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理论热点 >> 正文

寻求中国文学“内在性”回归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25日16: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宋登安

  自“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新文学运动兴起以来,中国文学开始学习、借鉴外国文学的成功经验,广泛吸收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写作手法。“五四”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端,白话文的使用和启蒙话语的构建,使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的伦理政治哲学,在以西方科学为基础的哲学和文学理论的解构下逐渐被漠视。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心理机制也随着新文学运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文学在历史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大众的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巨变发生了转变,新时期文学创作也随之跟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可以说,现代文学三十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文学及新时期文学的发生、发展和积淀都是在“五四”现代性的基础上,向国外学习、借鉴过程中积累的“中国经验”的本土化表现。

    时至今日,中国文学仍然在探索自己在世界文坛中的位置和角色。首先,现代文学的文化本体、文化精神与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进程交织在一起,“中国经验”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不断探求适合自身的文学形式;而那些反映农耕文明的作品在“西化”的影响下,不具备规模化生产,现代文学的传统表现“处境”比较尴尬。其次,现代化的发展使城市文学兴起繁荣,农耕文明逐渐退守到了文学边缘,但是表现农耕文明的作品并未间断,如乡土叙事的表现及其诉诸形式仍然占据文学一角。再次,在吸收外国文学的精华时,传统儒家思想一直在寻找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点。中西文化的博弈交融、现代与传统的起承转合,使得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书写着别样的精彩。

    由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 识到,“五四”并不是割裂了传统,而是把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范围内进行重新建构,如鲁迅的《故事新编》就借鉴了古代文言笔记体小说;当下流行的网络笔记体小说也和主流话语结合在一起。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为实现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在性”回归提供多种可能性,才能在现代化视野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学。传统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中国当代文学在传统和现代的交替中,表现出了碎片化状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就是要逐渐消解这种现代性的“压抑性”,为国人建立一套自己的内心语言与价值取向。这既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发声方式。

    面对传统与现代博弈交融的文学状态,寻求中国文学的“内在性”回归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中国文学在积累了一定的“中国经验”后,必须完成“向内转”的过程。这种内在性既包括“五四”以来的“中国经验”,也包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其次,农耕文明是华夏文明的基础,乡土叙事是文学创作的主流,当前应结合中国乡土社会的民间性进行文学叙事,用现实主义手法去描绘,与时俱进地进行“中国叙事”,将华夏这片文明、厚重、奇幻的土地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最后,包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独具特色的思想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一支文学流脉,它和民间文学虽然处于文学的边缘,但也是中国乡土社会孕育的独特文化形式。

    在传统文学、“五四”新文学、民间文学之间的徘徊取舍中,当代中国文学正一步步地走出自己的“中国气派”。在现代性、民间性、内在性的文学维度下,独具中国特色的乡土叙事,或许是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的一种尝试。

    目前,中国文学仍然在寻找与世界文学的契合点,但如何把握中国当代文学寻求“内在性”回归的“度”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也需要时间的检验和解答。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