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人就是玄鹿,都想从黑暗的地方 去寻找光明”——专访国际布克奖得主韩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24日10:20 来源:北京晚报 吴越

  北京时间5月17日凌晨5点,46岁的韩国女作家韩江以2004年旧作《素食主义者》获得2016年度国际布克奖大奖,成为获得这一奖项的首位韩国作家。此次获奖,无疑将给尚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文坛打上一针兴奋剂,也多多少少会引起一些人们对韩国当代文学的关注与好奇。韩国当代文坛活跃着一批不容小觑的实力派小说家,韩江是其中的佼佼者。2013年12月,我在首尔与韩江初次见面,有过一次诚恳的交谈,她的语句,她的谈吐,至今萦绕耳边,不能相忘。

  顺便说一下,我亲身体会到,韩国文化部门多年持续积极地向世界各国输出本国文学作品的译本,举荐作家外访。这些作家作品,投入到世界文学的汪洋大海中,无疑都会很快被淹没,但终究会——无论多么偶然或多么缓慢——形成它们的独特性,聚集起它们的影响力。韩国文学的崛起,也许正从韩江获奖的这个时刻开始,加速了。

  吴越:你是如何登上文坛的?

  韩江:上世纪90年代是独裁和军部统治结束的时期,从那时开始,在韩国文学界,讲宏观的、社会性的作品没有市场了,作家和读者都更注重探索内心的、个人的东西。1993年我发表《红锚》登上文坛,算是从“作家揭露社会”的强迫症中解放出来的第一代作家。当时出了不少年轻作家。

  吴越:1988年汉城奥运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韩江:我当时正在补习班里复读呢,窗子旁边在传送圣火。我当时心情可想而知是不好的。

  吴越:你的父亲也是一位作家,你如何看待文二代的身份?

  韩江:我开始发表作品时只有20多岁,当时很不愿意别人说我是谁的女儿。我自己更是能不提就不提。现在我从事创作也有20多年了,能够坦然道出自己是谁,父亲是谁了。这是一件很有感情、很有人情味、很棒的事实。其实,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最幸运的事情就是父亲是一位作家,我因此得以在小时候就看了很多的书,拿到什么书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看书是我童年惟一的乐趣。

  吴越:你如何看待父辈们、上一代作家的作品。

  韩江:可以说两代人写的小说完全不一样。主题不重合,类型也不一致,关心的事情也不一样。不过我并没有刻意区分作家的代际,因为我觉得只要是和国内作家在一起写作,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吴越:《玄鹿》之美丽和伤感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个传说是韩国本土的吗?

  韩江:这个故事可能是来自中国的。我最初看到它是从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想象中的动物》这本书中。书中写到这只鹿为了想要从地下来到地上,见到阳光,就向人们交出了它的蹄子和牙齿,保证不会伤害人,但是它一来到地上,就融化了。化了之后变为一摊泪水,这是我加上去的。20多岁时,我读到了这个故事,25岁时,我想写一个煤矿题材的故事,当时就想要把这个传说放进去,28岁,写成了《玄鹿》。

  吴越:评论家说你拯救了“故事”,你是怎样做到的?

  韩江:我写《玄鹿》时写到了煤矿生活,也写了人们的痛苦。我两个都想兼顾,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关于煤矿,但其实里面的人物义仙、仁英,还有后面的摄影家,他们生活在地下,想寻找光明。所以题目取为“玄鹿”,在韩国是黑鹿的意思。我们人本身就是玄鹿,都想从黑暗的地方出去去寻找光明。

  吴越:你怎么看待小说中的爱情关系?

  韩江:男女爱情是人类的基本条件。男女之间也是可以存在友谊的,以平静的心态是可以保持友谊的。不过,我写小说并不是讨论爱情,而是讨论“人是什么”这个主题。人的感情是很复合的东西。我就是想要把复合的感情细腻地表现出来。这个小说里的人物都是有比较迫切的孤独、怜悯、情感,他们分享着彼此经历的不同。

  吴越:你所探讨的“人是什么”这个主题,有没有心得和我们分享?

