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国家话剧院“牵马”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4日09:42 来源:人民日报 徐 馨

  借助引进中文版《战马》,接轨舞台剧创作、制作的国际体系

  国家话剧院“牵马”记

  引进《战马》并不容易,因为它不仅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并且具有强大的舞台技术作为支撑。而中文版《战马》的成功之处在于,中方团队在磨合中熟悉了当前国际戏剧制作的通行标准与体系。这既是一次难得的高强度、高难度的练兵,同时还能为中国的优秀原创作品走出去搭建桥梁。

  ——编 者 

  艰难的谈判

  交涉多年,一度如泥牛入海,最终成为中英交流的重要文化项目

  自2007年诞生起,舞台剧《战马》的辉煌战绩就被不断传播。引进的想法一直都有,此前国内已有数家机构与英方交涉多年,但并无进展——这件事不容易。

  2013年,周予援担任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并成立对外合作中心,寻找适合引进的世界当代经典剧目。履新刚4个月,对外合作中心主任李东就将一份制作中文版《战马》的合作方案放在他桌上。考虑再三,周予援决定放手一搏。

  一次机会,李东见到香港艺术节节目总监苏国云。李东问:“你能介绍认识《战马》的版权负责人吗?”苏国云说:“可以。但是这个戏非常难,难到会打消你的兴趣。你还要试吗?”回答很干脆:“要试。”

  2013年8月,中方谈判团队终于见到了《战马》项目核心负责人斯蒂芬。会晤只有短短15分钟,一开场,李东说得直截了当:“英国国家剧院的艺术品质很了不起,但是中国观众对此并不了解。英国戏剧在中国的代名词,最有知名度的是莎士比亚。如果英方有兴趣和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制作《战马》中文版,英国国家剧院将是第二个为中国观众熟悉的英国戏剧代言人。”

  原本只是抱着礼节性会面态度的斯蒂芬被这段开场白吸引。

  3个月后,斯蒂芬带着团队来到了北京,参观国家话剧院的剧场与仓库,与剧院主要创作人员举行座谈。在这次实地考察中,双方第一次谈到了合作的可能性。之后却再无音讯,如泥牛入海。

  转机出现在2013年年底: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将带领一支商贸团访华。英国国家剧院总制作人尼克·斯达写来一封邮件:如果中方还想推进中文版《战马》一事,他将亲自随访华团来京。于是,在中英双方高层会晤的午宴上,尼克·斯达正式对外公布中英两国的国家话剧院将展开战略合作。2014年4月,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上,周予援与英国国家剧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至此,舞台剧《战马》中文版正式成为中英政府间教育与文化领域九大重要合作项目之一。

  痛苦的磨合

  难度超乎预料,中方团队初步搭建起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制作体系

  “制作的艰难程度,超出了中方团队的预料。”担任此次中文版英方制作人的卡瑞娜说。此前,《战马》德国版、美国巡演版、加拿大版的英方制作人也是她:“制作国外版《战马》的经验这次完全用不上,因为中外做戏的技术标准、体系不同。”

  干练的卡瑞娜被中方制作团队亲切地称作“卡婶”,这个称呼浸透着“爱恨交加”的情绪。卡婶的核心任务是以不做减法的原则,解决各种制作问题,以确保战马乔伊不走样。也正是参照着她所传递的英国国家剧院原创队伍坚持的严苛标准,中文版《战马》团队不断爆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借一部高难度、高水准的作品,初步搭建起一套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剧目创作与制作体系,原本就是国家话剧院制作中文版《战马》的初衷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以木偶演员为代表的人才培养,以及舞台技术体系如何整体提高。

  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做马偶演员?不仅要有艺术理想,而且心甘情愿地隐身于一匹木偶马内;不仅具备舞台表演经验,而且身体素质出色;不仅自身条件优秀,而且懂得团队合作……如今这支团队中的20名木偶演员,来自1000余名候选者。

  刘晓邑、小雄、金曾是好朋友,也是战马乔伊6组木偶演员中的一组。厚厚的排练日记上,记录着他们的梦想与实践。夹臂俯卧撑、凳子平板支撑、小臂铁饼……乔伊奔跑的动作分解图、马耳转动分解图……只看笔记,会以为他们是接受体能训练的职业运动员或者马的研究者。为了做好马偶演员,他们一周休息一天。最终,这群年轻人用16个月完成了英国国家剧院、南非掌上乾坤木偶剧团开发了5年的纵偶方式训练,完成了对一匹战马的塑造。

  看完预演后,卡婶自问自答:“现在可以把中国版乔伊带到伦敦西区吗?完全可以!”

  以舞台技术为核心的幕后团队同样打了一场场硬仗。王璞,中文版《战马》舞台技术负责人之一,在原版《战马》中见识了何为“高端技术控”之后,带领中方团队创造性地“达标”:从无到有的剧场二楼的环形吊灯杆、舞台地板上多出来的两层18厘米板、“海淘”了两年才找到的VL500灯型、改装的两只中国式“音响塔”……

  借这部中文版舞台剧而得到锻炼的,还有服装、舞台监督、化妆等各个环节。以服装为例,剧中40名演员需要2000项衣物,换装时间精确到秒。一本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循的厚厚的《服装换装指南》上,甚至具体到写明换装员在哪个时刻左右手分别拿什么、配合演员换装时需要单腿跪地还是双腿跪地等细节。在一次次磨合中,中方团队一点点熟悉了以英国国家剧院为代表的当前国际戏剧制作的通行标准与体系——而这一点,又为未来中国的戏剧力量走上国际舞台奠定基础。

  更多的期待

  国有院团要延续联合制作中获得的经验,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首演之夜令人难忘,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声经久不息。黑暗中,望着舞台上年轻的中文版《战马》,创造出乔伊的南非艺术家亚德里安和贝塞尔也流泪了。因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而对于将这匹战马牵进中国的国家话剧院来说,还有更多梦想要实现。

  高成本、低票价的中文版《战马》,传递着国家话剧院在市场化时代对国有院团这一身份的诠释:作为非营利机构,要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身在市场化时代,要以专业的企业化管理撬动社会资源,实现对国家资源的有效使用,最终让广大观众受益。如今,这一理想在中文版《战马》上已初步实现,它能否在未来持续?此次从联合制作中获得的诸多经验能否被延续?

  而在诸多挑战中,最醒目的一个是创造出为国际同行瞩目的优秀原创作品。“中文版《战马》越受中国观众的喜爱,我越高兴,也越焦虑——这个喜爱本身就是发问: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舞台剧?”周予援说。

  9月4日,与中文版《战马》一同首次亮相的,还有一个国家话剧院专为青年人才开展戏剧实验而设的小剧场。英国国家剧院也曾设立这样的实验工坊,20多年后,创造出了《战马》《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等多部拓展了戏剧边界的新作,赢得英国青年一代对戏剧的喜爱。这样的借鉴,是否会结出类似的硕果,值得期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