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翻译 >> 正文

谢甫琴科与戈宝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11日14: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明滨
 戈宝权
 谢甫琴科雕像  袁熙 作 谢甫琴科雕像  袁熙 作

  乌克兰诗人谢甫琴科(1814-1861)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农奴家庭,24岁时有人为其赎身,送入美术学院学习,显示出诗歌和绘画才能。后因 作品触及政府和参加秘密政治团体而获罪,被流放10年。在之后的13年里,他的“自由”身也常受到沙皇宪兵的监视。谢甫琴科一生命运悲惨,但他反抗压迫、 追求自由解放以及爱国爱乡的精神,却令创作闪现出永久的光辉。谢甫琴科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如长诗《海达马克》《高加索》均是传之不朽之作。尤其是诗集 《科布查歌手》使他获得乌克兰“人民诗人”的称号,被尊称为乌克兰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中乌文字之交已有百年的历史。在中乌文化交流史上,谢甫琴科始终占有突出的地位,对谢甫琴科的译介促进了乌克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早在1912 年,作家周作人就率先把谢甫琴科的诗歌翻译成中文。此后,许多翻译家、评论家和高校教师为乌克兰文化的在华传播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有突出贡献的首推学者 戈宝权。

  戈宝权先生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涉及俄苏、东欧、亚非拉几十个国家的上百位诗人和作家,特别是普希金和谢甫琴科的诗歌翻译,尤显出其高深的 造诣。他于1949年起任我国驻苏联使馆临时代办和文化参赞,曾多次访问乌克兰。回国后,又不断著文,开展双向交流,涉及国情、民情、历史和文化等领域。 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戈宝权著译丰硕,在译介以谢甫琴科为代表的乌克兰文学方面贡献尤其突出,成为中国乌克兰学的开拓者,为此,乌克兰作家协会于 1988年授予他“伊万·弗兰科文学奖”。

  谢甫琴科的作品在中国的研究和翻译,已各有代表作传世。研究方面有北京大学杨周翰主编的《欧洲文学史》,戈宝权是参编者之一,撰写了东欧文学和 俄国文学的一些篇章。该书中首次设立经戈宝权审订的谢甫琴科专节,内容全面精到。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一代又一代学生通过这套教材认识了谢甫琴科,了解了他 作为乌克兰民族文学第一位杰出代表和乌克兰文学语言创建者的历史地位。

  在翻译方面,戈宝权所译《谢甫琴科诗集》(1983年初版1990年增订版)畅销不衰。戈宝权惜时如金,不藉口舌以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甘 于寂寞,不求闻达。他从《科布查歌手》的250多首诗中精选出150多首谢甫琴科的代表作进行了传神的翻译,践行了“信、达、雅”的准则。戈宝权毕生发表 的论述谢甫琴科的文章和翻译谢甫琴科的作品,都各在10种(篇)以上。在从俄文本翻译谢甫琴科作品之后,他又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乌克兰文,1990 年出版的《谢甫琴科诗集》就是直接译自乌克兰文,质量上乘,文字间出神入化的效果令人惊叹。目前,该诗集是我国第一本,也是惟一直接从乌克兰文原作翻译的 谢甫琴科作品。

  戈宝权在1988年撰写的《我和谢甫琴科的关系以及我怎样翻译〈科布查歌手〉》一文就是他与乌克兰文化“神交”的最好注脚。两位文化巨人,一东 一西,相隔千万里,也不是同时代人,能有什么交往呢?细读文章之后才知道,这两人确系知交,并且是“神交”。戈先生说,他坐在长江边上的南京半山园小楼 里,面对着桌上的谢甫琴科小塑像,在做着谢甫琴科诗歌翻译时,感觉自己仿佛走在基辅的大街上,听着第聂伯河的涛声,他已进入诗人的心灵,深入其作品的精 髓。令人读来不能不为之动容,被其中所洋溢的东西文化的“通感”所感染。

  此外,戈宝权还是“乌克兰文学在中国”总体情况的首位介绍者。他在乌克兰《环球》杂志1987年9月号上发表文章,全面系统叙述了众多乌克兰名 家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与流传研究的情况——我国译介的乌克兰作家不但有古典作家谢甫琴科、弗兰科、米尔内、乌克兰因卡、柯秋宾斯基,而且有当代作家冈察 尔、狄青纳、科涅楚科、斯杰里马赫等,以及鲁迅的知交、乌克兰出生的盲诗人爱罗先珂等。

  最后还应指出,“谢甫琴科” 的译名正是由戈宝权统一的。早先,谢甫琴科的作品是从其他外文如日文、英文、俄文转译的,译名很不一致。前辈名家各有自己的译法:鲁迅译为“绥夫专科”、 茅盾译为“西芙脱钦科”、郑振铎译为“薛夫卿加”、丘琴译为“雪甫琴珂”……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放映1951年基辅电影制片厂制作的谢甫琴科的传 记片,中文正式译为《塔拉斯·谢甫琴科》之后,译名才广泛传开。

  1961年,在纪念谢甫琴科逝世100周年的时候,各大报纸发表戈宝权的译诗,均采用“谢甫琴科”,随后,翻译家张铁弦、梦海、任溶溶、项星 耀、丁祖永、蓝曼、乌兰汗等均采用此译法,最后,“谢甫琴科”这一译名在戈宝权1982年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撰写的词条中给确定了下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