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理论热点 >> 正文

也说“中国精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15日16:24 来源:中国作家网 常智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党的文艺工作也强调宣传“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在学习和领会关于“中国精神”本质内涵的过程中,我觉得可以从“崇德尚礼,合和创新,内圣外王,齐家治国”四个方面去理解。

  一、中国精神是中国人创造的精神,其中融入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融合着这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形成的性格、气质,渗透着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中国精神是诸多因素形成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升华。

  二、中国精神是一种国家精神,是以家庭为基础的集体主义精神。“齐家、治国”,是国家精神建立的基础。正是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家庭、爱民族、爱人民、爱国家,是中国精神的生命源泉。

  三、中国精神是一个历时性的概念,她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峥嵘岁月,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一种“与天地同岁,与日月同辉”的自强不息的历史精神。 这是中国人在人类历史的进步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奋斗精神,积淀着时间对生命的考验和对思想观念的筛选。她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又具有历史的延续性。

  四、中国精神是一种共时性寓于历时性之中的精神。她之所以能够一直发展延续下来,是因为她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有指导意义,对人的生命、生活、生产、生存,及其发展和繁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与时代精神同步、与时代精神融合的现实致用性构成了她的共时性。“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其根深叶茂,生机勃勃,经久不衰,薪火承传,文脉不断。

  五、“中国精神”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她高悬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对其本质内涵的归纳和揭示,是靠语言介质来完成的。由于语言本身的特性,必然具有“言”“意”在“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具体表述。因此,对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我们可以通过每一个人的不同的学习和实践,从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受,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去理解。

  “崇德尚礼”是从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发端,思考中国精神本质内涵的逻辑起点。“崇德”是人性向善的表现,“尚礼”是“崇德”的文明形式。“崇德尚礼”必然使民族走向团结,人类走向和平。“合和创新”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出发,通达“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面对中华民族为人类曾经作出的重大贡献,而思考这个问题,并理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科学性和精辟性。“内圣外王”是从阶级存在的历史现实出发,从国家精神的主体——人民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形象的精神、风骨、气质、品格、胸怀、境界出发,去理解概念的内涵。“齐家治国”使民族的历史精神回归于人类的、国家的、现实的生存大地。

  “崇德尚礼,合和创新”侧重于历史的终极关怀和理想的路径探寻,“内圣外王,齐家治国”侧重于现实生存的社会矛盾处理。前者走向“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后者创造“国家平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条件。前者在人性的基础上重铸悲悯情怀的大同高地,后者在社会矛盾中再造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丰功伟绩。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也就失去了崇德尚礼走向人类“大同”的可能。

  在这里,有几个字词需要说明:

  礼,不仅有礼节、礼貌、文明的意思在其中,还有法治的思想在其中。

  合,讲合中、合同、合时、合龙、合二而一,天人合一,以及配合、结合、融合。

  和,讲和合、和谐、和平、和养、和居、和睦、和好。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合和人文以化成天下。“合和”含有刚、柔、善、恶、“和而不同”的意思。合和,含有包容、兼备、协作、开放、开明、开通,联合开创、合作共谋的意思。

  “内圣外王”中的“王”,不是要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实行“王道”的“王”,而是为实现自信、自立、自爱、自尊、自富、自强、自盛的目的而“养浩然之气”的“独立和挺拔”;是面对一切牛鬼蛇神、鬼蜮魍魉的大义凛然,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和震慑之势。我们这里是古语词意的延伸引用。“内圣外王”既含着“修、治、齐、平”的思想,也包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匡扶正义,扶弱济贫”的气质。

  中国精神是中国人的生活、生存、生产精神。精神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中国精神是中国人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带着民族的生命呼吸,人民的生活期盼和理想追求。她是中国人生活、生存、生产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中国精神面对社会是“国家兴亡,匹 夫有责”(取义);面对人生是“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乐生);面对艺术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载道)。

  “中国精神”在儒家“厚德载物”“尽善尽美”中发端,在阴阳家“五德和合”“六气羽化”中浸润,在道家的“道法自然”“冲气为和”里观察,在兵 家的“以静制动”“不战而驱敌”中思考,在法家 “救世惠人”“赏罚求和”中发展,在墨家的“非攻兼爱”“进贤尚同”中成熟,在史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中完善,在名家“合同异”“同 一律”中澄明。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从公元前11世纪周人提出的“德”“孝”,到春秋战国提出的“仁”“爱”,到两汉的“论衡”“清正”,到魏晋 的“自然”“虚静”,到隋唐的“中说”“佛性”,到宋元的“理学”“心性”,到明清的“良知”“齐家”,到近代的“太平”“改良”,到当代的“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这个民族一直在“凡有血气,莫不尊亲(中庸)”的道路上前行。

  “中国精神”是和平之精神、大地之精神、母性之精神。她重体验、重操作、重致用、重效果,闪烁着经验理性的光彩;她重血缘、重人伦、重家庭、重 感情,散发着温馨亲切的气息;她重均衡、重统一、重中庸、重平等,显示着一种公允端正的风度;她重教化、重修为、重宽人、重律己,体现着一种母性情怀;她 重自然、重本真、重纯洁、重淡泊、重朴素,显示着一种优美的神态;她重天时、重地利、重人和,突出着一种整体合和的观念;她重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以形通 神,立像尽意,舍生取义;她重以虚写实,无中生有,黄土生金,对立统一,相克相生,相辅相成;她重情志,诗言志,醇人伦,美教化。

  文学表现中国精神就是要用形神兼备的生动形象、感人至深的丰富情节、主题鲜明的先进思想、妙想迁得的优美笔法,表现中国人“舍生取义”“忧国忧 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用主客一体、神与物游、借景抒情、缘情写景的方式,表现中国人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和平、创造生活、创造世界的国家形 象;用充满阳光、自然清新、健康向上、刚健简约、朴茂丰沛、雅俗共赏的审美感情,表现中国精神与中国作风;用泰山压顶不弯腰、雷霆万钧不动摇,反对世界霸 权、反对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讲述人类和平的中国故事,表现中国气魄。

  “中国精神”是经过五千年血与火的洗礼承传下来的精神,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完整的版本。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为我们探索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