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爱敏·雷哈尼:阿拉伯裔美国文学之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13日14: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马 征
 爱敏·雷哈尼

  爱敏·雷哈尼(Ameen Fares Rihani,1876-1940)是第一位运用英语创作的阿拉伯作家,是当之无愧的“阿拉伯裔美国文学之父”。雷哈尼一生大部分时间游历于阿拉伯世界和 西方世界之间,特别是黎巴嫩和美国之间,为现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作出开创性贡献。雷哈尼的文学活动在阿拉伯裔美国文学中具有 开创性:他在1911年出版的第一部阿拉伯裔美国小说作品《哈利德之书》,奠定了阿拉伯裔美国叙事文学的传记性传统;他的诗歌翻译和写作,承继了西方阿拉 伯诗歌翻译传统,开创了运用阿拉伯经典意象的先河;他还开创了阿拉伯裔美国文学政治散论的写作传统,也是第一位在美国艺术杂志专职进行艺术评论的阿拉伯批 评家,被誉为“最好的艺术批评家”。与同时代的纪伯伦相比,雷哈尼似乎享有更多“现世的”成功和幸福:他参与了阿拉伯的众多政治活动,他曾在1913年代 表黎巴嫩移民出席巴黎的第一次阿拉伯议会,与西方和阿拉伯政要广为结交,被认为是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的代表性人物;早在1905年,纪伯伦刚刚步入阿拉伯 裔美国文坛时,雷哈尼已在美国的阿拉伯移民群体中具有“影响力”,未成名前的纪伯伦常以雷哈尼为阿拉伯移民作家的骄傲,成名后他一度与雷哈尼断交,被指有 “职业嫉妒”之嫌。而雷哈尼在纪伯伦去世后,高度评价、纪念纪伯伦的文学创作,肯定纪伯伦文学的精神意义。

  1876年,爱敏·雷哈尼出生于黎巴嫩弗雷克的一个基督教马龙派家庭,12岁时,他与父亲移民美国,居住在纽约的叙利亚移民聚居区。与第一次移 民浪潮中的大部分阿拉伯移民一样,雷哈尼和家人移民美国主要是出于“淘金”的目的。少年雷哈尼在帮父亲打理小生意期间开始阅读莎士比亚、雨果、卢梭、爱默 生、华盛顿·欧文和卡莱尔等欧美作家的作品,这奠定了他一生文学写作的基础。

  1897年,雷哈尼考入纽约法律学校学习法律。一年后,因肺部感染中断学业,被送回黎巴嫩休养身体。到黎巴嫩后,雷哈尼一边在一所牧师学校教英 语,一边学习阿拉伯语。1897年,爱敏·雷哈尼第一次接触了阿拉伯诗人的作品,其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11世纪阿拉伯盲诗人艾布尔-阿拉·阿-麦阿里的诗 作,他发现艾布尔-阿拉·阿-麦阿里是在西方闻名遐迩的波斯诗人欧麦尔·哈亚姆的先驱。1899年,雷哈尼返回纽约,开始用英语创作,成为“第一位出版英 语作品的阿拉伯人”,比纪伯伦早了13年。这一时期,他还参加了一些纽约的文学社团,例如“美国诗社”和纽约格林威治村现代艺术家群体“昴宿星俱乐部”。 同时,他还成为纽约阿拉伯语日报《指导》的重要作者。1902年和1903年,他出版了两部阿拉伯语著作,成为用英语和阿拉伯语创作的双语作家。

  1905年,雷哈尼再次重返故国,在随后6年的幽居时光里,他出版了两部阿拉伯语散文集、一部寓言集、几篇短篇小说和戏剧。雷哈尼将自由散文体 引进了阿拉伯诗歌,这一新的文体成为20世纪下半叶现代阿拉伯诗歌的主流形式。除了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雷哈尼开始参与黎巴嫩独立的政治活动。1910 年,他出版《雷哈尼思想集》,因其深邃的思想性被称为“弗雷克的哲学家”,也是在幽居时期,他创作了《哈利德之书》。1910年,雷哈尼返回纽约,途经巴 黎,他与当时在法国学习绘画的纪伯伦结识。

