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倒带人生》:流浪汉养成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28日16:17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 晗
亚历山大·马斯特斯亚历山大·马斯特斯

  “我在慢慢地失去原来那个好的我,并且慢慢地和另一个糟糕的我混为一体。”《化身博士》里的亨利·杰克如是说。人的蜕变不在一朝一夕,往往一个 转折、一种刺激将他变为另外一个人。作家亚历山大·马斯特斯即是执著于此的观察者,效仿着侦探的步伐,调查着21世纪初英国最底层社会流浪汉局外感的形 成,直到他走进了斯图尔特的人生,越过公众的鄙视与媒介的谴责,抽丝剥茧地体察他碎片般堕落人生。

  不听从他人苦口婆心的劝导,拒绝制度的束缚,斯图尔特独唱着流浪者之歌,只有身临其境方能体会他们如此选择人生的真相。

  流浪汉并非斯图尔特的惟一称号,他的复杂性格造就了其多重身份: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迷恋死亡,集焦虑、仇恨、反社会等负情绪于一身的妄想 偏执狂,肆意破坏社会安定的歹徒,奉行拿来主义的盗贼以及视毒品和酒精为生命的瘾君子……然而,如此多的身份也无法诠释一个完整的斯图尔特,他看起来颓废 不堪,却绝不是勉强生存下来的弱者;他过着毫无条理颠沛流离的生活,却在笔记本上书写着生活的重点;他行走在社会的边缘,在监狱与医院出入,甚至因威胁杀 死自己的儿子而判刑,却能站出来为别人争取减刑;他被大多数人视为扭曲的行尸走肉,却能抵抗世俗,拥有高超的社交能力,能与任何阶层的人和谐相处。这个生 命里包裹着重重谜团,如此放荡不羁,却时不时让人心弦为之一振的流浪汉,令传记作家亚历山大为他书写一部《倒带人生》。

  斯图尔特的诡异性格与偏激举止仿佛化身博士附体,性情穿梭于善恶之间,时而魔鬼上身精神错乱,时而与普通人并无差异。身体里两个斯图尔特相互争 执,源于一种分离行为:“在小时候就学会了如何把自己从一种普通的情绪中分离出来,再进入一种愤怒的情绪之中,也通过删除所有充满乐趣的回忆,而将自己从 儿童时代以及其他时期分离出来。”直至翻转到他小时候,流浪汉生涯的开启才浮出水面:对性与暴力的恐惧逼迫他走出家门,成就了这段将错就错的人生。他将过 去的记忆从脑海中删除,刻意涂抹他自身不愿回想的诸多经历;他自残,试图以斑驳的身躯重塑一个自我。不仅如此,在日常行走的过程中,对街头的归属感与日俱 增,同时也抹杀了时间感,每一天似乎毫无差异,但每天由他制造的刺激体验又是独一无二的。

  长期积蓄的精神痛苦与压抑时不时的爆发转化为暴力,也是他对童年遭受暴力的模仿,甚至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报复。“流浪生活就是验证人类适应性的试 金石,而人的这种适应性却具有适得其反的巨大力量。在监狱里也是一样;犯人很快就能适应新环境里的暴行。他们会放弃绝地反击。”暴力不过是他饱受欺辱之后 的加倍反击,肆意妄为不过是在失败面前的一种愚蠢反抗。斯图尔特的行走如同一场修行,将这场反击指向终极对抗的目标——制度。

  生活的穷困潦倒并不能阻止斯图尔特成长为一名流浪汉,他宁可划地为家,也不愿身陷针锋相对的规则游戏中。儿时在慈善机构的精神创伤让他洞察到了 制度不为人知的一面。但斯图尔特喜欢在第一时间把自己最坏一面的告诉别人,必然会与那些遮掩与隐藏阴暗、看似光明的人分道扬镳。“有一天你醒来时发现,所 有这些都是骗局:你曾经以为你从疯狂的边缘逃掉了,而事实上,你却来到了疯狂的边缘。”对于流浪汉而言,只能有一首自由之歌主宰生命,而制度的降临,恩赐 与束缚并存。斯图尔特并非以一己之力抵抗秩序,对于制度的反叛不仅仅局限于下层人士,斯图尔特揭开了学术氛围闻名的英伦气质的真相,“假如你能把全剑桥的 人的衣服都扒下来,你绝对会惊奇的,因为很多人身上都有伤疤。”

  这场混乱与秩序的博弈,以斯图尔特的离奇惨死戛然而止,如同一个删节号,来不及再追问过去,也再没有将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