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阿赫铎眼中的梵高与社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13日14:4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沈大力
 《播种者》
《自画像》《自画像》

  最早将荷兰画家梵高的“炽烈生涯”搬上银幕的是美国导演迈纳利。影片结尾,由基克·道格拉斯扮饰的梵高在法国南部瓦兹河畔画家曾描绘的“麦田寒 鸦”凄景中饮弹自尽。生时,他的画作备遭冷遇,可他死去百年之后,突然在欧美画坛“复活”,画作以天价拍卖,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陆 续问世的《梵高传》竟达20多部,揭示画家难以捉摸的灵魂。

  诸多解析梵高的著作中,最切中其人特性、一针见血的当数安托南·阿赫铎的《梵高,被社会逼迫自尽者》。如果将梵高比作龙卷风,阿赫铎恰如风眼, 似焰火骤燃,洞烛一个人内心至死未能愈合的伤痕。二者远非一代人,梵高惨死时,阿赫铎还没有出生,但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皆被社会逼上绝路而未能逢 生。

  安托南·阿赫铎是法国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兼具诗人气质的画家。1947年1月24日,巴黎“桔园博物馆”举办梵高画展,公布了 精神病医生贝尔论著《妖魔缠身的梵高》的节选,将画家的创作天才定性为“先天型疯狂”引起舆论哗然。巴黎彼埃尔画廊主持人洛厄伯请阿赫铎写关于梵高的评 论。其时,阿赫铎刚从巴黎南部罗岱兹市的精神病院出来。他因精神错乱先后被禁闭9年,接受过几十次电击治疗。2月2日,阿赫铎如约去桔园博物馆审视梵高的 绘画,回来一口气写了轰动画坛的檄文:《梵高,被社会逼迫自尽者》。阿赫铎驳斥贝尔医生的荒谬诊断,认定梵高的狂燥系由社会对艺术家蔑视、不容人发送真理 之声所致。

  《梵高,被社会逼迫自尽者》于1947年3月3日完稿,年底出版,获“圣佩韦文论奖”。这是一部为所谓“先天型疯狂者”的辩护词,称梵高是“不 为人们理解的天才”。檄文作者矛头直指“文明社会”,表明自己亦有艺术家怀才不遇的苦衷,精神上跟梵高共鸣:“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此刻,我仿佛从字里行间看 到画家充血的脸庞。他从遭杀戮的向日葵密匝墙间,从残焰未尽的紫色风信子花隙,从天青石般的牧草丛里向我走来……我像可怜的梵高一样内心激荡不已。”作家 把人间万象比喻为“残酷戏剧”,而他与梵高同为这种“戏剧的复身重影”。他特别强调:“梵高重绘大自然,色束飞溅,无比壮观,甩出古老而破碎的宇宙本 原……可以肯定,在他之后谁也无法再这般活现自然元素的面貌”。他举出梵高的《自画像》《向日葵》《星夜》和《瓦兹河畔奥维尔教堂》等画,以高度敏锐的目 光、怪诞的语汇、咒符般鲜明的暗喻,烘托出原始美术的暴烈。

  梵高画作中,给阿赫铎最多灵感、启示最深的是《麦田寒鸦》。他表达对这幅作品质地的感触:“眼前似乎是玄黄的大荒,一片空茫。紫红的田野里荡漾 着浑然一体的黄色麦浪。没有任何其他一个画家能像梵高这样来描绘乌鸦,用菰菌的黑色、凝合的玄青来显现宇宙弃置的生灵。”在西方,乌鸦是恶鸟,遭人唾弃。 梵高画的乌鸦飞于淡紫天空下的田野,难免给尘世凄凉之感。

  阿赫铎叹道:“看画并不只是进行一番思量,要像用锋利的手术刀撬锁。”他正是用犀利的割刀来解剖梵高的画幅,应了梵高自己创作的座右铭:“绘 画,就是要用锉刀,逐渐穿透一堵无形的铁墙,开拓出一条通道。”阿赫铎和梵高虽然生活年代相隔遥远,但处在同样一种心理季候中,都企望解脱这个社会强加于 人身的紧箍咒。

  为让当代人透视梵高现象的本质,巴黎奥赛博物馆特地在塞纳河畔举办了梵高绘画作品回顾展,定名为《梵高与阿赫铎,被社会逼迫自尽者》。同时,伽 里玛尔出版社再度印行了《梵高,被社会逼迫自尽者》一书,由让-吕克·德巴蒂斯主持向公众开放的专著朗读会,与奥赛博物馆的展览相呼应。该博物馆以诗人艾 吕雅一本文集的名称《两个通灵兄弟》明示主题,完全依照阿赫铎对梵高绘画生涯的阐述,甚至搬用其语汇,布置几座展厅,凸显一对“难兄难弟”的类同。