  在阿拉伯裔美国文学史上,1911年值得关注。这一年,纪伯伦结束了早期波士顿生活的情感恩怨,迁居纽约先锋艺术家聚居地格林威治村。同年,他 出版了自己早期阿拉伯语小说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折断的翅膀》,开始用双语创作,并逐渐进入文学创作的成熟期。同样是在1911年,雷哈尼返回纽约,出版 了《哈利德之书》,该小说不仅是第一部阿拉伯裔美国小说作品,还是阿拉伯裔美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英语作品。《哈利德之书》中的文化统一性思想、哲理化倾 向、传记性特征和现代叙述技巧的运用,预示了后来的阿拉伯裔美国小说的创作模式。

  1910年至1922年间,雷哈尼在文学和政治活动中成就斐然。在文学领域,他创作和出版了5部英语作品和两部阿拉伯语作品,其中,英语作品涵 盖了小说、翻译、诗歌、文化和政治散论等基本文类。英语小说《阿莪的百合花》描述奥特曼帝国时期女性所受的压迫,也出版了阿拉伯语版本;英语小说《吉汗》 讲述了二战期间中东女性的地位;雷哈尼还将麦阿里的阿拉伯语四行诗翻译成英语,于1903年首次出版,雷哈尼在1918年的再版版本强调了麦阿里对西方精 神文化的重要意义;此外还有论及东西方文化的《幻象之路》和英语诗歌集《神秘主义者的圣歌》;英语政治散论集《布尔什维主义的衰落》探讨了社会主义运动在 阿拉伯的产生;阿拉伯语哲学和社会散文集《爱-雷哈尼哲学新集》则成就了雷哈尼在阿拉伯世界 “弗雷克的哲学家”的美誉。20年代之交,雷哈尼还参加了纽约的作者俱乐部和著名的阿拉伯移民创作群体“笔会”。

  雷哈尼作为政治活动家和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越来越突出,在政治问题上,他一生致力于以下政治主张:东西方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全球 文化对话努力;黎巴嫩脱离奥特曼帝国的独立与解放运动;呼吁阿拉伯民族主义,促进“阿拉伯联合政体”的发展。1922年以后,雷哈尼遍游阿拉伯世界,在旅 行中,他与各地统治者会谈或密切交往,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1924年至1932年,雷哈尼以阿拉伯世界的三次旅行为题材,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创作出版了 6部著作。他首先在阿拉伯世界出版阿拉伯语游记作品,在批评界和公众中获得很大成功。接着,他出版三部英语游记作品《现代阿拉伯的缔造者》《游历阿拉伯沿 海》和《阿拉伯之巅和沙漠:游历也门》,这三部作品所描述的地域几乎涵盖了全部西亚阿拉伯地区,被称为“游记三部曲”,在批评界和公众中获得了很大成功。 他的英语游记作品第一次借用了西方写作东方所常用的游记体裁,但却从阿拉伯人的视角,向西方展示、分析和描述了阿拉伯的自然和风土人情。在此期间,他还出 版了4部阿拉伯语著作,在黎巴嫩和阿拉伯世界、美国和加拿大多次发表演讲,论题涉及政治、泛阿拉伯主义、东西方对话、诗歌和哲学。雷哈尼还参加了支持阿拉 伯巴勒斯坦事业的阿拉伯裔美国人的运动,共同反对美国的犹太复国主义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生命的最后8年,雷哈尼继续写作,积极参与政治、文学和哲学 活动,成为沟通黎巴嫩、阿拉伯世界和美国文化的一座桥梁。

  1940年9月13日,由于一次严重的自行车意外事故,爱敏·雷哈尼在家乡弗雷克去世,他的遗体葬于弗雷克的家族墓地。

  雷哈尼的文学创作以思想性和文化性见长,“弗雷克的哲学家”可谓恰如其分,无论是小说、诗歌和散论,思想性与哲理性是其所有文学文体的“神韵”所在,这与以“诗性”见长的纪伯伦、以“讲故事”见长的努艾曼不同,成为雷哈尼在文学创作上最重要的特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