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理论热点 >> 正文

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18日08:27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炯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飘扬在亚洲东方,全世界都不仅在注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在注视中国文化建设的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提出“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作出系列重要的论述,他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且从未间断,延续至今。数千年中华文化有如黄河长江那样奔流不息,浩浩荡荡。这自然是中国各族人民的骄傲。但是,近代以来,曾经长期处于先进地位的中国文化却由于种种原因而落后了。而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敲开了我们的国门,从屡受列强的欺凌中,国人才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包括经济和文化的落后。经过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的奋斗,我国人民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今天,我国各族人民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向着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前进。我们不但要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还要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而这种文化,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文化。
  关于什么是文化,曾有许多的定义。我国“文化”一词可溯《周易上经·贲》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汉代刘向所著《说苑·指武》提到“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其所谓的“文化”正是以“文”来“化成”的意思。在西方,“文化”一词于拉丁文为“culture”。原意为“耕作”、“栽培”和“完善”。其转义可理解为经过人的后天劳动而得的成果。至英国学者泰勒(1832-1917)所著《原始文化》一书则对“文化”做这样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种种的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这定义为较多学者所认同。恩格斯提到“史前文化阶段”和“希腊文化”。他讲的“希腊文化”是指“希腊的艺术和科学”。他还说:“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l995年版,第220页)恩格斯还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都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4页)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是从人类的精神成果的视角来看文化,十分重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重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文化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理论相联系。
  文化是人类后天的创造。广义的文化,涵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应该包括科学技术和语言文字。狭义的文化则仅指政法制度、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哲学美学、文物典章、风俗习惯等。这些文化作为精神产物,大多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自然是相对的,必须从历史的纵向和世界的横向去作比较,才能看出它是否先进。也就是说,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先进文化总居于流域的前锋,是代表着新的富于生命力的、具有未来广阔前途的部分,比较同时代的其他文化范型,它也位于前列,是成就和水平都最高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往往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即在文化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否促进社会历史的进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建立与巩固,是否体现了特定历史阶段多数人民的利益并有能力吸纳传统与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推陈出新。如果具备上述条件,才堪称先进文化;否则,就是不完全先进,乃至于后进的文化。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文化所以先进,正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便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6页)60多年来,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无坎坷和曲折,总体上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例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有很大发展;政法制度不断完善;新的道德伦理逐步建立;文盲基本获得扫除;大学毕业生从建国初的每年几万人增加到每年700万人;高等院校从百多所增加到2000多所;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学艺术也获得空前的繁荣。如今,长篇小说新著从每年几十部增到每年达5000多部,拍摄电影故事片每年达700多部,电视连续剧每年达13000多集。国家每年出版图书超过25万种,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积极开展,网络文化的点击率高达数亿人次,等等,都可以说明我们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文化建设的许多领域仍有薄弱的环节和滞后的部分。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由于市场经济带来唯利是图观念和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的思想撞击,导致社会出现价值多元、道德滑坡、信仰混乱、腐败滋长等现象,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的文化水平、文化资源存在失衡,都需要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要使我国达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先进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国的夙愿,当然需要从众多的方面去做工作。依我的粗浅认识,我以为我们特别需要增强以下几点自觉:
  首先,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人类丰富文化积累的自觉。
  人类文化依靠积累和创新而进步,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可以产生的。它必然是人类优秀文化积累的结晶,是人类优良文化传统的合理继承和发展。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上错误对待文化积累的教训,在文化建设上既要坚持反对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和无批判地盲目复古的倾向,一定要继续对我国的文化传统作进一步的清理,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真正把老祖宗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继承下来;同时也反对盲目崇洋媚外或盲目自大,认为一切都是人家的好,搞什么“全盘西化”,或认为一切都是祖宗的好,看不见别人的长处,那都是错误的。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一定要虚心借鉴和吸取。必须继续全面认真地执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方针。对于中外古今一切好的、有利于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东西,都要努力继承和借鉴,对于不适合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东西则坚决摒弃,并勇于在这基础上去创新。这才是文化自强的必由之路。
  其次,大力树立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觉。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居于主导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架构的核心支柱。因为这种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有进步的历史导向性,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它的大力建设和有效传播,从而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正确历史方向。对世界如何看,对人生的目的如何看,对周围社会一切的价值如何看,这在文化发展中都带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指导着人们作为个体生命的实践追求,还制约着社会人群的集体实践追求。我们提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还有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都在促使我国文化建设朝着先进的方向前进。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宣传和传播,使之深入人心,普及城乡,从而推动和保证我国文化沿着先进的方向去建设和发展。
  再次,十分重视城镇作为传播文化的高地的自觉。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城乡的文化互动中,大小城市由于人文荟萃,各种科研机构和学校集中,成为起带领作用的文化高地。高地的文化必然高于低处,但高地的文化又必须流向低处,这样才能带动全民文化的提高。大城市向中小城镇传播文化,中小城镇向广大农村传播文化,这在全国文化建设中有着十分的重要的良性作用。对这种作用,必须自觉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像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化社团林立,各种文化精英云集,在全国文化发展中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城市给中小城镇和农村输送先进的文化,中小城镇和乡村成长的优秀文化人才也能够进入大城市,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循环,对于文化的普及和提高都非常重要和必要。而各级学校更是传播文化的主要阵地,因而办好学校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塑造年青一代的文化素质,对于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也担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有些地方的图书馆、博物馆、剧院、文工团、电影放映队等积极为农村和工矿企业、部队输送巡回文化项目,输送深入基层的流动图书车和展览车、演出队,并推荐、招考广大农村、工矿企业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高地深造。这都是好经验,应该加以推广。
  复次,切实提高电视、报刊和文学艺术传播先进文化的自觉。
  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电视、报刊、网络媒体对传播文化、普及文化、塑造广大观众和读者的文化品格起着无远弗届的作用。而文学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文化的最有影响力的传媒,它的作用更无法忽视。各种传媒和文艺作品天天在影响广大群众,给群众以文化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品格的陶冶。因而,它们宣传什么,传播什么,都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关的工作者包括文学艺术家自然应当提高自觉,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弘扬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应相反。“寓教于乐”是我国自古传播文化和文艺的好传统,应该继续加以发扬。
  最后,还要动员和发挥广大群众参与建设文化的自觉。人民群众中蕴藏有建设文化的丰富智慧和能量。建设文化不光是政府的事,应该充分动员和发挥广大群众建设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举办的文化事业当然应该继续获得大力发展,政府和民间创办的文化产业也已证明是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当然也应该通过资本运作去继续开拓和壮大。此外,民间文化社团的能量也不应忽视。政府部门办的科研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等,为人民群众提供无偿的公益文化服务,而企业化的文化产业则为人民群众提供有偿服务。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民办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拓宽文化的经营范围,能够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活力。而民间文化社团如各种文化研究会、学会和协会,更是群众大办文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应该进一步放权、松绑,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与管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正能量。无论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企业或民间文化社团都要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改变当前某些文化企业和社团存在的不顾社会效益而唯利是图、乃至肆意传播诲淫诲盗和封建迷信的有害倾向!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他说:“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他还告诫我们:“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4页)他号召“文艺工作者,要同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政治工作者以及其他有关同志相互合作,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同各种妨害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习惯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要批判剥削阶级思想和小生产守旧狭隘心理的影响,批判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克服官僚主义。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和人民的革命传统,培养和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积极的贡献”。(《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邓小平文选》第2卷)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文化强国”的大战略,更是高瞻远瞩,总揽世界全局,洞察国家历史地位,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愿景而制定的宏伟国策。我深信,全国各族人民和文化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一定会为实现这一大战略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