  “极度敏感的艺术家!”这是阿赫铎对梵高《自画像》的评语。他说:“梵高,一个疯子?让那个有一天曾看过人面的医生细瞧瞧这幅自画像吧!梵高神 志清醒异常地描绘出了自己的容貌。他在斜视,观察揣度我们。我不知道有哪个精神病医生能这般明察秋毫地度量一个人的容貌,就像用手术刀剖析人的真实心 理。”接着,阿赫铎论及已故画家的生涯,将其作品概括为谦卑的“庶民色调”,蕴含“自然的内在美感”,讲述着艾伦·坡、纳尔华和霍夫曼之类的动人故事,没 有任何珠玑可那般奇特,与之媲美。不言而喻,这是将梵高归入“民众画家”的范畴。虽同属印象派,但梵高与莫奈迥异,梵高一生始终怀才不遇;他的彩笔也从未 像凡·东庚那样点缀上流社会,作品远没能成为市场经济的“畅销画”。早年,他在比利时给鲍利纳日煤矿区底层的“煤黑子”画像,有《背煤妇》《矿工妻》《矿 工归来》等素描和水彩写真作品。他热爱大自然,寄情于乡村生活场景,有《茅庐》《耕夫》《坐在炉火边的农户》《播种者》《草场奶牛》《沙滩渔民》和《缝渔 网的女子》等画作,全都远离大都会的奢华。

  从梵高1882年10月22日在海牙写给弟弟泰奥的信里看,是泰奥让他离开荷兰到巴黎的。梵高在家乡屡经坎坷,欲摆脱困境,遂于1886年3月 到了法国。在巴黎,他结识了图鲁兹·罗特莱克和高更等蒙马特尔自由浪漫派画家,如鱼得水。但是,他厌恶华都喧嚣,转至南方阿尔勒城,投入阳光和煦的普罗旺 斯。阿赫铎这样描述梵高住的陋舍:“椅子上一秉蜡烛盘,一张用黄绿色麦秸编织的扶手椅,上边放着一本书。瞧!烛光照着一出悲剧。谁来上场?高更,还是另外 一个幻影?”梵高一直梦想建立艺术家的“法朗吉”,邀请高更前来合住,难得一知己。这样,由泰奥资助,高更住到了“法朗吉”里,与东道朝夕切磋美术。然一 山难容二虎,梵高与高更绘画观不同,时时激烈争吵。一夜,二人争执不下,高更盛怒,摔门扬长而去。梵高操刀追赶不及,回到屋里情绪失控,一刀割下了自己的 左耳垂,还拿给一个妓女看。面对如此暴烈的举动,高更震惊之余深感失望,渡洋去了塔希提岛。梵高则要求弟弟泰奥将自己送至普罗旺斯的圣雷米,幽闭于精神病 院,放下画板苦楚度日。

  “然而,我却认为,”奥赛博物馆的展览引阿赫铎的话说,“梵高是因为听了瓦兹河畔伽舍医生对他下的诊断才最后自杀的,37岁上离开了人世。其实,梵高神智十分清醒,能在一切环境中比他人看得更远,无限远,远到危险的程度,透过表面,超越眼前的现实。”

  在此,阿赫铎探讨梵高的死因,指出他是从确知自己患上绝症而断生念自尽的。现代医学证实,梵高得的是“躁郁症”,亦称“双向情感疾患”。洛桑大 学医学专家分析梵高病例得出结论:他处于躁狂、幻觉、神经质和脱离现实的断续交迭之中,导致自杀。瑞士医生认为,梵高具备患“躁郁症”的三要素,即遗传基 因脆弱、神经高度过敏和身处社会逆境;而后一缘由尤为明显。这一诊断与阿赫铎的精神探究结果不谋而合。

  梵高死于社会重压在他身上的抑郁和贫困,1890年7月在瓦兹河畔的奥维尔墓地下葬。阿赫铎写道:“为何梵高的画给我一种印象,一幅幅都仿佛是 从世间坟茔另一侧看到的呢?在那边,一轮轮太阳在欢乐运转,光耀大地。惊厥的风景和花丛中,难道不是人们所说的灵魂生死场吗?”这里,作家用“惊厥”形容 梵高醉笔下呈现的画面:大自然原始元素里神秘莫测的谜团。这惊厥阵挛,乃是一种狂热的反抗。梵高不能忍受社会的囚笼,誓用绘画来澄清寰宇的尘埃。阿赫铎对 此坦言:“我遇见梵高的绘画时,着迷得发狂。他不是在描摹线状图形,而着力于提示大自然正在发生的痉挛。事实上,没有谁能比他更富创造性地描绘和塑造。”

  阿赫铎赞誉梵高的绘画天才,称他作品的色泽与光彩辉映出纯洁的自然美,说:“这是一种风暴般的光焰。无需哲理演绎,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奥赛博物馆画展采用了阿赫铎炼金术士般的语言,以“敏感、惊厥、色泽、光彩、墓畔”为串珠条分缕析,为观众解读梵高绘画。笔者观展时,注目其中 陈列的一份阿赫铎题为《真实人体的映象》的手迹,上面潦草画着几个工业社会狱卒形象的兵勇。他们恨恨地用绞索套一个双脚被缚的所谓精神病患者,让人看了不 寒而栗。

  原来这就是阿赫铎眼中的“梵高与社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