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妇女乐园》:行走在百货商店的女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9日15:39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 涛

  在无数中国女性帮马云缔造阿里巴巴百亿神话的今天,女性更容易将购物当作消遣,且往往被视为时尚口味的权威,然而这种看似约定俗成的消费规律果真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吗?

  回看左拉的文学世界,当奥克塔夫·慕雷还只是《家常事》里闯荡巴黎的绸布店店员时,便开始酝酿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计划:在新辟的大道上开设一家新式商场,把橱窗布置到街头,设置一批现代化大柜台或特制货架,在水晶宫似的店堂里堆满妇女的奢侈品,白天进出万金,夜晚恍若出席皇家盛宴。这一大胆设想吓坏了谨小慎微的前东家奥古斯特,却因妇女乐园女主人埃杜安夫人的认可和慕雷本人一次次大胆的革新,终于在《妇女乐园》中得以实现。

  慕雷成功的原因自然是多重的,但从目标顾客定位的角度来看,他的成功在于准确地将主要顾客群体定位为女性,在向不动产信托公司总经理寻求扩张的决定性资金支持时,他就直言不讳地说,有了女人,“你连世界都卖得出去”。

  时尚王后安托瓦内特被送上断头台后,又经历了无数政局变革的法国商人们越来越明白,只有让奢侈民主化,将人数更为众多、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中产阶级家庭培养为主要消费群体,才是让利润源源不断的关键。而由于社会的重新分工,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已大多回归家庭,成为家务的主管,购物既是她们的职责,又是她们代替从事各项职业的男主人显示家庭财力的证明方式。购物,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女性的“工作”。

  《家常事》中,贝尔特婚后三个月就和丈夫不断发生冲突,正是因为母亲的灌输让她认为,丈夫有足够的财产,就理应把妻子打扮得像个女王,才不会显得太过无能;而丈夫则难以理解妻子为何要不断地外出访友,购物,涉足于戏院和展览场所;类似情形在《妇女乐园》的玛尔蒂夫妇身上再度重演。这种看似性别间的矛盾,本质上还是关乎男主人的财产和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

  然而第二帝国时期的良家妇女是不宜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的,居室之内才是她们的领地,更何况她们大多还保有勤俭节约的观念,布尔德雷夫人虽身为财政部次长的妻子,但在妇女乐园购物的初期,也始终带着聪明而又实际的眼力,一直走向便宜货的地方去,居巴尔夫人更是走几个钟头都不买一件东西,单单享受眼福;像贝尔特和玛尔蒂夫人这样的“剁手族”先锋,毕竟还是少数。

  解决家庭主妇“走出去”问题的,是道路的变化,从拱廊街到奥斯曼的林荫大道,再到百货商店的过道走廊,一步步将曾经的公共空间转化为室内,终于令原本属于居室之内的女性得到一个合法的购物、社交空间。百货商店中如电梯、服务台等服务设施,及小吃部、阅览室、儿童游乐区等休息场所,加之贴身服务、送货上门等服务措施,及鲜花、气球等礼品馈赠活动,无不增强了购物女性的舒适和愉悦感。就像慕雷毫不亏心地所宣称的那样:“这些女人不是在我的店里,是在她们自己的家里。”

  185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的召开,更是宣告了工业革命的进步,已足以使绝大多数人负担起原先昂贵的商品——几年前包法利夫人还要花400法郎才能从鲁昂的商贩手中购买的印度开司米羊绒如今只需20法郎,曾经的奢侈品纷纷变成了寻常之物。难怪本雅明会说万国博览会是一个让商品的使用价值退到幕后,并给在消费上曾遭排斥的大众灌输交换价值观念的学校;而在展示方式上延续发挥博览会之长的百货商店里,当“这件商品对我有什么用”逐渐变成“我是否负担得起这个价格”时,最节俭的主妇的荷包也会被慢慢打开。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妇女乐园采取的明码标价、廉价倾销甚至亏本销售等一系列销售策略,对主妇们是多么具有杀伤力了,而退货制度更是用欲擒故纵的方法打消了她们最后一丝犹豫。这些销售策略至今仍被证明是高明有效的。

  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需要各种眼见为实的证明,服饰风格上要和家庭所处的阶层相符,更不要提女演员娜娜一类情妇群体一面在威胁着良家妇女在社交场合的地位,一面又在服饰时尚方面引领风潮,这些都在驱策着那些将逛商场作为习惯的女性不断在以服饰为主的商品上增加着消费。百货商店可以说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快速认知、跟从时尚,同时展示自身美丽的空间。

  时尚看似造就了巴黎女性千姿百态的美,然而高跟鞋、长裙、束腰衣等等一系列女性时装元素,对穿戴者舒适感的普遍忽视程度,本质上还是女性不宜从事生产活动、需要在经济上依赖男性的明证。也许巴黎的妇女是美丽的主人,却并非自身的主人,因为美丽的定义很大程度上是男权话语和资本逻辑的共谋。

  百货商店的出现巩固了“将女性作为消费者”的经营观念,并进而将之固化为一种常态,使得“由女性决定消费,由商家构造女性的需要”成为延续至今的基本策略。从小说中的慕雷到现实中的马云,从百货商店到超市到购物中心又到网络世界的淘宝天猫、微博微信,人们在既个人化又公开化的空间里晒着奢侈品、美食或是整过、PS过的美丽面容,改变最多的,也许只是交易和展示空间的形式;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经济上实现独立,却依然会把“买买买”当作最动听的情话之一,乐于享受被构建出的各种鼓励消费的情人节。这里并非要高喊“打倒恋爱资本主义”,只是越来越习惯于用所消费的商品来自我标识的我们,真的是距离独立自主有个性的生活更近了吗?(王  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