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代际与省际

新世纪文学坐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31日12:02 来源:文学报 申霞艳

  一

    在一个庸常的时代,我们都有一种命名焦虑症。文学上的命名方式五花八门,时代、地域、题材、风格、趣味都可能成为命名的依据,回头 看很多命名都有权宜的一面,也并非一定要追求学理,就像我们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一样。语言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约定俗成。大家承认,并在此后频 繁地使用它,这个命名就是有效的,能够深入人心的命名的所指会逐渐丰厚。比如关于代际的命名,当初“70后”、“80后”兴起的时候学界也并不认同,质疑 声无处不在,但是后来我们还追加命名了“60后”、“50后”。回头看可以说新世纪以来最为响亮的文学命名就数代际了,这与我们内心的时间感受息息相关, 就像高铁替代普通火车一样,在我们心里,时间感也提速了。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技术一起支持着快速感。
    如果说代际是个时间的符号,那么省际就是个空间符号。
    文学说到底是人学。作为写作者,我们得时时观察人、认识人、思考人……人的心灵、情感、欲望是非常内在的东西,而且变动不居、倏然而逝、难于把握,而时 代性、地域性相对明确,所以容易成为具体的参照。比如我们写简历,最简就会简到出生时间和出生地,再扩展就是哪年到哪年在哪里生活、写了什么作品,这就是 人最基本的坐标、年谱,可见,时间、空间对人有根本的制约作用。无论如何,我们生活在具体时间和空间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跟环境、 空间联系在一起的。天堂、地域虽然源于想象,从本质上说也是空间。而小说,尽管是虚构的艺术,会总是曲径通幽地通向童年和故乡。
    地域、环境如 此重要,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地理环境决定论”,他在《论法的精神》中谈到:地理环境、气候等决定 人的性格,也决定了民族的性格。他认为不同的风土气候形成不同的精神气质、涵育不同的内心感情。孟德斯鸠强调气候对道德、风俗、宗教和法律等的巨大影响。 他说:“热带民族的怠惰几乎总使他们成为奴隶、寒带民族的勇敢则使他们保持自由。”以我们的观察也会发现,寒带地区的人由于天气寒冷更少户外活动,因此易 于沉思;而热带地区由于长时间在户外,因此长于行动。孟德斯鸠还认为土壤的肥沃程度与居民的性格、民族精神以及政治、法律制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贫瘠 的山地和肥沃的平原会形成不同的制度、统治以及与此匹配的生活形式。马克思所谓的亚细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也与孟德斯鸠的判断有隐蔽的关联。
    黑格尔在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础上根据地理环境将世界分为高地、平原和沿海,他认为高地适宜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而平原则适合大规模的农 业,沿海由于受到浩瀚海洋的诱惑更具有冒险精神,渴望航海从事海洋贸易。我们知道,地理大发现正是由于冒险精神的驱使,从而改变了整个历史进程,现代性、 全球化的历史由此开启。
    孟德斯鸠、黑格尔、马克思他们的思想资源也影响了文学,比如现实主义的典型观即“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就强调环境 对人的制约作用,人不仅活在社会关系中,也活在环境中,社会环境的形成基础恰恰是自然环境。由土壤、气候、地形地势、风光景色、物产共同形成地理环境,在 此基础上形成饮食、生活方式、风俗、方言等地域文化,具体的地域文化是民族、民谚、民谣、民俗形成的基础,也是文化、文明赖以成型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诞 生在具体的文化中。故乡对文学具有如此根本性的意义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仰赖方言和风土民情认识具体的故乡,进而形成对世界的想象雏形。

