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构建多维度中华文学史研究图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09日10: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孙妙凝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国文学史写作多按照时间线索叙述其历史发展脉络和进程,但由于时间维度的主导性,空间维度难以得到强调和凸显,这使得文学史的本来面貌得不到真正的呈现。因此,有学者提出,将空间维度引入“中华文学史”研究,或为文学史研究带来方法的革新和观念的转变。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空间维度的中华文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学者。

  将“空间维度”纳入古代文学研究

  近来,文学史研究中的空间维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学者认为,应当将“空间维度”纳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创新性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朱万曙认为,空间维度不是指20世纪后期以来文学理论家讨论的文学空间,而是指文学史研究中的物理空间或地理空间。在他看来,作为心灵表达的文学活动,往往是在同一时间或时期内在不同的物理空间展开。这充分彰显了文学史的丰富性。此外,非同一时间的不同个体的文学空间的存在,也展现出文学史的多姿多彩。

  在很多学者看来,空间维度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大有可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表示,中国文学的空间维度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既有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分,又有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世俗空间与宗教空间之别。家族、方言、自然、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都是空间维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政治以及文学传统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呈现,文本所呈现的空间意识,文学作品在特定空间的改编、翻译、接受与研究等,都是可供探讨的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跃进强调,空间维度不仅是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意义上的空间,也包括心灵意义上的空间。个人记忆和历史记忆之间,文学想象和历史叙述之间有何联系,都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认为,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作品很多不是来自于实践,而是源于想象。文学活动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如何转换?文学创作的想象空间和现实空间有何特点?这些都是有待探讨的新课题。

  用“中华文学”视野审视文学史空间

  据多洛肯《元明清少数民族汉语文创作诗文叙录》著录,元代有少数民族作家151人,明代有83人,清代有别集流传的二百余家,有诗文流传的六百余家。在 数量如此众多的非汉族作家中,不乏作品优秀者,而这些作家作品长期以来被排斥在文学史研究视野之外。学者提出,应当用“中华文学”视野重新审视既有的文学 史研究。

  刘跃进表示,中华文学至少包含四重含义,第一是以汉语为主题的文学史,第二是中华多民族的文学写作,第三是受到中华文化影响的汉语文化圈,第四是海外华文文学。

  朱万曙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对象和重心都在汉民族文学,很少自觉地将视野延伸到中国各个民族文学的范围。“要突破现有的中国古代文学的研 究格局,必须转变中国文学只是汉民族文学的观念,建立中国文学是中国各个民族文学——中华文学的观念,从而建构起中华文学的研究大格局。”朱万曙说。

  中华文学史并不是简单地将各民族文学分章列节地加以展示。在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傅承洲看来,应重点论述多民族的文化融合给中华文学带来 的新变化,包括题材、主题、文体等。汉民族文学缺少史诗,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无疑给中华文学带来了新变化。此外,宋元明清时期所产生的爱 国主义主题与遗民文学,也是中华文学的宝贵财富之一。

  注重“四维时空考辨”

  将空间维度纳入文学史研究,也促使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不断更新。山东大学教授郑杰文表示,在古代文学研究的大思路方面,应注重地域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生成的多维影响;在具体方法方面,无论是作家研究还是作品研究,都应注重“四维时空考辨”。时间变化和空间变换紧密关联,空间环境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 而又因果相关,是四维时空考辨的显著特点。这应是作家或作品研究中的基础性先导学术工作。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左东岭认为,在研究地域诗学的观念时,应当采取两种共存互补的方式:地域分层和地域互动。

  新科技手段也为立体呈现中国古代文学活动的图景提供了可能。最近,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及其团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了以历史地图为平台的信息 系统,将作家作品编年系地数据库与矢量化的历史地图整合,使作家作品编年系地信息呈现在地图上。在王兆鹏看来,文学地理研究应统筹三度空间,即作家出生 地、作家活动地、作品创作地,以及二态分布,即静态分布、动态分布。只有这样才能勾勒出文学活动的完整图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