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增强文化积累意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7日09:2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安 葵

  今年多家戏曲院团——如国家京剧院、上海京剧院、中国评剧院等,都迎来建院60周年,各院都举办了纪念演出活动。笔者注意到,这次纪念演出与过去有些纪念活动有所不同。过去有些纪念演出常常是急急忙忙编演新的剧目,如果没有新的剧目或新剧目少了,就好像是没作出成绩。而今年的纪念演出除了少数新创剧目外,更多的是剧院建立以来历年积累的优秀剧目。其中既有新时期以来创作演出的剧目,也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演出的剧目。这些剧目都是经过历史考验的、受到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这样的演出才彰显出各剧院几十年来蔚为大观的创作成果。

  有一种观点认为,戏曲(特别是京剧)不需要进行新的创作,只要演传统戏就可以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每一代人都应该为艺术传统的长河增添新的活水,也就是要不断增加新的积累,这样传统才能生生不息而永不枯竭。但是这种积累必须是“有效”的。即是说新创作的作品要能够保留下来,能够流传开去。前些年存在一种现象,有些院团忙于应付汇演和主要奔着得奖,没有充分考虑戏曲和剧种的艺术特点以及观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的作品参加完汇演或节庆活动就很少再演出。针对这种情况,汪人元先生曾提出“有效积累”论,就是说只有能保留下来的作品,才是对文化积累的实际贡献。这一理论受到大家的重视。

  戏曲是活在观众中和舞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在经常的演出中才能广泛流传和有效地保留下来。能否经常演出和长期保留,主要是看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要靠院团进行经营运作。近年文化部举办了优秀保留剧目评奖和优秀剧目巡演,这都是有利于剧目保留和积累的好的措施。近日在《文艺报》上读到一篇文章,提出巡演应该常态化,我很赞成这种主张。巡演不应是为了造声势、显政绩,根本目的应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戏曲作品能够更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加工提高;同时也增加群众的认可度,为这些优秀剧目能够保留下来创造条件。

  增强文化积累意识,需要戏曲院团和主管部门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戏曲创作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过去人们常说“十年磨一戏”;十年也许太长,但没有三年五年,恐怕难于创作出“精品”。现在院团和主管部门的领导“换岗”都比较快,如果都急于在自己的“任内”抓出成绩,而轻易地丢掉前任期间创作的作品,不符合艺术规律,因而也不利于艺术的发展。所以我认为:第一,要把文化积累摆在比个人政绩更重要的位置上;第二,应该通过积累的成果看政绩。中国的古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靠个人的一任是栽不出参天大树的,我们必须热心培植、浇灌前人栽下的树木,使它能茁壮成长;又必须为后人栽下优质的树苗,使得文化艺术园地在十年或几十年后能够绿荫如盖,广大观众和文化工作者能够惬意地乘凉。我们也应该把是否有文化积累意识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标准,轻易丢弃有基础的作品和没有长远眼光都不是称职的干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