    二

    与现实主义流派相应的运用最广泛的批评方法———社会历史批评也彰显了作家的出生地、童年、成长、生活经验。丹纳在《艺术哲学》中也谈到严寒和酷热对人 身体和精神气质的影响,这些影响最终曲径通幽地影响文艺作品的风格。文学是人学。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是始终要注意的层面。社会性建立在自然性的基础之上。 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和《论德国》等篇什都是将人放置到具体的时空之中,她践行的是社会历史批评,这也是与现实主义相匹配的最主要的批评方式之一。可以 说,现实主义的浩大、长远都与其对社会现实的幽微洞察和地理环境、世道人心的高度重视息息相关,对自然景物和风光习俗的描绘能力也是判断真实的依据。
    文学,不论以何种方式、文体,最终都是展示作家对于世界的理解,而作家眼中的世界是具体的、个人的,这个体的边界就由时间和空间两个最为重要的维度来界 定。现代性的本质特点是流动,人在大地上行走,甚至可以到太空和深海探测,极地也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抵达。毫无疑问,我们的生活空间极大地突破了,我们所 见所闻大大地超过了古人。李白只能想想黄河之水天上来,而我们却可以到黄河源头探险。不过,我们在进行文学创作之时,总会借助于一个具体的叙事视野来呈现 叙述世界,成功的叙事人都是一个具体的人,一个有时代感和地域感的人,一个有自己特殊腔调的人,因此他内心的诗意和疑惑同样是具体的、有来历的。即使是变 形、隐喻、象征等处理方式背后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一位活生生的个体。
    我国古典诗词、山水画最重大的贡献是对风景的发掘、描述、表现。绝句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建立在对我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 词的书写方式的系统考察之后得出的高见。借景抒情同样影响了戏剧、小说等文体的创作,这是强大的诗骚传统在后世文学中的回响和复活。
    所谓文,是“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上至天文、下至时间万物、花草树木,各有其“文”。文学叙事离不开具体的地理、风物、人情。
    刘师培在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深入的阅读、研究之后写出 《南北文学不同论》,他指出:“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 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民尚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他笔下的南、北既是地理概念,也是文学风 格和审美概念,他还细分了江南与南方的不同,他以此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系统的文学地理细分。这本书的理论创新性也许不强,但其系统化引人注目,对作家作品 的脉络谱系、精神渊源的分析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比如陕西、河南一带盛产厚重的史诗式的阔大长篇;而江南的中篇小说灵动、委婉、风姿绰约;岭南的 脍炙人口的诗歌创作一直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史上,命名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时间为坐标,比如建安七子、初唐四杰,一类是以地域 为标志,如“竹林七贤”、江南四才子、桐城派,还包括家族性的三曹、三苏、公安三袁等,还有一类是以风格为标志,比如豪放派、婉约派。这都是非常清晰的文 学命名,能将所指有效地传递给读者。从中我们也看到人受时代和环境的熏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某些影响力巨大的人物周边往往会聚集一批甘愿受其影响 的人物,进而形成某种流派、文艺风格。
    20世纪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东北作家群、京派、海派、山药蛋派、荷花淀派、湘军、陕军、河北三驾马车、广西三剑客等等命名,尽管每个命名有具体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些命名都是以地域为基础。

    三

    事实上,作家对于故乡的书写一直是现代小说蔚为壮观的文学风景。老托尔斯泰说: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福克纳终生在讲述“邮票大小的故乡”,书写他 的“南方文学”。这一写作信念对很多中国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莫言读到这里就跳起来在纸上写下“高密东北乡”,这五个字仿佛电流通过,这个文学地理对作家 本身也具有浓烈的情感强度,是对作家童年的深情召唤。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已经被商家启用,“三味书屋”比很多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书院更让我们怦然心 动。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湘西、贾平凹的商州、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阿来的机村、苏童的香椿街、毕飞宇的王家庄、笛安的龙城、路内的戴城、田耳的佴城、梁鸿 的梁庄等等都具有创建文学地理的独特意义。
    作家不仅在用自己的作品书写、创造文学地图,事实上,文学也为江山增色。郁达夫曾咏诗:“江山也要 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事实正是如此,韩愈被贬在潮汕地区只待了八个月,却让江山全部姓韩,多少年过去了,韩江韩山提醒我们这里韩愈曾经生活过,韩愈 构成潮汕精神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从京城被贬一路南下,经甘肃天水至四川,写下了一生最为著名的诗歌,其中在夔州书写《秋兴》八首永传史册,“巫山巫峡”也随之永久流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使地坛超越旅游景点成为文学地理。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文学具有经久不衰的传播力量。关于文学地理的重要性,迈 克·布朗认为:“不仅仅是地球上的一些地点,每一个地方代表的是一整套的文化。它不仅表明你住在哪儿,你来自何方,而且说明了你是谁。”他还用了一个比喻 “系物桩”展示人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拴住的是这个地区的人与时间连续体之间所共有的经历”。
    寻根文学的兴起曾经让一批作家积极地深入到文学 传统中寻求古典思想资源的现代转换,魏晋文化、湘楚文化、吴越文化、京津文化、葛川江文化、大草原文化在当代作家笔下再展风姿。韩少功在《文学的“根”》 中声明:“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这也是隔着巨大时 空对歌德所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遥远回应。事实上,莫言能获得诺奖,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正是由于他从荒芜驳杂的民间吸取了丰厚的资源,对具体的 文化传统进行有效的现代转换,是他对中国乡村富有想象力的描绘和对中国历史的深情思考使得其作品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四

    诗人黄礼孩提出的“省际文学”是一个具有行动指向的概念,它以地域为基础,同时也是一个跨地域、超地域概念,它指向更广泛、更灵动,适合中国这样一个地 大物博、历史悠久、文明样态丰富的国度。作为行政概念的省大抵出于管理的方便设置边界,而省际文学的概念可以弥补这种局限,事实上,像沈从文的故乡就位处 湖南、贵州的交界地带,他的祖父担任贵州提督,他的名作《边城》突出了这种交界地带多民族文化交流融汇的特点,“边”字尤其意味深长。省际文学的概念既是 对共同地理环境、文化传统、风土民情的再次确认,也是对现代性流动特点的正视和吸纳,对文学合作交流、博采众长的期待。当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全球化、远在 天边的交流机会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正视脚下的土地,回头看看近在身边的“无数的人们”,从而再度确认“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最为基本的命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