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经典批评的三个维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06日10: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陈志华

  什么是文学经典?文学经典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进行文学经典阅读和批评?……这些都是需要当代学人解决的迫切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艺理论批评界开始重新思考话语重建的问题。一时间,“中西文论对话”、“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全球化说”、“本土化说”、“民族化说”等各种理论粉墨登场,由于大多是“他者”理论的中国移植,其后果就容易造成姚文放所说的现象发生:“晚近以来文学理论出现了重大变局,文学理 论的研究对象往往不是文学,文学理论自身的方法和话语也变得不确定了。”(姚文放《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文学评论》 2009年第2期)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当代文学经典批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当前问题产 生的原因。笔者以为,造成国内外批评创新巨大差异的原因就在于研究范式的差异:国外走的是由果溯因的诗歌学的路子,从现象出发,探究该现象发生的原因,其 结果必然是对这一问题的理论思考与总结,形成新的批评方法。索绪尔、韦勒克、沃伦、布斯、罗兰·巴特等采取的都是这样一种研究路径。与此相反,我们更多的 走的是阐释学的路子,运用既有理论对现象进行阐释,阐释得再好,也容易被理论的框架束缚,容易在理论的圈子里出不来,创新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比如,口头 诗学的鼻祖美国人帕里、洛德从荷马问题出发,通过对南斯拉夫民间歌手的考察,不仅比较信服地找到了荷马问题的答案,还创立了口头诗学理论。而我国民间口头 文学不可谓不丰富,却未出现像口头诗学这样有影响的理论。

    笔者据此提出当代文学经典批评理论建设的一 点思考。首先,以问题为中心,以多元化理论为策略,转换研究范式。文学经典的边界在不断移动,面对当前文学出现的复杂景观,仅仅从美学、叙事学等角度进入 显然是不够的,许多文学现象已成为文艺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的阐释焦点。文艺心理学就是文艺学和心理学的融合,它吸纳了文艺学与心理学的 双重理论资源,成为一门颇具活力的交叉学科,其大胆而富于创新意义的研究方式给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半个世纪前,托多洛夫就曾提出:“现在是 综合使用各种方法的时代,新的方法已不占统治地位,各种旧的方法也并未被否定,原因是各种方法的好的方面都已被普遍接受,学校课堂上都介绍它们,并被文学 研究者所使用。所以现代文艺理论研究,从方法论观点看,正走向综合。”让文学经典批评理论在与多种学科的对话中相互激发,从而获得理论的阐释活力。越是优 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经典,因为其构成中艺术特性的含量大,艺术手法和现象丰富,所以承受各种批评方法的能力就更强。因而在研究中,我们不必过多地追究经典文本分析的学科属性,而只需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研究方式,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资源,进入具体的文本分析,在大量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探寻经典文本 批评理论的性质特征。这使得文本分析工作具有了很大的灵活性、开放性,能更为切近地揭示出文学经典的艺术价值形成机制,对文学研究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以经典文本为基础,在各类文学经典文本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进行文学批评理论的创新。在当代, 文本分析是“介于本体论和方法论之间的一种实践活动”,运用方法分析文本这种“主动的试验”过程中的文学理论知识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文本 分析需要借助以理论和范畴概念为其形式的方法,运用理论和概念范畴进入文本,在逻辑上就形成一般性的理论对应着个别性的文本现象。为了描述和概括具体文本 的特性,必须将概念范畴细化,从而揭示出更具体丰富的艺术特性。第二,已被某种理论予以表述的某种文本现象,在文本分析中被重新提出来,以西方和本土文学 理论相互参照予以重新解释,从而生成新的理论表述。第三,文本分析中发现批评理论的无效性,为了有效地解释文本艺术价值形成的机制,需要假设新的批评方 式,从而形成批评理论的创新。文学文本的叙事现象千变万化,而可用来分析文本的理论和方法则是相对的。(刘俐俐《文学“如何”:理论与方法》)

    最后,要以现实语境为依据,推动当下的文学经典批评话语随着实践而发展。理论的最大生命力来自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回应文学经典文本批评中所遇到的难 题。强调以现实语境为依据,能够使当下的批评话语在研究和应用时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又可以推动批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作动态变化,彰显批评话语的时代 性,改变当下批评理论中由于主体缺席所导致的价值迷失等问题,从而在全球化中有自己的言说方式。以叙事学为例,可以建立以地方性文化为核心语境的叙事理 论,通过少数民族文学文本的叙事研究扩充叙事学理论范畴。少数民族文学叙事文本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把文化、民俗等作为内容核心来呈现,带有文化记号,建构 民族文学时必然采取多种叙事策略以凸显“民族性”,以体现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建构与反思。

    总而言之,以问题为中心、以文本为基础、以语境为依据、理论多元化、转变研究方式,是建构当下文学经典批评的整体化思路,能克服批评脱离实践的弊端,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经典批评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