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战马》用马的思维看世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05日10:52 来源:北京日报  牛春梅 韩轩
  

  3个语言版本,全球演出4000场,逾600万人次观众……英国国家剧院舞台剧《战马》是一部当代舞台剧的传奇。这个传奇移植到中国的舞台上会怎样?昨天,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合作推出的中文版《战马》,第一次对外展示排练片段,让媒体看到“战马”在排练厅蛰伏整整一年的成果。

  《战马》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尔伯特和战马JOE一起经历战争的故事。现场展示的片段是全剧的开始,英国军队在乡郡大量征用马匹,阿尔伯特的父亲趁机将JOE卖给了军队,使得阿尔伯特不得不与心爱的马儿分开。虽然只是5分钟的戏,但是人与马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颇让人动容,观众都屏息凝神地盯着战马,生怕错过了某个瞬间。如果你对“偶”的印象还停留在木偶剧的层面,那么《战马》一定会令你大开眼界。明明看着是三个人在操纵马偶,可是看着它在那里轻轻嘶鸣,缓步向前,抖抖马鬃,很多人都会忍不住想上前摸摸它,就像看见了一匹漂亮的真马。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非常不易。从挑选演员,到训练演员,再到演员之间的彼此配合,该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光是马偶演员的筛选就颇费一番功夫。英方木偶导演汤米介绍,一个马偶需要三个演员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想当马偶的演员,最需要的就是团队精神,演员不能有太强的自我意识,否则他们就无法感知队友发出的信号。”经过一轮轮严格筛选,导演最终从50名木偶演员中挑选出了15名体能、感知力和专注力都超强的演员,进入下一轮训练。入选者不仅要进行马场体验性训练,还要学习木偶专业技能、表演、体能训练,光是学马的嘶叫、哀嚎、打喷嚏就用了三个月时间。

  为了熟悉英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军队习俗,剧组特意邀请了英国驻华大使馆的武官为角色演员进行了英式军训。训练时,每个演员都收到了一本小册子《像马一样思考》,其详细记录了马的步态、呼吸、视觉、听觉、味觉乃至敏感部位等详细资料。中方木偶导演刘晓邑介绍,在该剧排练的一年多时间里,马偶演员每天都生活在马的世界里,只要一进入角色,他们就要化身为马,不能再用与人沟通的方式与周围人沟通。

  有趣的是,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被分为六个组进行训练的演员们所呈现出的战马形象,也因各自成员性格的不同而有细微差异。

  和偶形一起演戏,对演员来说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中文版《战马》选择了许多实力派演员,“阿尔伯特一家”由王成阳、于洋、王新军、李梅饰演,阿尔伯特的伯父则由老戏骨杜振清担纲,而英军和德军中两位重要的军官“尼科尔斯”和“弗瑞椎克”也都是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实力派。

  该剧将于9月4日起在国家话剧院演出50场。演出将坚持低票价原则,大部分票价定为180元、280元。

  幕后

  一匹“战马”身价360万元

  对中国观众和戏剧人来说,无论是观看还是参与制作《战马》都是不容错过的宝贵经历,毕竟这样的大制作还从未有过。

  制作人李东透露,中文版《战马》在硬件上的投入达3500万元。由南非艺术家手工制作的战马JOE,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纱布,看上去并不是特别惊艳,可它的身价却高达360万元。走进国家话剧院,处处可见“战马”的踪影,剧场、排练厅、后台全部让给了它。对国家话剧院而言,制作《战马》绝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个戏的体量足足相当于我平时制作的戏的15倍。”李东说。

  该剧复杂的流程也是中国话剧从未经历过的。整整一年半,整个剧组一直马不停蹄,灯光、服装、布景、道具、多媒体等各个技术部门都需要进行对接。“这个戏的服装加上配饰一共2000多件,演员最多每场要换六至七套服装,换装时间仅为40秒。这些服装全部在英国军工厂制作,而中英双方服装管理人员在修改服装上所花费的时间,比全新制作这些服装的时间要多得多。”李东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