  韩江:我的写作主题,从大的方面来看确实就是“人是什么”,现在我也不断在思考这个主题,每次写小说时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写《玄鹿》时,我就想,人是什么,人就是和玄鹿一样的存在吗。我写第二个长篇《你那冰冷的手》时,我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人是什么,人的脸是什么,人的脸是不是假面,人是不是生活在假面中所以才会孤独。我写第三部长篇小说《素食主义者》时,思考的是人能不能完全地去除暴力,能不能在去除暴力的状态下生存下去。我现在写第六个长篇小说《少年来了》也是问这个问题。

  吴越:怎么会想起来写《素食主义者》这样一个“妻子”的形象?

  韩江:《素食主义者》的灵感来自韩国作家李箱的笔记中的一句话:“我认为:只有人,才是(真正的)植物”,我常常莫名地联想起这句话。在此之前,我写过一个短篇小说《植物妻子》,写到一个女人会逐渐变成植物,这是我至今为止最用心去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后来我重读自己的这篇小说,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感觉,一定要再好好写一下这个形象。于是,果真接下去写成了一个长篇《素食主义者》。

  吴越:写长篇是证明自己还是内心真正的需要?

  韩江:内心需要。我喜欢写长篇,一般每写一篇需要1年到3年的时间。我觉得我的人生属于小说。我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负担感。写第一部长篇《玄鹿》是比较困难的,搜集资料很辛苦,但也第一次学到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保持平衡的经验。写长篇的苦恼是在经济方面影响比较大。短篇一般一个月内可以完成,对生活没有影响,但是写长篇的时候,收入无着,最困难的是自己沉浸于其中,最后写完了还得出来,这个过程让人感觉到累。哪怕写到第6个长篇了,也还是一样,感觉每天的写作同时也是和生活在做斗争。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和人们沟通。我只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写作和生活。

  吴越:你参加过爱荷华写作营,在各国作家交流时,你觉得自己代表了韩国文学的哪个方面?

  韩江:我是1998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写作计划的,当时与我同期的好像没有中国作家,有来自18个国家的20位作家。我没觉得我是代表韩国去交流的,在和别国作家打交道时,我的感觉就是,搞文学的人都是非常相似的,比起不同点,共同点更多。我好像只不过是跑过去确认了一下我们有这么多相似点而已。

  链接1

  关于布克国际文学奖

  布克奖创办于1968年,办奖目标在于提高公众对严肃小说的关注。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它的威望超过了英国大大小小的其他二百多个文学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大奖之一。获布克奖后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有奈保尔、库切、爱丽丝·门罗、威廉·戈尔丁、纳丁·戈迪默等多位。布克奖作品中为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有《提堂》、《少年Pi的奇幻漂流》、《耻》、《英国病人》、《长日将尽》、《辛德勒方舟》(改编成电影《辛德勒名单》)等。

  布克国际文学奖是布克奖主办机构于2005年创立的一个文学奖,是布克奖的补充,旨在奖励在小说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无论国别,全球所有以英语写作或作品有英译本的在世作家均有资格获得此奖。评选时考虑候选人的全部作品而不是某部作品,每两年评选一次,奖金6万英镑(约合59万元人民币)。

  链接2

  韩国还有哪些作家值得关注?(禹灿济推荐)

  高银 高银是一位把诗歌创作与努力解决祖国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的诗人。在高银身上体现了从韩国文学的特殊性过渡到世界文学的普遍性的趋势,他的诗与世界文学、与人类共呼吸。

  崔济熏  “擅长从文化要素中取材,把各种文化信息混合起来,将现实与虚构结合,写得非常有趣。”代表作《男爵的城》,《70只猫眼》,《仰睡》等。

  金英夏  “以游戏般的冲突来创作故事的一个作家,追求崭新的文本,超越现实,正视、直视幻想,他笔下的人物是消费社会后现代特点所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具有我们这个时代的忧郁和倦怠感。”代表作《我有破坏自己的权利》,《黑色花》,《光之帝国》等。

  卜惠英  “描写怪异世界的作家,她擅长戏剧性的刻画,笔下的作品让人感觉这个世界太可怕了,读者通过小说看到伴随着恐惧和怜悯而来的各种各样的幻影。”代表作《庭院》,《夜晚的求爱》,《灰尘与红色》等。

  金爱烂  “30多岁就已经是一位成熟的小说家,写了在现实中那些应当受到照顾的人的故事,不管他们怎么努力,情况不会改观,并且还会继续恶化下去。”代表作《飞行云》,《老爸快跑》,《噙满口水》等。

  (推荐者为韩国西江大学文学系教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