性平和,胸襟博大,不求名利,与世无争,只顾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为东西方戏剧交流耕耘劳作。大导演的风度里藏着五四青年激情过后的拘谨、真切、岸然。我跟其学艺10多年,每年春节专去为先生和师母放炮仗,年夜饭后,师母兴起,还会弹一曲钢琴助兴。在校期间,我几乎天天聆听他的教诲。先生很新潮,“飞信”还是他教会我使用的。

  罗锦鳞年轻时是英俊小生,在中戏导演系读书时就与谢芳、秦怡、于是之等名家一同出演了电影《青春之歌》,饰演许宁。他导演的作品不胜枚举,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要数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1986年春,《俄狄浦斯王》在中央戏剧学院上演,这是中国首次上演古希腊悲剧。该剧在北京演出了20场,引起国内外文艺界轰动。时任希腊大使雷拉斯看了《俄狄浦斯王》的演出,认为是他看过的外国人演的古希腊悲剧中最好的。同年6月,该剧应邀赴希腊德尔菲市参加国际古希腊戏剧节,并在雅典公演,中国人的出现,成了第二届戏剧节的中心和焦点。罗锦鳞用的剧本是罗念生1936年的中译本,罗念生还为该剧担任文学顾问。那年,罗念生已八十有二。

  在罗锦鳞的心灵深处,古希腊戏剧情结挥之未去。爱琴海的篝火是永远的温暖,他的独女罗彤深受家庭影响,在希腊成立了一个文化中心,传播和推广中华文化。祖孙三代都在用爱的行动践行着“贴近大地的悲情”的古典精神。在罗锦鳞导演的众多古希腊戏剧中,观者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种浓烈恢弘的爱所慑服,他为现代观众和古希腊文化架起了一座桥梁。

  2009年3月,罗锦鳞被希腊雅典州政府授予“希腊文化大使”称号,他是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时光回溯,1987年希腊雅典科学院宣布授予罗念生“最高文学艺术奖”,以表彰他为译介希腊文化,60年如一日的辛苦劳作。罗念生在答辞中说:“我热爱希腊与希腊人民,爱琴海上的明媚风光和雅典城上的紫云冠时萦脑际。我一生钻研希腊经典著作,每天早上,我展开希腊文学书卷,别的事全部置诸脑后,我感到这是我平生最大的幸福。”

  罗念生早年的诗集《龙涎》中有这样的诗句:“东与西/虽说是两个方向/我的想象/在相接的中央。”这样的诗句也同样描摹了罗锦鳞的当下时刻,他的东西戏剧文化融合的想象正在父亲的想象中延续……

  人物简介:

  罗锦鳞,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导演、艺术家。祖籍四川威远,1937年1月5日生于北京。罗锦鳞享有一定的国际声誉,导演过多部舞台剧、电视剧和广播剧。曾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的编撰工作,任分支副主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