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烽烟桃花飞》:华中鲁艺在舞台上“复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20日09: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张婷
    《烽烟桃花飞》剧照 《烽烟桃花飞》剧照

  一场烽烟和桃花的邂逅,一部琴心和剑胆的传奇……8月10日,伴着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由江苏盐城市演艺集团出品、盐城市歌舞剧院演出的大型原创舞剧《烽烟桃花飞》在盐城市文化艺术中心震撼上演,座无虚席。

  随着剧情的发展,盐城观众的情绪如当天的天气般“暴风骤雨”。有时,他们绷直了身体,有时低声叹息,更多的时候是在悄悄抹泪,因为舞台上悲壮的一幕幕曾经就发生在他们的家乡——1941年,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大江南北的杰出文化人士和进步青年纷纷向盐城聚拢,新型艺术学院“华中鲁艺”在此诞生。华中鲁艺设文学、戏剧、音乐、美术4个系和一个普通班,师生们在战斗中学习、成长,逐渐成为苏北乃至华中抗日的文化旗帜。同年7月下旬,奉命转移的部分鲁艺师生与扫荡盐城的日伪军发生激战,30多人壮烈牺牲,62人被俘……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盐城人想用“文艺的枪杆”——一部舞剧,来重现华中鲁艺英烈们当年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以新四军题材创作舞剧,这还是第一次。盐城市演艺集团是这一想法的提出者。在该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曹利卫的盛邀之下,文艺界诸多有识之士加盟该剧创作:邓林任总导演,江东任编剧,刘彤、丁冕、赵程任作曲,张定豪、刘小舟、朱韵秋、严琨任舞美设计,许茗、倪玲任服装设计。

  “这个题材令人感动。”邓林说,他和江东在盐城市政协副主席蒋婉求的陪同下,第一次走进了华中鲁艺烈士陵园。陵园内陈列着的实物、照片、图画和文字资料,静静地诉说着鲁艺烈士浴血抗战的事迹,令他俩的内心经历了一次剧烈的激荡与震撼。“我们这才知道,华中鲁艺盐城分院的院长是刘少奇。”

  为了不辱使命,江东此后又多次走访盐城,在与新四军老战士、新四军研究专家以及盐城作家无数次交流后,最终写出了《烽烟桃花飞》。以现代人的眼光回顾历史、以激情的方式演绎青春、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讲述革命,是《烽烟桃花飞》的出发点、立足点,也是亮点。

  作为一部充满正能量的主旋律舞剧,《烽烟桃花飞》中始终不见刻板的演绎与说教,处处是新颖、灵活的呈现与引导。这一切足见总导演邓林的智慧、远见与追求。大幕一开,出手不凡的《烽烟桃花飞》立刻令全场观众屏住呼吸——薄烟中,50多座“烈士铜像”岿然屹立,气势威严凝重。待烟雾散去,一座座“铜像”复活了,随乐起舞。原来,这些“铜像”是身穿铜色服装的舞者。一时间,观众的眼睛简直不够用,随着象征先烈的“铜像”尽情旋转、飞扬,所有人的思绪都被带回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个性十足的人物与舞蹈是一部舞剧成功的根本,邓林对此已是深思熟虑:“皓是一座山,苹是一朵花,轩是一滴泪,仪是一抹霞。”皓、苹、轩、仪,是剧中的4位主人公,其名均取自华中鲁艺烈士的真实姓名。剧中,皓与苹是一对恋人,轩是一位小提琴手,仪则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归国女侠。四人在保家卫国的革命道路上相识相爱、同仇敌忾、生死与共。邓林为他们分别量身定做了符合人物性格的舞蹈,皓的阳刚、苹的娇媚、轩的内秀、仪的豪情,均在翻转腾挪中清晰可见。

  舞蹈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仪带着8名鲁艺女学生与日寇激战,宁死不降、相继自刎的舞段,最为惊心动魄。这段舞蹈源于华中鲁艺师生的真实事迹——当年,遭敌人围剿的9名女学生视死如归,以跳江的方式结束生命。邓林将这些英勇少女的事迹搬上舞台:只见田埂上、稻丛中、小桥旁,躺着一具具遗体,鲜血染红了散乱的行李包、小提琴和稿纸……当轩抱着死去的仪发疯般舞蹈时,观众的心都碎了。剧末,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牺牲换来了苹的安全和孩子的顺利出生。这个孩子是革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舞台上,桃花飘飞、秧歌舞起,象征着革命的红色纱幔从舞台延伸到整个观众席上方,这一刻,全场观众已是热血沸腾。

  心情同样激昂兴奋的,还有王祖皆、马跃、张萍等文艺界知名人士。他们在8月11日举行的《烽烟桃花飞》研讨会上表达了对该剧的高度赞赏。“作为一名军人,我为这部军事题材的舞剧感到自豪。除了故事与舞蹈,音乐同样表现不俗,大气、动情,有历史感。”王祖皆说。马跃指出:“该剧突破了舞剧固有的模式,浪漫、写意,留有大量想象空间。”张萍则对舞台转换的虚实相间印象深刻,“纱幕的巧妙运用令人眼前一亮,无论如何,《烽烟桃花飞》品位极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